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崇圣寺

福建闽侯崇圣寺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境内的雪峰山麓,距福州市约70多公里,是禅宗云门、法眼二派的 福建闽侯崇圣寺发源地,为江南五山十刹之一,素有“江南第一丛林”之称。1983年,雪峰崇圣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已修葺一新,成为闽侯县的著名名胜古刹。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赐名雪峰崇圣禅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永乐二年(1404年)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崇圣寺住持法庵和达本禅师两次主持重兴。1928年,圆瑛法师住持崇圣寺,又加以修葺。抗日战争时期,大维宝殿毁于日军炮火,天王殿也被台风所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寺庙几成废墟。1979年起,政府批准崇圣寺作为佛活动场所重新修复开放。在海内外僧众和信徒的资助下,天王殿、大雄宝殿得以重建,山门、法堂、斋堂、鼓楼、钟楼也得到修复。殿堂内,佛像庄严,雕塑精湛。整座寺庙焕然一新.庄严宏伟。殿前的对联为:
开东土有二宗,法眼云门五派灵源通性海;
称南方第一寺,垂柽枯木千秋胜迹镇名山。
- 中文名称
- 闽侯崇圣寺
- 地理位置
- 福建省闽侯县境内的雪峰山麓
- 创建时间
- 唐朝咸通十一年(870年)
简介
崇圣寺座范在雪峰凤凰山南麓,创建于唐朝咸通十一年(870年),它的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义存禅师。历史
据《宋高僧传》卷十二、《景德传灯录》卷十六等记载,义存(822一908年),俗姓曾,泉州南安人。9岁请出家未准,12岁从父游莆田玉涧寺出家,拜庆玄律师为师,17岁落发,谒福州芙蓉寺灵训禅师。28岁往幽州宝刹寺受具足戒,后到武陵德山(今湖南常德)参拜宣鉴法师,承其法系。咸通十一年(870年)到雪峰,当地绅士兰文卿许他在大枯树下结庵修行,称枯木庵。“里人兰文卿舍田七千余亩,屋五百间,诸物充足,遂为南方丛林第一”。此寺初称应天广福禅院,或称应天雪峰禅院,四方僧人云集,义存法师的门徒有1500人。唐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并赐紫袈裟。义存的弟于有文偃、师备等56人。文偃(?一949年)禀承宗风,往韶州云门山创立了禅宗新派别——云门宗。师备(837-908年)到福州玄沙院-,其再传弟于文住金陵清凉寺,从者云集,创立禅宗另一派别——法眼宗。因此,后人把崇圣寺视为云门、法眼宗的发源地。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赐名雪峰崇圣禅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永乐二年(1404年)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崇圣寺住持法庵和达本禅师两次主持重兴。1928年,圆瑛法师住持崇圣寺,又加以修葺。抗日战争时期,大维宝殿毁于日军炮火,天王殿也被台风所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寺庙几成废墟。1979年起,政府批准崇圣寺作为佛活动场所重新修复开放。在海内外僧众和信徒的资助下,天王殿、大雄宝殿得以重建,山门、法堂、斋堂、鼓楼、钟楼也得到修复。殿堂内,佛像庄严,雕塑精湛。整座寺庙焕然一新.庄严宏伟。殿前的对联为:
开东土有二宗,法眼云门五派灵源通性海;
称南方第一寺,垂柽枯木千秋胜迹镇名山。
- 红花岗区 1杨粲墓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 2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 播州区 3海龙囤军事古堡景区
- 播州区 4云门囤景区
- 汇川区 5娄山关
- 赤水 6赤水风景区
- 仁怀 7美酒河巨幅摩崖石刻
- 播州区 8乌江渡景区
- 仁怀 9公安寨遗址
- 习水 10丹霞谷旅游度假区
- 红花岗区 11湘山寺
- 仁怀 12茅台渡口纪念碑
- 仁怀 13国酒文化城
- 汇川区 14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
- 仁怀 15盐津河旅游区
- 绥阳 16水晶温泉
- 仁怀 17赤水河风光
- 仁怀 18石刻龙建筑群
- 仁怀 19鲁班红军烈士陵园
- 仁怀 20长岗毛泽东主席住居
- 仁怀 21怀阳洞溶洞群
- 播州区 22枫香温泉
- 仁怀 23斑鸠岩
- 仁怀 24鲁班红军烈士墓
- 仁怀 25东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