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太阴寺
首页  > 山西  > 运城  > 绛县   »  太阴寺景点介绍

太阴寺

太阴寺
太阴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县城东南15华里的东华山脚下,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寺院主体建筑南大殿为金代建筑,殿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卧像。木佛由独木雕成,为金代原物,在国内仅此一件,珍贵无比。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几经证实太阴寺是国家图书馆,被视为镇馆之宝《赵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一九八六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太阴寺
地    点
山西省绛县卫庄镇张上村
馆藏精品
木雕卧佛、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
始建年代
北魏时期

地理位置

太阴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县城东南15华里东华山脚下的张上村。青山古寺,风光迷人。

历史沿革

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至534年),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都曾进行过大修。 太阴寺院东西长81米,南北长108米,占地0.87公顷。该寺座南朝北,属阴,故称太阴寺。现存建筑有山门、北殿、南大殿。 太阴寺北殿在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现存南大殿是寺内的精华建筑,南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有“大雄之殿”木匾,为金大安二年(1086)镌刻。大殿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一九八六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景点

太阴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一尊躯长4米、独木金身释迦牟尼涅槃卧像。造型端庄,夸张得当,神态安详。木雕神龛内还完好保存有明代洪武年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十分生动、形象。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补雕《赵城金藏》时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雕印场所。龛内有明洪武五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同时绘制了南北大殿内的巨幅壁画。可惜的是殿内极为珍贵的金代壁画与三士佛像的头部,在民国十二年被地方乡绅勾结古董商卖给了荷兰帝国。

寺崖石刻

这处石刻位于绛县张上村太阴寺南约5公里处东华山“太阴寺崖”上,内容为“佛顶尊胜陀罗仁经”一卷并序一篇。序文有“佛顶尊胜陀罗经者婆罗门僧佛陀波利仪凤元年(唐高宗年号、即公元676年)从西国来到此上五台山”等字样,并记载了“佛顶尊胜陀罗仁经”的来源及与五台山有关的内容等。经文共约两千字,为正楷体,每字约1.5厘米见方,虽经千年风雨侵蚀,大部分字完好无损。经文后刻有“大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的字样,专家考证后认为,这处石刻确系五代后晋时期作品,可能为当时太阴寺僧人所刻。

重修太阴寺碑

太阴寺前院西侧有一块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所立石碑即《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碑高223厘米、宽97厘米。全碑2169个字,详细记载了《赵城金藏》雕印的缘起、发起人、雕印同地和雕印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一、碑文记载,藏金募刻劝缘发起人为尹矧乃,推翻了民国学者蒋唯心关于雕刻金藏的发起人是金人“潞州崔进女法珍”的说法,崔法珍为尹矧乃的弟子;二、《赵城金藏》的补雕和后期整理工作是在太阴寺住持慈云及其门人法澍、法满等主持下完成的,慈云也是尹矧乃的弟子;三、碑文记载了向朝廷献藏经的崔法珍曾是广胜寺住持,这解开了藏经为什么会在广胜寺存放的谜团;四、碑文证实今天的晋南地区金元时期是我国佛教文化重要的传播中心。《赵城金藏》是以我国第一部宋代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为标准,刻版刷印的一部大型经藏,共6980卷。因其雕印于金代,发现于山西赵城县(今临汾洪洞县)广胜寺,故定名为《赵城金藏》。现有4813卷藏于国家图书馆,被视为镇馆之宝。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