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水村,婺源县紫阳镇辖村。考水(又称考川),为中国“明经胡氏”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胡氏,即为考水迁去。
- 中文名称
- 考水村
- 所属地区
- 婺源县紫阳镇
- 面 积
- 488亩
- 人 口
- 541人
村庄简介
考水村考水有“书香门第、礼仪之邦”之美誉。朱熹曾题词“明经学校,诗礼人家”赞颂考水。考水始祖明经公倡明经学,为世儒宗,后人皆有重教崇儒之风,累代赞缨,科第接踵。宋有“胡伸汪 藻,江南二宝”的胡伸,元有“七哲名家”的七贤等,历代中进士者二十人。现代著名大学者胡 适、徽商江南巨富胡贯三、书墨世家胡开文、中药企业家胡庆馀、近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的祖籍都在考水。
考水聚落,山川秀色与古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布局合理,典雅别致。考水保留的古民居建筑,全是徽派特色,马头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剔透玲珑,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维新桥于清代康熙年间重建,桥上有亭,亭联曰:“桥亭典雅疑别墅,寮阁峥嵘掩村扉”,便于行旅与农人憩息。令人瞩目的太子墓,有一千零二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此墓坐落在距村一里远的黄杜鹃,八卦陵,坟前大石碑镌刻着“始祖明经胡公之墓”八个篆体大字。石碑剥落的斑点和裂痕记载着千年的雨雪风霜,历经多少个朝代,依然若旧,是遐迩罕见的古迹。
村庄历史
考水村始建于唐末(公元904年)距今一千余年。考水村原属婺源县高砂乡下属行政村,不久前撤乡并镇划归紫阳镇管辖。虽距离繁华的县城不远,然而,进入考水村,就像进了世外桃源,一条小河清澈见底,考水村口一座廊桥拱立小溪南北,黑瓦白墙,“维新桥”三字了无尘泥俗垢。水草边的骑牛牧童,水埠头捶洗衣物的女子都成了青山绿水的景致。
考水村有三条街,分别为前街、中街、后街。三条街“风水”迥然不同,相传前街出富人,中街出高官,后街出布衣。正因如此,人们竞相选中中街和前街而居。据村史记载清乾隆年间中街的地基涨到每平方米一千块大洋。因此,后街逐渐凋零、败落,空留下一截截残垣断壁。
中街有进士第、文昌阁、郡马楼、文笔台,全是清一色官邸人家。“上海道一颗印,还不及考水中街一封信”。这句话令考水人引以为荣,流传了十几代人。
在考水前街上,宗祠古院、琴房书院、舞榭歌台……粉墙、黛瓦、飞檐、翘脊、雕梁、画栋;楼、阁、亭、榭、走廊、影壁……都是原汁原味的明清风貌。由于岁月的磨损,这些集儒家大成的建筑都老了、瘦了,沧桑毕露。
村庄名人
考水曾诞生过“江南二宝胡伸汪藻”的胡伸,兄弟进士的胡持、胡博,父子四进士以及元代七贤七进士。从唐代以来,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整个中国也不过产生了10万名左右进士,而考水村中进士者有据可查的就有十余名之多。还孕育了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江南巨商胡贯三、书墨世家胡开文、中药天子胡庆馀、文化泰斗胡适等。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4亩,人均耕地1.1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252.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9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5亩,其中草地60亩;荒山荒地135亩,其他面积6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2户通自来水,有5户饮用井水,有2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4户(分别占总数的95%和70%)。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户。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有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7%;畜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4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7头,肉牛20头,肉羊70头);林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7%;工资性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159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1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24%。该村发展泡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20户,乡村人口7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41人。其中农业人口77人,劳动力52人。该村有彝族7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5人,享受低保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新村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东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5公里,距离中学16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 人,其中小学生9人,中学生5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2.2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13.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4人,党员中男党员3 人,女党员1人,有团员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