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
首页  > 江西  > 抚州  > 资溪   »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介绍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

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资溪县南部株溪采育林场内,地处武夷山脉中段支脉,总面积3397.82公顷。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7%,为丰水期,区内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27℃。森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典型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布,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森林覆盖率87%。2006年12月,清凉山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中文名称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
江西省资溪县南部
面    积
3397.82公顷
级    别
国家级
地理区域
武夷山脉中段支脉
植被类型
常绿、落叶阔叶林带
管理单位
资溪县林业局
批准时间
2006年12月
气候类型
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资溪县南部株溪采育林场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54"58""—117°00"35"",北纬27°28"42""—27°32"56""之间,东南与黎川县毗邻,西南与南城县接壤,北与乌石镇相接,总面积3397.82公顷。

地形地貌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武夷隆起带中段,东南临近太平洋板块,受晚中生代时期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作用明显。区域范围内地层主要是大片的燕山期花岗岩层,局部有加里东期花岗岩。 森林公园属于中低山地貌区,山地多,丘陵平原少,其地形特点为四面环山,中部隆起,在北部、东南、西南分别形成天然峡谷;境内海拔高程一般在300—800米之间,最高峰葫芦嵊海拔1100.3米。总体地貌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中部除隆起山地外尚有部分小盆地。

气候特点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季较长,夏季一般为137天,冬季一般为122天。春秋季较短,一般为53天。区内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27℃。无霜期260天。年平均辐射量为100.697千卡/平方厘米。由于受山脉的阻挡,日照较平原地区短。全年平均日照为1596.7小时,全年平均日照率为36%。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14年,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区域地处中亚热带地区,被划为武夷山西麓多雨拷、楠林、松杉林亚区。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较多南北植物交汇过渡的色彩,构成了较为丰富的植物区系。公园内有种子植物163科、767属、1666株,木本植物828种分属90科328属。.海拔300米以下主要为沟谷地,大部分有小溪流,主要植物有壳斗科、金缕梅科、杨梅科、山茶科、兰科等。海拔300~800米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冬青科、杜英科和常绿针叶林(主要有松科和杉科)等植物。乔木林下的灌木树种,有山茶科、杜鹃科、马鞭科、蔷薇科、紫金牛科及冬青科植物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紫草科、唇形科、伞形科及蕨类植物等。地被植物主要有苔藓和地衣。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有落叶阔叶林,以拟赤杨林、白栎林、枫香林和锥栗林等为代表林系。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构成树种有麻栎、白栎、锥栗、拟赤杨、枫香等;下木层常见有四照花、白檀、野鸦椿等;草本层见有芒、五节芒、山姜、狗脊、野菊等。局部还有黄山松林、江南油杉林与壳斗科等常绿植物形成的混交林。海拔1000米以上为矮林及灌丛,主要有壳斗科中的白栎、杜鹃科、山茶科、漆树科、蔷薇科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中的芒和五节芒等。地被植物有苔藓和地衣。公园中有较集中分布的南方红豆杉及零星分布的银杏、伯乐树、水杉等4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和福建柏、香果树、凹叶厚朴、樟树、浙江楠、闽楠、花榈木、红豆树、毛红椿、报春苣苔、长叶榧树、金荞麦、野大豆、蛛网萼、榉树、苦梓等16种Ⅱ保护植物。

动物资源

截至2014年,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气候适宜,生态环境复杂,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经调查,现有脊椎动物27目91科387种,其中哺乳类6目22科64种;鸟类17目49科245种;爬行类2目12科49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33种。其中属Ⅰ级保护的有金雕、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云豹、豹、黑麂、华南虎等7种;Ⅱ级保护的有虎纹蛙、大鲵、小鸦鹃、鸳鸯、草鸮、短耳鸮、斑头鸺鹠、领角鸮、领鸺鹠、小隼、赤腹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红腹锦鸡、白鹇、勺鸡、猕猴、穿山甲、豺、水獭、大灵猫、獐、水鹿、苏门羚和斑羚等26种。穿山甲、豺、大灵猫、云豹、野猪、剌猬、豪猪等兽类主要分布在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中。鸟类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针阔混交林、田野及水域中。两栖类动物通常栖息在林缘、田野、水溪旁。爬行类动物多栖息于林间草丛、田野、水溪中。

