山东省西北部庆云(旧属河北)、乐陵(旧属河北)、无棣(旧属河北)、沾化,河北的沧州等地自古以来以产枣子闻名,尤其乐陵金丝小枣、西河红枣更是出名。枣树是渤海大平原的奇迹。据相关史料记载,枣树,在中国的培育史已超过4000年。该果实的早期培育见于《诗经》:“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悠久的枣树栽种历史,使得这几地出现了许多历经千年根深叶茂的老枣树。如庆云县周尹村的唐枣、无棣县李楼村南的唐枣等。
- 中文名称
- 唐枣
- 地理位置
- 庆云县城西北11.5公里处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免费
庆云县唐枣
简介
山东省庆云县是金丝小枣的重要产区之一。旧志载:“邑民以莳枣为业,青畴绿野,弥望尽是枣林。”闻名全国的千古老枣树,就生长在庆云县后张乡的周尹村。
周尹村现存的千年老枣树,世称唐枣。龙斡虬枝,耸立于大片枣林之中,就象子孙满堂的枣寿星。足以证明庆云种植枣树,历史之悠久。
唐枣树为隋末唐初所植,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
中华枣王”,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位置
唐枣,位于庆云县城西北11.5公里处,周尹村东北一里许,北傍漳卫新河。相传为隋末唐初所植,其绿荫红果惠及人间历千余载而不衰,实乃世之奇珍。据八十年代初期全国树论文集所载资料,唐枣为中华枣树之最,当受之无愧。
此外,庆云县境内现存还有两大古枣群,为明清两代所植。一处在境西北的邓家、姚家、坊子及周尹、程家、卞家一带,近上万株。另一处在境东的张培元村一带,古树历经岁月磨励,苍干虬枝,形态各异至今仍春抽枝芽,夏展绿荫,秋收红果,尤其在霜雪雾蔼的原野上,赤裸的苍干方显世纪老人的壮美。
传说:将军树、燕王扫北、抗日
当地百姓对唐枣树有三种称呼:一是
将军树;二是也有人称此树为
瓦岗山将军议事厅;三是因为罗成将军曾在此拴过马,故又叫
罗成拴马桩。
罗成将军对这棵树情有独钟、流连忘返,炎热的季节,那战马见到古树可歇凉,也高兴地萧萧长斯鸣。到了枣熟的季节可采摘以红珍珠样的一筐又一筐的红枣子。大家都知道,罗成将军是大唐的开国将军,他来回经过庆云时还没有建立大唐,隋朝是建于公元581年、灭于618年,隋朝被推翻到今天已经有1391年,在历史上仅存在了37年,罗成将军要选一棵自己歇凉又能拴战马的树,可见这棵树之大。他的马不是一般的马,是一匹性子极烈百万军中人见人爱的宝马良驹,在那时这棵古树至少也有二百年以上的树龄。根据清代康熙元年任庆云知县的卢元培一首诗,在咸丰四年《庆云县志》:“
半亩清阴俯碧川,沧桑历尽势参天。繁枝自抱风云色,贞干宁辞冰雪缘。高士结庐容啸傲,将军屏坐寄流连。聊珠而后知盈箧,绝胜南华第一篇”推测,这棵古枣树至少植于南北朝齐国时代的公元479-502年代间,一个年代这么久远的枣树为什么会叫唐枣呢?
