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祖印寺
首页  > 浙江  > 舟山  > 定海区   »  祖印寺景点介绍

祖印寺

祖印寺
祖印禅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是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寺院,素有“翁洲第一古禅林”的雅称。现址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城区中心——定海城关昌国路98号。现存寺院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的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大殿,在中轴线左的有鼓楼、厢房、斋堂等,在中轴线右的有厢房、钟楼。全寺建筑面积为2212平方米,占地5125平方米。除正三间系近年重建外,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中文名
祖印寺
位    置
定海城关昌国路98号
占    地
5125平方米
建筑面积
2212平方米

寺庙介绍

寺中最有特色的文物和佛教艺术品,一是象征着香火日盛的镇寺之宝——祖印宝鼎,高达3.4米,重1.5吨;二是1995年从缅甸迎请来的玉观音坐像,高2.2米,重2吨多,玉质精细优良,雕刻工艺精美,形态端庄大方,现供奉于后大殿;三是大雄宝殿的建筑艺术和塑像。大雄宝殿有7间,高17.5米,通进深19米,通面阔29.6米,总面积达5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上檐九踩斗拱,十三架梁,明间抬梁,左右次、梢、尽穿斗结构,建筑艺术高超精致。殿内主供三世佛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左右有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护持。东西两侧沿壁塑有十八罗汉像和五百罗汉像。

历史沿革

从五代到清末祖印禅寺经历了历史上一次次的兴与衰:据史志记载,祖印禅寺旧名蓬莱院(又说为祖国印院),原址在蓬莱乡朐山(岱山县衢山岛),初创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朝廷御赐“祖印”额,其名一直沿袭至今。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昌国县令余桂将祖印寺迁至治所东南(现址),与普陀山接待寺合并为一,成为昌国县城主要的佛事场所,也成为去普陀山朝圣僧俗之众的必经转驻之地。元代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高僧一山一宁(台州临海人)开法祖印寺,于至元二十六年移住普陀山。继有高僧密庵咸杰禅师主持祖印寺,弘传佛法,声誉鹊起,香火鼎盛。明代以后祖印寺曾数毁数兴:明初废县毁寺,香火中断;宣德年间,都指挥使张翥重建,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又遭火焚;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总督张勇再次重建。明万历年间,后大殿又一度作为纪念舟山参将张可大和徐一鸣的“张公祠”和“徐公祠”。清初闭关海禁,岛民内迁,城垣尽毁,寺院殿宇亦毁于兵燹,四周房舍无存瓦片寸椽,惟大雄宝殿巍然不动,时人传为神异。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定海总镇兵蓝理募资修复。同治年间,主持僧云岫禅师又募资扩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工商巨子、邑人朱葆三捐资再次重修,购置进口铁杪木为主要木料,现有建筑中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大殿、钟楼以及东厢房等均为当时所建。建国后,祖印寺情况:1950年5月,寺宇一度用作国家粮库。虽佛事中断,但寺院幸存。1979年,舟山市重新宣布1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祖印寺等7处古建筑遗迹也被列为其中。而祖印寺外的石牌则显示它在1982年7月被正式列为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舟山市政府耗资近50万元,迁出粮库,修复殿宇,寺貌重现,寺院面积增加千余平方米。祖印寺被改作市博物馆馆址。1994年,祖印寺被批准为开放寺院,舟山市政府从寺中迁出博物馆,从而恢复寺院佛像,重开佛事活动。当年6月,礼请宁波阿育王寺74岁高龄化通法师来寺住持。历经三年艰苦整修,殿宇佛像从无到有,寺院建筑焕然一新。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弥勒、韦驮等新塑像巍峨庄严,栩栩如生。在当地政府鼎力相助下,寺院建设发展较快:2003年,经省文物局批准,佛教协会同意,舟山市政府计划将祖印寺已年久失修的后大殿修建成藏经阁。修建后的藏经阁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整体建筑为纯木结构,充分体现寺院完整的建筑风格和佛教文化内涵。2004年,祖印寺后大殿和东厢房整修工作完成。此次维修经费均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捐助。2006年,经省政府同意,祖印寺成为省民宗委公布的26所省级重点寺院之一。

景点

今日祖印寺,古风重振,法炬复然,释音续传,诵经礼佛,香烟缭绕,晨钟暮鼓,又震海山。祖印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寺中殿宇雕龙画凤,玲珑精美,是佛教建筑中的艺术精品。寺中古建筑物保存较完好,对于研究清代寺庙建筑风格有着重要意义。自宋至民国的数百年中,祖印寺都是定海县的佛教中心,对佛教在舟山本岛的传播及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祖印寺的历史作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缩影,也反映了佛教在海岛发展的个性特点。衢山祖印寺,俗称“宋朝宫”,又名普济寺。据志书记载,该寺原址在衢山岛,旧名“蓬莱院”,创建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宋治平年间赐今额,改名“祖印”。嘉熙年间,邑令余桂迁寺至今址,与原普陀山接待寺合并。历史上,衢山宋朝宫经过几次修整与扩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咸丰八年。据说扩建后的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2700平方米,形成两进三大殿、东西两边厢房分为四排共三十六间的规模。当时的宋朝宫,座北朝南,气势不小:首先是山门,过了山门第一个大殿是财神殿,算是有点特色,不像一般的寺院是天王殿,进殿正面弥勒佛,进门见喜好是蛮好,但对大众来说,不如进门见财来的实惠呵;财神殿背后是戏台,称“薰风台”,工艺精巧,曾是热热闹闹的群众娱乐场所;隔着用鹅卵石排成花纹的院子,戏台正对着的就是圣母殿,院子两边是厢房;圣母殿算是宋朝宫的主殿,屋顶上塑着屋将军,此殿也是唯一幸存的原物,殿高7米,面积220平方米,里面曾有不少当地秀才题写的匾额等,现存有乐声和题写的“利物济人”等数块,殿中还有提到过的咸丰八年铸的铜钟,上面刻有“帝道遐昌,黄图永固,佛日增辉,法轮常转,若人欲了知,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三世一切佛”等字,下面密密麻麻满是捐助者的姓名,落款为:“宋潮宫咸丰八年十月吉旦”。圣母殿后,就是普济寺的大雄宝殿了,在两者之间,有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座假山,长30米、宽10米、高7米,架势不错;左下方是个放生池,约有500平方米;两边是厢房。过了广场,才是大雄宝殿,当年应是比较宏伟的,建筑面积380平方米,殿高约15米,殿内金碧辉煌可想而知。大殿的左后方,还有历代僧人的安息场所,约有700平方米,可见当时规模之大。殿旁还留有当年用过的柱础,由粮管所仓库改建的大殿,根本不敢用如此大的柱础,比例不相称啊。
  解放后,宋朝宫移作公用,分别被当作粮管所和盐业站的仓库,除了圣母殿,其余建筑遭破坏已非原样,寺庙中留存文物,绝大部分毁于文革。1985年由群众集资收复圣母殿,现为岛斗村集体财产。后经逐步修复,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朝宫坐落于衢山岛斗镇的南陀岙,原名棺材坑年此岙因山水或潮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