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蚩尤冢
冢前纪念碑高4.3米,宽1.2米,厚0.3米。碑文“蚩尤冢”三个大字为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主任委员、贵州省原省长、贵州省苗学会原会长王朝文先生于2007年5月份题写。纪念碑两侧各有高4.3米的碑亭一座。西侧为“同饮处亭”,亭下立碑,上刻宋王奕《九月申屠伯骥同饮寿张蚩尤冢上》诗文一篇。东侧为“蚩尤冢亭”,亭内碑文为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山东阳谷蚩尤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段宝林先生亲自撰写的《蚩尤赋》。碑前广场南北长30米,东西宽26米,中轴线南侧树蚩尤冢简易牌坊一座,高4.8米,宽4米,立柱和横梁均为40厘米见方的天青石料。冢周围用青砖砌就,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2008年11月26日举行了蚩尤冢纪念碑揭幕仪式,由鲁黔领导谢玉堂、杨光林先生为冢碑揭幕,段宝林先生宣读了祭文,出席2008山东阳谷第二届蚩尤文化研讨会的各族同胞进行了公祭大典,苗族青年举行了祭祀演出。(文/阳谷县志办图/阳谷县文化馆李健)
蚩尤冢碑记
山东阳谷,东夷之都。城垣环列,光耀远古。伟哉蚩尤,九黎之君,威振华夏,文明先进。首创农耕,牛犁水利。年丰岁熟,金谷满地。食肉者不知其美兮,哂之为“食沙石子”。蚩尤明于天道,守察日月星辰之运行,上观气象,掌执风雨迷雾及阴晴。编订历法,定播种收获之时序,百业兴旺,开肥沃东土而定居。天地人和,法制严明,各得其所。东夷之民,金石齐奏,丝竹谐鸣,龙飞凤舞,欢乐芦笙。杯盘高足,酒香醉人。手工精巧,土陶纺轮。冶铜为兵,戈弩剑戟,铜头铁额,所向披靡。披牛甲上阵,好似“四目六足”,扬尖角人,观如“人身牛蹄”。与轩辕斗兮,九战而九胜。驰骋四方兮,中原威震。轩辕退守泰山,祈祷求救于上天,得九天玄女之兵书,知克敌制胜之妙法。黄帝联军大和合兮,终转败为胜。涿鹿之野总决战兮,使九黎不敌。蚩尤殉难兮,山崩地裂。殷殷盐池兮,染红鲜血。九黎乃分化为三,南曰三苗,西北归羌,余部留于中原,融入轩辕为将。蚩尤为黄帝兵主战神,雄伟煌煌。黄帝绘蚩尤画像,安定四方。虽史笔昏曲,指王为寇,而盛德不泯,义存祀典。秦皇汉祖祭祀蚩尤,礼节惟恐不周,征战胜利之所系,仰赖战神兵主之祺。蚩尤本阚姓兮,精魂归于阚乡。葬七尺之高岗兮,乃万民敬奉之祖神。冢上绛旗高扬兮,碧空霞飞云腾。冢土崇隆终不减兮,数千年而常青。巍巍乎中华三祖,炎帝黄帝蚩尤,炎帝乃黄帝之兄,蚩尤为炎帝之后。功业万代兮,道贯古今,亿万中华之子,均为三祖苗裔。万姓一家兮,竞争融合,同根同脉兮,和而有异。协和万邦兮,龙腾虎跃,中华文明兮,多元一体。今之阳谷兮,众志成城。高瞻远瞩兮,执政为民。探寻古史,拨乱反正。修整古冢兮,立碑以记伟绩。当今河清海平,改革开放创新,政通人和,直奔小康。龙凤和鸣共舞,神州百花齐放。弘扬中华悠久文化,承续三祖仁德之馨。自强不息兮,风正气清。千秋万代兮,日日维新。五洲四海兮,天下归心。值功成盛典之期,应主事者之殷嘱,用特为文记之云尔。
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敬撰
戊子秋十月
蚩尤陵为中华始祖之一蚩尤的陵墓。上古时期,阳谷是东夷集团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阳谷县在蚩尤文化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两次全国性蚩尤文化研讨会的论证,确认了阳谷是蚩尤首级冢所在地,为“东夷之都”,并规划和建设了蚩尤陵文化园区。园区总规划占地105亩,陵区由祭祀区、陵寝区、文化展览区组成。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10月竣工,包括陵门、始祖铜像、祭祀大殿、祭祀广场等。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蚩尤陵的建成和开发必将对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文、图/阳谷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