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今蓬莱)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事,治军严明,历任备倭、戍边要职。戚继光继承父业,一生备倭浙闽,镇守蓟门(今天津津蓟县),勋劳卓著。曾自为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任浙江都司佥书,不久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嘉靖三十五年(1556)9月,倭寇800余人侵入龙山所,他率军迎击,接敌没几回合,明军怯战,纷纷溃退。危急时刻,戚继光纵身跃上一块高石,-三箭,将3个倭寇头目射倒。倭寇见状,仓惶撤逃。
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从浙江义乌群山之中招募勇敢的农民和膘悍的矿夫共3000余人,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新型军队。队是基本战斗单位,队员按年龄、体格分别配备不同的兵器,作战时,全队队员各用其所长,配合作战,攻守兼备,进退灵活。这种战斗队形能分能合,人称“鸳鸯阵”。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队伍很快成为军事劲旅,人称“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皆,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次年夏,率戚家军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次年,升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是年11月,倭寇2万人围攻仙游,戚继光“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收全捷。”从此,戚家军威振中国海疆,倭寇望风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终被荡平。
隆庆二年(1568)五月,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军务,领兵镇守北部边关。他到任后,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创建了以火绳-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缁重营,并使各营成为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协同作战的合成军。同时,在旧长城的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重要地断修筑重城重墙,并在长城沿线创建了空心敌台,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强防线。他在北方御边的16年,“边备修饬,蓟门安然”。
万历十一年(1583),因遭朝中权贵排斥,戚继光被调到倭患早已荡平的广东任镇守,郁郁不得志,三年后即告老还乡,回到山东蓬莱。万历十六年(1588),逝世于蓬莱故里。
戚继光在40多年的戎马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或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堪称一代爱国名将,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一位常胜将军”,而且在军事理论上颇多建树,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 额济纳旗 1居延遗址
- 阿拉善左旗 2定远营
- 阿拉善左旗 3腾格里沙漠天鹅湖
- 阿拉善右旗 4巴丹吉林沙漠
- 额济纳旗 5怪树林
- 阿拉善右旗 6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
- 额济纳旗 7大同城
- 阿拉善左旗 8腾格里沙漠月亮湖
- 额济纳旗 9阿拉善王府
- 额济纳旗 10黑城遗址
- 额济纳旗 11额济纳胡杨林景区
- 阿拉善右旗 12雅布赖山
- 额济纳旗 13额济纳河
- 额济纳旗 14东风航天城
- 额济纳旗 15黑水城遗址
- 阿拉善右旗 16海森楚鲁旅游景区
- 额济纳旗 17居延海
- 阿拉善右旗 18额日布盖大峡谷
- 额济纳旗 19塔王府
- 额济纳旗 20神树
- 阿拉善右旗 21海森楚鲁怪石城
- 阿拉善右旗 22巴丹吉林度假村
- 额济纳旗 23巴丹吉林
- 阿拉善右旗 24巴丹吉林庙
- 阿拉善右旗 25湿地黄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