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故居也称为刘铭传旧居、刘老圩、肥西县刘铭传旧居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区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 ,是淮军将领刘铭传的故居。刘铭传故居占地约7万平米,始建于1868年,是一处被两道城墙和两道护城河包围起来的江淮庄园建筑。2004年,被选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 中文名称
- 刘铭传故居
- 地理位置
- 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约7万平米
- 开放时间
- 8:00-18:00
- 景点级别
- 4A级景区
- 建设时间
- 1868年
建设沿革
始建于1868年,是刘铭传第二次回乡时所建。从1871年到1884年,刘铭传辞官隐居在这里。刘铭传的后代在这里一直居住到1950年。1950年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将刘老圩献给华东军区使用,后来又交给安徽省军区管理。2004年安徽省军区将刘老圩交还给地方政府管理。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现多数不存。故居四周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飘四方。据说,广玉兰是慈禧太后赐给淮军的,后来被刘铭传等淮军将领带回合肥栽种。2016年2月14日,肥西县全县工作务虚会,争取年内启动刘铭传故居4A景区创建工作。文物遗存
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正大厅的西南角是西式洋楼,三间两层,小巧玲珑,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正大厅北面又有一座两层五间的“钢叉楼”。据说,故居的对面大潜山侧有一“老虎洞”,故而特建“钢叉楼”用于“压邪镇圩”。“盘亭”是刘铭传专为陈列国宝“虢季子白盘”特地建造的。位于“钢叉楼”的后面,它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可以相通。1950年元月,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先生亲自护盘进京,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从此,这件“虢季子白盘”一直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盘亭”北面的九间厅,是刘铭传居家时宴客会友的场所。故居的西北有座霸王墩,为古人类的遗址;故居的东南有个大堰,是当年为建造故居取土烧砖瓦形成的一大片水面。堰中有小岛两座。较小的那座小岛正好位于九间厅后,曾经是刘铭传居家时的弹药库。大岛上面是一座读书亭,仅架一座栈桥与外相通。旅游信息
旅游路线:合肥市区——高河西路——合六路——G312——X042开放时间:8:00——18:00- 织金 1织金古建筑群
- 赫章 2可乐遗址
- 七星区 3大屯土司庄园
- 大方 4奢香墓
- 毕节 5黔西观音洞遗址
- 大方 6九洞天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7龙凤山森林公园
- 毕节 8毕节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9乌江源百里画廊
- 赫章 10赫章韭菜坪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1涌珠泉
- 毕节 12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3阳光城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4石缸洞
- 大方 15百里杜鹃林带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6灼甫草场
- 纳雍 17吊水岩风景名胜区
- 纳雍 18雍熙风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19百草坪天然草原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0马摆大山景区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1马街
- 赫章 22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百年石门坎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4中水遗址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5威宁彝族撮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