在庆云民间流传这样的一个故事,因罗成将军经常到此树下拴马休息,有一年他又一次在老枣树下休息,正值八月十五左右,此树硕果累累,罗成将军饿了,顺手采摘枣子充饥。那枣比蜜还甜,他这次还身负重任,罗成将军要代表瓦岗寨英雄去会见唐国公李渊,商谈合作推翻腐败的大隋,将军来的匆匆未带礼品。吃此甜枣后罗将军拿出银两给此树的主人,买这棵树上的红枣为礼品见唐国公李渊,这棵树的主人说啥也不要罗将军的银两,就给将军装满了他的军粮袋,罗将军谢过老乡急匆匆赶路,日夜兼程到了李渊的大营。
罗将军见到李渊就将红枣礼品呈上,李渊接过后就问:“罗将军所献的是何物?”罗成答:“回唐王,是人间的宝果糖枣。”李渊连吃几个不住点头,随即将罗成将军所带小枣赏分于李世民及手下众将品尝,以李世民为首的各位大将一口同音高声说:“好甜啊,真是糖枣!”经过这次以枣为媒的合作洽谈,达成了推翻隋朝的共识。而且是一个胜仗接一个的胜仗,很快推倒了大隋。
李渊在与群臣商议建国所用国名时,李世民出班奏道:“父王要以唐字立为国号,原因有二,一是父王是唐国公,二是罗成将军以糖枣为媒,使我们与瓦岗寨英雄达成共识,瓦岗寨英雄除单雄信外都已经归顺了我们,均是忠心耿耿的将领,罗成将军为推翻大隋而捐躯,我们要世世代代纪念他送糖枣结联盟之功,不知父王意下如何?”李渊大喜:“很有道理。准奏!”
唐朝的产生与庆云古枣这段传说传了一代又一代。糖枣、唐枣,传遍了华夏大地,传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又据说,明朝燕王朱棣扫北(燕王扫北)时,当地众多百姓躲避在唐枣树下,忽然大雾弥漫,众人得以幸免于难,所以当地的群众又称唐枣树为
神树。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实行“三光”政策,一片片枣林毁于一旦。日军欲伐“唐枣”树时,村民聚于树下,冒死相护,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使敌不敢妄为。
近况
唐枣,寿逾千年,虽饱经沧桑,屡罹燹,仍然根固叶茂,每年可收长红枣(俗称躺枣)百余斤。树高约六米,胸围四米,坐北南观,贞斡似镂龙雕凤,苍劲俊逸;由南北南观,铁躯已腹鼓腔空,大可容人。偏枝虽多枯槁,主枝仍甚繁茂。得春,抽芽绿,生机透于苍穹;初夏,星花耀金,招得蜂飞蝶舞;仲秋果熟,含紫滴红,似玛瑙悬于树上,谁人能不垂涎;若至严冬,钢躯铁枝,傲风斗雪,益显其坚贞。四方游客,慕名而来,或以丹青,或以词赋,写其状貌,颂其寿永者代不乏人。此树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保护
1979年,庆云县人民政府曾砌围栏、立钢架,予以佑护。十年之后,于建国四十周年之际,又加以修葺,加强管理措施,并立石一方,是为《唐枣碑》。碑料为济南粟山花岗岩,高两米、宽八十公分。正面“唐枣”两个大字,由山东大学教授、中国著名书法家蒋维崧先生书写。篆书雍容典雅,遒劲灵秀,实为书法珍品。背面碑文共三百二十五字,乃山东艺术学院宗维成教授所书。宗老虽已七十六高龄,三百余楷书,一丝不苟,笔笔意到,平正峭劲,清新俊逸,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佳品。树碑并立,相得益彰,必将为庆云这块古老的土地增光添彩。
为了加大对“中华枣王”——唐枣的保护,庆云县以唐枣为基础,建设了唐枣生态观光园。唐枣生态观光园位于庆云镇周尹村,占地面积1000亩,北傍漳卫新河,东临漳马河,是以万株枣树古木群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园。观光园内除了唐枣,还有忠孝树、母子树、夫妻树、怀抱子树、姊妹树、产量王树、树仙等古枣树,此外,著名景点还有:枣王庙、唐枣生态观光园牌坊等。园内古树葱郁,林中有园,园中有景,春季绿野遍地,夏季枣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四季自然景色分外怡人。
