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女坟

“九女坟”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徽省迄今发现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是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
- 中文名
- 九女坟
- 位 于
- 宿州市墉桥区褚兰镇夏疃村墓山
- 类 型
- 画像石墓
- 朝 代
- 东汉晚期
- 定 义
- 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
考古概况
1956年秋天,省博物馆实施了考古发掘工作,从此揭开了“九女坟”的神秘面纱。科学发掘证实这是一座距今1700余年由巨石构筑,多室组成的大型夫妻合葬墓。该墓为青石建筑,高出山表面一米的土堆,当地称“九女坟”。墓室结构
墓室由双甬道、横前室、双后室和一个耳室组成。墓门向西,墓向285度。墓室全长7米、宽4.84米。前室长3.46、宽1.93、高2.16米。耳室在前室北侧, 东西长1.4,南北宽1.2,高1.37米。墓门两个,各有甬道通前室。甬道均长1.8,宽1,高1.54米。墓门宽0.9,高1.11米。墓道为斜坡式,有阶,不规整,长5.55,宽2.68米。前后室均石砌叠涩顶,墓顶长方形,有青石藻井,藻井上有雕刻图案,墓室布满画像石刻,前室画像石刻最为集中。主要内容有神话故事并刻有门吏、车骑、宴饮、舞蹈、杂技、百戏、疱厨等人物以及神禽异兽。图案构思富于变化,造型栩栩如生,线条质朴流畅。前室藻井上,雕刻着伏羲和女娲环绕盛开的莲花,轻舒广袖,翩翩起舞。画像石刻的画面,相互关联,带有连续性和故事性。始建于东汉末年的“九女坟”,经过1600多年的岁月至今保存完整,这里最为称道的就是汉代画像石,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展现了当年汉代人的生活场景。九女坟一共有13幅画像石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精美的一幅是舞女图,雕刻非常细致,其场景代表着东汉时期社会的繁荣景象,也预示着当时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祈求。价值意义
九女坟是安徽省迄今发现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是研究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 虎林 1虎头要塞
- 鸡冠区 2“国保”刀背山墓地
- 麻山区 3虎头旅游景区
- 密山 4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
- 密山 5当壁镇旅游区
- 虎林 6天下第一虎
- 密山 7铁西森林公园
- 密山 8蜂蜜山景区
- 虎林 9虎头湿地
- 麻山区 10麻山乡风景
- 虎林 11虎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 密山 12北大荒书法长廊景区
- 虎林 13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密山 14兴凯湖莲花旅游区
- 虎林 15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
- 虎林 16月牙湖自然保护区
- 虎林 17侵华日军虎头军事要塞
- 密山 18兴凯湖观鸟景区
- 虎林 19巨炮阵地
- 密山 20新开流古文化遗址
- 虎林 21神顶峰
- 梨树区 22梨树的街里街道
- 虎林 23青山水库景区
- 虎林 24虎林口岸
- 密山 25荷香园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