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高山

琴高山巍然屹立在琴溪之滨,又名琴高峰,旧时亦称琴高台。相传汉处士琴高公炼丹于此山,得遵成仙,而后在此“控鲤升天”.此山此水也就因是而得名。
- 中文名称
- 琴高山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
- 气候类型
- 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 别 称
- 琴高峰
记载
清代赵青藜作《琴高曲》云:“泾川城北琴溪峰,下有一洞开玲珑,道是琴高修炼处,丹成御鲤培天风”。其山独峰突兀,高壁嶙峋,姿如雄狮,故本地人亦称狮子山。山上有隐雨岩、炼丹洞等古迹。炼丹洞中还有丹灶、石桌、石凳等奇石,都说成是神仙琴高炼丹的遗物,在炼丹洞外左侧有岩石卓秀屹兀,昂昂若鸡立,被称为“金鸡石”。传说昔时石上尝有金鸡栖息,每当听到琴鼓之声,就引颈振翅,高声啼鸣。明嘉靖间,曾任户部员外郎的泾县进士王廷干曾咏《琴溪金鸡石》诗云:“琴川开玉洞,怪石拟金鸡……”。 据旧县志记载,在琴高山的悬崖峭壁间,有历代摩岩石刻多达二、三十处,为全县之冠.有唐代开元年间邢巨、武平一、杜伟等绝句或长诗题刻;宋时有蒋颖叔、郭祥正、晁端本、刘谊、赵经臣等题刻;南宋时有林淳题写的“琴高台”三字篆书,刻于面溪峭壁最陡处;清康熙时有陈孝题书的“仙峰”二字刻于石上,字大盈丈。这些摩岩石刻,大都出于书法大家之手,秀丽苍劲,各擅所长。刻者也多为艺匠高手,颇得刀法,笔笔神传,虽经数百年风摧雨蚀,至今仍未磨灭,“仙峰”二字,更是清晰如初,神韵不减。这些摩岩石刻的存在,当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了。昔时,琴高山麓还有“琴高庙”、“森翠楼”,“翠海山庄”、“接官亭”等古建筑,皆先后毁于明、清与民国时期,现在只有遗址可寻了。 “千古佳名唤行客”,以琴高山为中心的琴溪风光,既有青山绿水之美,又有幽洞怪石之胜,自古就是名闻遐迩的风景名胜。唐时起便已游人如织。名流学者更是游踪不绝。“诗仙”李白在《九日登响山》中云:“赤鲤涌琴高,白龟导冯夷。灵仙如仿佛.莫酬遥相知。”又在《酬崔十五见招》中云:“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宋代文豪欧阳修曾赋诗“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作诗
清袁枚更是专门作诗《琴溪相传是琴高骑鲤处》:“琴溪山,若待人,终朝鹅立向水滨。琴溪水,清可弄,雾出中桥十一洞。洞中丹书不可识,乱引寒烟摇石壁,溪草溪花秋复春,仙人一击无消息.我笑琴高子,毕竟非仙才。但骑鲤鱼去,不骑鲤鱼来。”历代文人咏游的众多诗赋,给琴高山留下了千古佳话。- 黄埔区 1南海神庙
- 海珠区 2广州塔
- 番禺区 3长隆旅游度假区
- 越秀区 4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 番禺区 5长隆国际大马戏
- 番禺区 6番禺百万葵园
- 荔湾区 7沙面
- 白云区 8白云山风景区
- 越秀区 9广州大佛寺
- 增城 10增城小楼仙源
- 从化 11天湖旅游风景区
- 花都区 12九龙湖度假村
- 越秀区 13六榕寺
- 荔湾区 14华林寺
- 荔湾区 15龙津西西关大屋区
- 从化 16宝趣玫瑰世界
- 白云区 17云溪生态公园
- 从化 18碧水湾
- 黄埔区 19华峰寺
- 番禺区 20岭南印象园
- 白云区 21六榕寺祖师墓塔群
- 荔湾区 22八和会馆
- 荔湾区 23广州沙面建筑群
- 花都区 24芙蓉度假村
- 荔湾区 25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