2008年7月,庆云县唐枣生态观光园被山东省省旅游局评为省级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
无棣县唐枣
无棣县唐枣简介
无棣县唐枣位于县城山东省无棣县城北5公里处的信阳乡李楼村南,树龄虽逾千载,却仍枝繁叶茂,主干结九瘿、穿七窍,虬枝交错,令人叹为观止。如今,这棵枣树粗细约有两人合抱,树干已经龟裂为三段,但树冠仍郁郁葱葱,一颗颗鲜红的大枣点缀其间,煞是好看。
据《唐枣碑铭》记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这里发生了大海啸,方圆百里一片水天泽国,唯有此树幸存下来,并与大觉寺相对而立。1990年,无棣县人民政府为此树立碑“唐枣”。无棣金丝小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素有“
华夏枣都”之称。枣树耐盐碱,非常适宜于沿海地区生长,小枣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 。
无棣县唐枣传说
据当地百姓讲,传说当年赴蟠桃盛会的龙宫虾将把玉皇大帝恩赐的“天枣”带回龙宫吃光后,剩下的枣核扔在海底,海潮退出,海滩上便长出了枣树,结出了金丝小枣。虽然这棵老枣树就在路边,但村里人从不折损其一枝一叶,他们已经把这棵老枣树尊为“寿树”,称其果为“寿果”,传说食用一颗可延寿三载。成熟后采摘下来珍藏,四方乡邻常求索为药引子医治疾病。
诗词歌赋
唐枣古树三字经
作者:李保坤
唐枣树,树中仙,一千六,沧桑变。
生长地,庆云县,漳卫河,南岸边。
南北朝,老祖先,禹疏河,植枣园。
古庆云,树千万,老枣树,一片片。
康熙帝,选知县,卢元培,做县官。
观奇树,写诗赞,半亩阴,俯碧川。
经沧桑,势参天,风云色,自枝繁。
容啸傲,忠贞干,高士庐,冰雪缘。
聊珠后,知盈箧,将军坐,寄流连。
胜南华,第一篇,将军树,天下传。
故事多,一件件,一桩桩,说不完。
忆此树,想当年,近官道,南北连。
隋腐败,万民反,瓦岗寨,不一般。
聚英雄,有万千,帅秦琼,用双锏。
银罗成,好儿男,罗家枪,吓鬼胆。
将军们,树下谈,议事厅,甜枣园。
罗成马,枣树拴,拴马桩,名千年。
大红枣,比糖甜,如蜜汁,甜心间。
美罗成,见李渊,带此枣,礼品献。
渊赏枣,重将官,糖枣香,糖枣甜。
联瓦岗,隋玩完,记唐枣,唐朝建。
明燕王,夺政权,借扫北,民遭难。
匿树下,雾弥漫,树护人,得幸免。
枣树神,守家园,人人敬,辈辈传。
贼日寇,最贪婪,欲伐树,民死拦。
树雄姿,敌丧胆,树中华,正气篇。
树龄长,枣寿星,北面观,如巨龙。
南面看,腹腔空,洞之大,容顽童。
枝叶茂,花香浓,盛花期,引蝶蜂。
叶碧绿,枣儿红,收果实,百斤重。
书画报,篇连篇,是名胜,入辞典。
枣树王,世奇观,立石碑,树东南。
蒋维崧,书体篆,唐枣字,字如仙。
宗惟成,碑文撰,三百字,功笔端。
枣树多,品种全,千余亩,树连绵。
古枣群,连成片,夫妻树,枝干连。
在念佛,似罗汉,如道士,炼仙丹。
姊妹树,把手牵,怀抱子,情趣添。
忠孝树,像曾参,子孝母,千古谈。
仙女树,舞翩翩,舞姿美,游人叹。
景色美,观光点,省命名,生态园。
园内路,随景转,利采摘,真方便。
枣牌坊,高高匾,两边柱,写楹联。
枣王庙,供枣仙,微微笑,红红脸。
罗成亭,为休闲,品品茶,谈谈天。
相机举,光闪闪,留倩影,古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