土壤资源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有钾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磁铁矿。土壤主要包括2个土类,3个亚类,受成土母质、地势等因素影响,土壤显垂直面布规律,海拔500米以于主要分布为红壤土类、红壤亚类,海拔500-800米之间,主要分布为红壤土类的山地黄红壤亚类,海拔800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为山地黄壤土类山地黄壤亚类。 

水体资源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水文条件良好。株溪河是清凉山森林公园的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流入南城县的洪门水库,株溪河在森林公园境内主要有九条支流。

主要景点

江南油杉林

江南油杉林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分布于株溪采育林场葫芦嵊海拔800—1000之间在,有数株与壳半斗科乔木混的江南油杉。大部分高在15米以上,胸径在40厘米以上,有的胸径甚至在1米以上;华山阔叶林海分布于林场场部以东的华山一带,面积约6平方公里,数百种阔叶树分布结构层次分明。王石坑松涛,分布于森林公园境内王石坑一带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在以马尾松为主,大部分胸径在10厘米以上。

资溪葫芦嵊

资溪葫芦嵊是森林公园群峰之首,海拔高程1100.3米,因远看似大葫芦,得名葫芦嵊。

王石坑大瀑布

王石坑大瀑布为清凉山森林公园是内最大的瀑布,落差约40米,宽约10-15米,由于水气烟腾,经过阳光的折射作用常会出现晴空贯虹,因此瀑布又有“彩虹瀑”之名。

义门弟

义门弟位于株溪河的西岸,祁盛岭下,依山傍水住着二十几户人家,远看整个村落成一个大大的弧形,村落依地势分做三层,每户之间相隔大约一般各有平整的青石板相通,而所有的道路都向一个中心点“义门弟”的陈氏祠堂,每户的门头上都有三个大字“义门弟”。

江郎石

江郎石,从高阳坝顺水渠走大约800米,绝壁边兀然挺立一座人形的花岗岩石塔,当地人称其江郎石。高约有8-9米,宽约3-4米走近一看,这座天然的石塔是由五块岩石构成,分为三层,最上面的一块向外侧倾。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江西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配置各种森林防火设施,配置森林队火、治安专职人员,并规划沿公园界线营造防火带,新建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和景点建设,2013年,台湾风情园开始运营;清凉休闲度假山庄二期计划投入1亿元,一期已全部完成维修;康熊生物野生动物繁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品牌建设

2006年12月,清凉山森林公园成功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管理建设

1957年,成立的株溪农林综合垦殖场,隶属县农林垦殖局。1963年,易名株溪林场,属县森工支局管辖。1969年,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1971年兵团撤销,恢复株溪林场由县接管。

交通及路线

交通

地处资溪、南城、黎川三县接壤的三角地带,205省道与714乡道交叉口西南50米,自驾可以在上株溪村下车。

路线

碧水山庄—贞女潭—三叠泉—太白醉卧和清泉石上流—车路终点路段。江南油杉林—葫芦鹰—飞来峰路段。

历史人文

华山古道与株溪由于公园所处区域地处闽赣交界之处,古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便有驿道穿境而过。根据古史记载,当时南城、泸溪通福建的道路,就是在横山交汇后,经株溪到西坑而后出江西的。由于年代的久远,许多的道路早已毁损严重,面目全非,而唯有株溪到西坑段保留下来,其中最完整的就是华山古道。华山古道保留得最好的一段约有二公里,蜿蜒于山腰,由低渐高。宽达五米的青石板路两旁树木参天,此外横亘的青石拱桥也依然健在。江家村·闽越文化的遗留地资茶线株溪处,自夏家山谷地向西一公里,有十余幢以木结构为主体、土墙泥瓦、竹篱笆的旧屋,依山而建,那就是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聚族而居的江家村。在山谷中央的乡村大道,有一条青石板连接着江家村。走进江家村,首先是一座牌楼,其门洞有二米宽,三米高,由巨石打造而成,高高的门眉上,镂刻的“泰皋”二字仍然依稀可辩,门洞的两侧围墙,已倒塌不全。村中有一大屋,是典型的天井式的厢房结构,有厢房十几间,除大门外,左右方向都是小门,进出方便,设计十分独特。村后密密的竹林里,排列着无数的石拱门坟墓,还有一个石庙,虽然没有了塑像,但香火依然从不间断。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