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槐堂

树槐堂,相传是参加过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苏家坡人雷进坤回家隐居时所建,属土木结构。1929年10月下旬,闽西特委从上杭城迁至苏家坡,特委机关就设在树槐堂。随同特委机关来到苏家坡的毛泽东携贺子珍就住在树槐堂后厅左侧的小阁楼。身患疟疾的毛泽东一边养病,一边代表红四军前委指导闽西特委工作。在树槐堂左侧半山腰上有一天然岩洞叫圳背岩洞,是毛泽东当年休息、读书之处。现在当地人都把它叫作“主席洞”。
- 中文名称
- 树槐堂
- 地理位置
- 福建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起 源
- 张献忠回家隐居时所建
简介
树槐堂,相传是参加过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苏家坡人雷进坤回家隐居时所建,属土木结构。1929年10月下旬,闽西特委从上杭城迁至苏家坡,特委机关就设在树槐堂。随同特委机关来到苏家坡的毛泽东携贺子珍就住在树槐堂后厅左侧的小阁楼。身患疟疾的毛泽东一边养病,一边代表红四军前委指导闽西特委工作。在树槐堂左侧半山腰上有一天然岩洞叫圳背岩洞,是毛泽东当年休息、读书之处。现在当地人都把它叫作“主席洞”。研读
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位于上杭古田苏家坡村,建于明末清初。整座建筑座西朝东,面阔7间,进深6间,砖木结构,三合土地面,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一正两横布局,正楼分前、中、后三进厅堂,后厅为两层堂屋,中、后厅左、右两侧均设有厢房;两横为南北两侧护厝。1929年10月,中共闽西特委从上杭城迁至苏家坡,特委机关就设在树槐堂,在这里领导闽西地方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协助红四军的各项工作,一直工作到1930年3月,为领导建立和巩固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随同特委机关来到苏家坡的毛泽东携贺子珍就住在树槐堂后厅左侧的小阁楼。在这间小阁楼里,身患疟病的毛泽东一边养病,一边代表红四军前委指导闽西特委的工作,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40多天。他化名“杨先生”,工作之余,经常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帮助苏家坡群众在文化上翻身,毛泽东在树槐堂后厅创办了一所“平民小学”,并不辞辛苦地亲自为平民小学编写教材、讲课。他关心群众疾苦,在苏家坡群众中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一天,毛泽东了解到特委炊事员杨冬冬因儿子参加赤卫队,把家里仅有的一床被子带走了,自己盖棕衣。毛泽东便将自己的军毯送了一条给杨冬冬,使杨冬冬倍受感动。离开苏家坡回红四军时,毛泽东又把特委为照顾他身体买给他的棉絮也留给了当地贫农。“杨先生”的美德,在苏家坡群众中广为传颂。在苏家坡这段时期,毛泽东十分关注设在树槐堂旁边不远“鸿玉堂”的我党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除了经常询问训练班的情况外,还亲自为学员们讲授马列主义课程。一天,在与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谈话时,毛泽东问道:“子恢同志,你认为领导者的任务是什么?”邓子恢一时回答不上来。毛泽东耐心地说:依我看,领导者的任务就是替群众当“传达员”。他说,当好传达员也不容易,必须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党和政权机关里去,然后加以总结、分析,作出相应的决定,并将决定传达到群众中贯彻执行。邓子恢认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创造性,便把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在特委会议上公开传达。后来,特委把这一精神迅速传达到闽西各县党政部门,教育了广大领导干部,改变了当时存在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树槐堂右侧半山腰上有一天然岩洞——圳背岩洞,洞内冬暖夏凉,环境清新、幽静,是毛泽东当年休息、读书之处。现在当地人都把它叫作“主席洞”。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树槐堂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大连池 1五大连池
- 爱辉区 2爱辉历史陈列馆
- 五大连池 3五大连池火山
- 嫩江 4嫩江农场现代农业旅游区
- 北安 5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
- 五大连池 6二龙泉
- 五大连池 7五大连池龙门山
- 五大连池 8世界地质公园
- 五大连池 9山口湖旅游景区
- 五大连池 10大沾河漂流
- 五大连池 11三池:白龙湖
- 五大连池 12地下冰河
- 五大连池 13石龙温泊奇观
- 五大连池 14格拉球山天池
- 五大连池 15卧虎山
- 五大连池 16五大连池水晶宫
- 五大连池 17老黑山
- 五大连池 18药泉山
- 五大连池 19南泉
- 五大连池 20翻花泉
- 五大连池 21北饮泉
- 五大连池 22泉湖浴场
- 五大连池 23药泉镇
- 五大连池 24龙门石寨
- 五大连池 25黑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