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西部,是周昭王八年(前1045年)燕国的初都所在地,是西周考古中发现的一处集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 ,为北京城的发源地之一。琉璃河遗址的发现,将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3000多年前 。20世纪40年代,琉璃河遗址被发现。琉璃河遗址经过发掘发现了城址,还发掘出了燕国贵族墓葬区,并出土了一批带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对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988年1月13日,琉璃河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在东城墙北部靠近墙城东北角处还发现一段横穿城墙底部的排水道,为由城内向城外排水的通道。长约9米,宽约1.2米,用卵石砌成。宫殿区位于城址中部偏北,已知有6处夯土台基,其中4处为圆形,2处为长方形,为大型建筑的基础 。遗址分布琉璃河遗址主要包括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部分 。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的董家林村,平面约为东西向长方形 ,地面尚存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部,北墙长829米,东西墙北段尚存约300米 ,城的南北宽大约700余米 ,城墙分为主墙和内、外护坡三部分,用黄土分段夯筑,宽约10米左右,残高1米多,夯层坚实,厚5厘米,面布细密夯窝。在东、西、北三面城墙外,有宽深各2米多的护城壕沟。墓葬区位于城东南部,以黄土坡村最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层台,大型墓多有两条墓道。居住区位于城内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址 。
- 中文名称
- 琉璃河遗址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西部
- 占地面积
- 5.25平方千米
- 开放时间
- 8:30-15:30
- 门票价格
- 免费
- 保护级别
- 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201
- 分类号
- 21
- 所处时代
- 西周
历史沿革
周昭王八年(前1045年),燕国建琉璃河遗址古城址 。20世纪40年代,琉璃河遗址被吴良才发现 。1958年,北京市文物普查,对琉璃河遗址进行登记 。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对琉璃河遗址进一步调查并试掘,发现灰坑和西周陶片 。1963年,黄土坡村村民施友在琉璃河遗址挖菜窖时,发现两件青铜礼器,铜鼎和铜爵 。197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及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对琉璃河遗址开始发掘,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陶器及建筑物上的板瓦 。1973年—1977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房山区文教局共同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对琉璃河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61座墓葬,5座车马坑,还对城墙进行了解剖 。1981年—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琉璃河考古队,对琉璃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214座墓葬,21座车马坑,解剖了两处城址。其中1193号大墓出土了“克盉”、“克罍”和西周初年的漆器 。1995年—200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联合对琉璃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的重点在城址,同时清理了22座西周墓葬 。遗址特点
遗址规模琉璃河遗址东西长约3.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面积为5.25平方千米。东、西、北城墙外有一条护城河,宽约25米,剖面变化不甚规则,最深处只有2.8米,大约是靠宽度起到防御作用。护城河内的水从西南引自大石河水。在东城墙北部靠近墙城东北角处还发现一段横穿城墙底部的排水道,为由城内向城外排水的通道。长约9米,宽约1.2米,用卵石砌成。宫殿区位于城址中部偏北,已知有6处夯土台基,其中4处为圆形,2处为长方形,为大型建筑的基础 。遗址分布琉璃河遗址主要包括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部分 。古城址位于遗址中部的董家林村,平面约为东西向长方形 ,地面尚存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部,北墙长829米,东西墙北段尚存约300米 ,城的南北宽大约700余米 ,城墙分为主墙和内、外护坡三部分,用黄土分段夯筑,宽约10米左右,残高1米多,夯层坚实,厚5厘米,面布细密夯窝。在东、西、北三面城墙外,有宽深各2米多的护城壕沟。墓葬区位于城东南部,以黄土坡村最为集中,墓分大、中、小三型,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中小型墓有熟土二层台,大型墓多有两条墓道。居住区位于城内及西部,有房屋、窖穴、灰坑、水井等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