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收回威海卫塔记》为1931年3月1日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徐祖善撰。威海卫塔原塔正面上方题“收回威海卫纪念塔”8个大字,下刻《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共862字;南面刻孙中山书“三民主义”条幅;北面刻《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20条及“协定”6条,共2900余字,皆阴刻魏书。
- 中文名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 外文名
- Recover the WeiHaiWei monument
- 时 间
- 1931年3月1日
- 地 点
- 中国威海
记文内容
记文载:威海自明设卫驻兵,为海防重地,与旅大同为清季北洋海军根据地。甲午(1894年)战败,俄租旅大,法租广州湾,英人借口均势,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十三日,“租借威海卫全湾10英里以内之地及湾内各岛,并规定必要时可利用威海及后山1500平方英里为军事上的设备”。1930年10月1日收回,前后租期为32年又两个月。“塔高32尺,藉以纪念过去32年之痛史”,“其三角,一则永记中英亲善,更望两国间将其他一切不平等条约均如威海卫之早日解决”;“一则遵奉三民主义”,“修明市政”,“继续努力,收回旅大”;一则抚今追昔,昭示未来。威海卫塔简介
威海卫塔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海港东路三角花园内。1931年10月1日建。塔身高8.30米,底座高0.90米,白大理石磨光,三面锥体,台阶式底座。顶饰乳白玻璃圆灯,三面立13根圆柱,围以铁锚链。1938年,日本侵略者将塔上的“三民主义”条幅磨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将另两面文字磨去。因两次磨损和多年失修,原塔有倾圮危险。威海市政府遂于1980年用同种石料照原样重建,1981年竣工。重建时西移10米,地下用钢筋水泥灌注,并加修青石高台1.1米,现塔总高为10.3米,南北两面塔文未刻。- 双辽 1八一水库
- 铁东区 2叶赫部城址
- 梨树 3叶赫那拉古城
- 伊通满族自治 4伊通河
- 公主岭 5秦家屯城址
- 梨树 6二龙湖古城遗址
- 梨树 7偏脸城城址
- 铁西区 8四平战役纪念馆
- 伊通满族自治 9牧情谷旅游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0报国普乐寺
- 伊通满族自治 11伊通满族民俗馆
- 梨树 12转山湖水库
- 梨树 13偏脸城遗址
- 双辽 14郑家屯博物馆
- 梨树 15二龙湖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6大孤山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7环碧山庄
- 伊通满族自治 18伊通火山群
- 伊通满族自治 19伊通碑碣戏楼
- 伊通满族自治 20阿木巴克围场
- 梨树 21伽蓝寺
- 铁东区 22二郎山庄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23柳条边
- 公主岭 24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 梨树 25梨树偏脸城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