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
- 中文名
-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 地 区
-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
- 国家级
- 自然保护区
- 宽
- 220米
景区简介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称白鳍豚养护场,坐落在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00米,宽220米,江上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保护区主要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涉及安徽池州市、安庆市和巢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枞阳县老州,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湖泊、河流较多,水道曲折迂回,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2008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将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退化滩涂湿地进行植被恢复,以进一步发挥湿地养育物种,控制污染的功能,为长江淡水豚种群恢复提供可能。由于长江水运事业和渔业捕捞的快速发展,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功能呈现退化趋势,严重威胁长江淡水豚等野生动物的生存。2007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决定从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5958万元用于环保系统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被列入其中,获国家专项资金1852万元。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646万元,除国家投资外,地方配套资金投入794万元。项目包括建设4处保护站、48公顷滩涂植被恢复、4处虫鸟检测点及科研检测设施建设等。旅游资源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水族馆保护区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项目繁多,主要有安徽省首座水族馆、标本馆、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和悦老街、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潜洲沙滩、2.67平方公里生态蔬菜基地等;旅游内容主要有水族馆及标本馆参观,野生动物及生态保护知识多媒体宣教,麋鹿园、珍稀野生动物参观及饲养,豚类栖息地考察,快艇长江游览观光,田园风光及农家乐旅游,古镇人文历史参观,垂钓等。同时保护区内还具有丰富的旅游饮食文化,如最具特色的长江鲜鱼活虾、白曁豚牌小磨麻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规划和建设,将成为人们接受环保知识教育、游乐、休闲的最佳去处。生态环境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位于长江下游铜陵段,涉及安徽池州市、安庆市和巢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枞阳县老州,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湖泊、河流较多,水道曲折迂回,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2008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将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退化滩涂湿地进行植被恢复,以进一步发挥湿地养育物种,控制污染的功能,为长江淡水豚种群恢复提供可能。由于长江水运事业和渔业捕捞的快速发展,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功能呈现退化趋势,严重威胁长江淡水豚等野生动物的生存。2007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决定从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5958万元用于环保系统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被列入其中,获国家专项资金1852万元。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646万元,除国家投资外,地方配套资金投入794万元。项目包括建设4处保护站、48公顷滩涂植被恢复、4处虫鸟检测点及科研检测设施建设等。管理状况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称白鳍豚养护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它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00米,宽220米,洲上杨柳依依,云淡风高;江上水鸟逐波戏浪,江岸树影婆娑起舞,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1986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安徽省铜陵白鳍豚养护场”,1987年12月28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工程完工,并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的验收。其间,已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有进出口闸坝、提水泵船、暂养池、治疗池、实验楼、饲料基地、豚体保健系统等一批白鳍豚养护及科研设施,并同步建造了种类较多的水族馆和标本馆。其中水族馆中养育的江豚、日本锦鲤、娃娃鱼、扬子鳄、中华鲟、河鲤、胭脂鱼及长江鱼类等,有很高的观赏和普及环保知识等价值,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生物及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好课堂。此外,该保护区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好成绩,已成功培育出了新一代“江豚”。教育基地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两年多来,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新建水生生物标本馆、水族馆各一座,扩建了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示厅。保护区在做好物种保护研究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保护区特有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优势,积极与全市各有关部门和中、小学校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去年年初他们与市第三中学牵手建立了校外辅导员关系,保护区科研人员定期为三中学生举办“水生生物科普”讲座,传授生态科普知识,并指导该校学生写作科普论文。去年7月份,保护区为东南大学、江苏扬州大学“绿色环保”夏令营活动的大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引领他们参观了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标本,并让学生们亲手喂养长江江豚,让他们真正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去年11月5日,保护区与市第三中学成功开展了“长江江豚认养”活动,这是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参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据悉,省环保局开展创建环境教育基地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的社会化、多样化,充分发挥各种环保资源的育人作用。此次被同时命名的还有黄山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型)、淮北市洪庄煤矿塌陷区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示范工程(生态恢复建设型)、阜阳市颍泉区农业生态示范园(农村生态型)。晋升等级
经国务院批准,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这是安徽省目前惟一的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了解,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铜陵江段就一直受到中外鲸类学者的高度关注,因为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惟一常年能发现白豚活动的水域。经过多年的考察,中外水生科学工作者认为,面对长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形势,在铜陵江段建立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此次国务院批准建立铜陵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在长江安徽段长约58公里,管理范围从枞阳县老洲至铜陵县金牛渡,总面积31518公顷,是我国政府制定白豚全面、综合保护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为有效保护淡水豚创造更有利条件。据介绍,为使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该保护区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科研人员多次修改和编写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材料,同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写了详细的《综合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绘制了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图、水系图、珍稀动物分布图和总体规划图等;精心制作了保护区现状及工作录像带,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管理范围从枞阳县三江口至繁昌县荻港镇,总面积约30871公顷,主要负责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后,管理将更加严格,其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得开展旅游活动和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实验区进行的建设项目也必须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铜官山区 1铜陵市科技馆
- 铜官山区 2铜陵市博物馆
- 铜官山区 3相思树
- 铜官山区 4螺蛳山景区
- 郊区 5澜溪老街
- 铜陵县 6东湖休闲娱乐中心
- 铜陵县 7铜陵螺丝山青年公园
- 铜官山区 8永泉农庄
- 郊区 9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 铜陵县 10铜陵凤凰山
- 铜官山区 11天井湖公园
- 铜官山区 12义安园
- 铜陵县 13铜陵大通
- 狮子山区 14乌木山广场
- 狮子山区 15东湖湿地公园
- 狮子山区 16农林村
- 狮子山区 17铜陵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 郊区 18铜陵白暨豚养护场
- 铜陵县 19铜陵长江大桥公园
- 狮子山区 20东湖休闲中心
- 郊区 21皖陵珍稀动物养殖场
- 郊区 22慈堂湖
- 铜官山区 23铜文化广场
- 郊区 24和悦老街
- 铜陵县 25铜陵金牛洞古采矿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