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西施殿
首页  > 浙江  > 绍兴  > 诸暨   »  西施殿景点介绍

西施殿

西施殿
西施殿,位于诸暨市区南侧浣沙江畔,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是一处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的人文风景旅游区。西施殿内的建筑构件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诸四乡收集来的,其中有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可以说是民间古老建筑艺术集锦。西施殿右侧正对门楼的建筑是古越台,台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着越王勾践和他的两位谋臣文种、范蠡;下层是“西施行“故事展馆。穿过香榧馆、珍珠馆,出门从浣纱亭拾级而下就到浣纱石了,相传当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纱,王羲之手书的“浣纱”二字依然在目。诸暨苎萝山上早在唐代就有浣纱庙,是诸暨当地百姓为纪念西施而建,其后虽多次遭遇战乱,但祠庙不废。抗战期间,西施殿遭到最大的破坏,仅存后殿一角。“文革”时破坏更甚。
中文名称
西施殿
外文名称
The palace of Xishi
地理位置
诸暨市区南侧浣沙江畔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5000平方米
开放时间
08:00-16:30 
门票价格
45元

景点概况

西施早已随尘而去,永远消失在两千多年前的多事之秋。而西施的美也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了。西施殿为此搜罗了历代画家创作的西施画像,刻碑陈列,把西施的美丽化为永恒的文化瑰宝。西施殿重修于1986年,1990年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重修西施殿时征集到了木雕桁梁、牛腿、雀替、门窗、石狮、石柱等一万余件,经过精心组合,巧妙地利用在修复西施殿的工程之中。如今的西施殿非但成了人们纪念西施的场所,而且还成了诸暨的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景点门楼外观象座牌坊,四根一组的青石圆柱中间是三扇朱红油漆拱形大门,给人以古朴凝重的第一感觉。作为主体建筑的西施殿,综合吸取了传统宫殿和民间宗祠的构筑手法,把主殿台基抬高,殿前以拱桥为主轴,并配置水池和东西侧厢,这种结构既保证了主殿的体量,又不至于呆板,起承开合多变化,高低错落有层次,大殿内的西施像(底座高80厘米,像高280 厘米)神态娴雅,端坐在浣石上。西施殿右侧正对门楼的建筑是古越台,台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着越王勾践和他的两位谋臣文种、范 蠡;下层是“西施行”故事展馆。与西施殿遥遥相对的郑旦亭是为纪念与西施同入吴的美女郑旦而建。西子碑廊在郑旦亭左侧,依山就势而建,历代文人墨客为西施题写的诗句和古今中外画家创作的各种西施画像都一一刻了碑罗列在此。穿过新建的香榧馆、珍珠馆,出门从浣纱亭拾级而下就到浣纱石了,相传当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纱的,历经2500年风雨沧桑,昔日风光早已不再,但王羲之手书的“浣纱”二字却依然在目。碑廊南面是苎萝山的最高点,上建一亭,名“苎萝亭”。亭为八角三重檐造型,内置三层,可逐级登临,可浏览诸暨市区,浣纱江和对岸的郑旦故里─鸬鹚湾村也皆在眼前了。

结构

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经过设计者的精心搭配,合理利用,无疑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使它更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景观

景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

历史

公元494年吴越交战,越败于吴,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携妻将臣入吴为质三年。勾践归国后,发誓洗刷这奇耻大辱,于是采用文种提出的“美人记”。几经寻觅,终于“得苎萝山卖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父鬻薪,母浣纱”,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勾践选到西施后,献于吴王,吴王大悦:“越贡西施,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从此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越国却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了吴国。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下修建了西施殿。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年)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当规模。此后屡兴屡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