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乌云河
首页  > 黑龙江  > 伊春  > 乌伊岭区   »  乌云河景点介绍

乌云河

乌云河
乌云河,黑龙江中游南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古称“乌伊河”、“五音河”。“乌伊”,蒙古语意为“树林”。发源于小兴安岭北坡乌云山南麓,因而得名。流经伊春市、逊克县交界和嘉荫县北部,在嘉荫农场东北端注入黑龙江。全长130公里(一说141公里 ),河宽35米,水深0.8米,流域面积2461平方公里(一说流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 )。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上游为原始森林区,盛产红松、白桦等木材;1979年在中游建成红石水电站;下游为农业区,产小麦、大豆、马铃薯等。名片图:乌云河嘉荫县山口一段
中文名称
乌云河
所属水系
黑龙江中游南岸支流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北部
流经地区
伊春市、逊克县交界和嘉荫县北部
发源地
小兴安岭北坡乌云山南麓
主要支流
布鲁必鲁河、鲁必鲁河、扎克大旗河
河    长
130公里(一说141公里)
河流面积
2461平方公里(一说流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年流量为4.14亿立方米
河    口
嘉荫县北部嘉荫农场东北端

干流情况

乌云河发源于乌伊岭区林业局局址东侧后山。上游也称美丰河,流经翠峰、美峰、上游、建新、移山、林海、福民、永胜共8个林场,流域面积1878平方公里,占全局总面积的61%,年径流量3.83亿立方米。水系主要支流均在伊春市乌伊岭区(局)境内,由乌云河、布鲁必鲁河、鲁必鲁河、扎克大旗河。樟子气河、王垮子何、美林河、沙罗里河、北伊支流河、北阿尔干西米干河、南阿尔干西米干河、福民河、大阿申其河、小阿申其河等26条主要支流组成。由南流向北,出乌伊岭林业局施业区后流入嘉荫县。乌伊岭(区)林业局境内流长44公里,是乌伊岭境内最长的河流,河宽10-25米,系常流河。下游流经嘉荫农场场区,该段河宽40~60米,水深1米,河底为砂砾石,沿岸多为沼泽湿地,乌云河流经嘉荫农场东北端4队后注入黑龙江,境内流长97公里。是嘉荫农场西北与嘉荫县向阳乡的界河。下游注入的主要支流有清茶馆河。

水文特征

乌云河,系沼泽湿地型常流河,据上游乌伊岭区林业局志资料,其年径流量为3.83亿立方米。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

主要支流

乌伊河,发源于建新林场与汤旺河林业局交界线上429高地,东经129°22′,北纬48°386′。在美峰林场附近汇入乌云河。全长11公里,河宽15米,系常流河。布鲁必鲁河,发源于乌伊岭林业局局址西北3公里处437高地,东经129°26′。北纬48°39′。在上游林场附近汇入乌伊河。全长10公里,河宽4米,系常流河。鲁必鲁河,发源于建新林场891林班,与布鲁必鲁河汇合后注入乌伊河,全长16公里。河宽4米,系常流河。扎克大旗河,为乌云河支流,发源于大青顶山,东经129°39′,北纬48°51′。上游称樟子气河,下游称扎克大旗河。全长29公里,宽10米。“扎克大旗”为鄂伦春语,意为“柳毛丛生的大沟”;汉语音译为“樟子气”,为常流河。扎克大旗河一支流,发源于东经129°431′,北纬48°50′,全长13公里。河宽3米,水深队5米,为常流河。扎克大旗河二支流,发源于东经129°40′,北纬48°48′,全长12公里。河宽4米,水深0.4米,为常流河。扎克大旗河三支流,发源于东经129°39′北纬48°45′。全长20公里,河宽10米,系常流河。樟子气河 樟子气河发源于大青顶山,系扎克大旗河上游一段。长14公里,河宽6米,系常流河。安全河,发源于移山林场正西方464高地,东经129°31′,北纬48°46′。全长5公里,河宽l米,为樟子气河的小支流。顶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分水岭上,东经 129°29′,北纬48°36′。全长5公里,河宽 1米,注入鲁必鲁河。为季节性河流。三垮子河,发源于阿廷河、翠峰、新生3个林场交界处547.4米高地,在美峰林场场址与乌伊河汇合成乌云河。全长24公里,河宽8米,在1981年地名普查时改为美峰河,系常流河。美林河,发源于岩泉山东南方3公里处493高地,东经129°15′,北纬48°45′。全长11公里,河宽4米,水深0.4米,汇入美峰河,为常流河。美林河别名“翠峰河”,原名“萨洛奥列河”。原名系鄂伦春语,意为“河边有条过岭的小道”,该河中游有两条支流,每条支流各长4公里。沙罗里河,发源于桔源林场场址东北方2.7公里处526高地和521高地中间,东经129°20′,北纬48°44′。全长13公里,河宽10米,汇入美峰河,为常流河。“沙罗里河”原名“布尔必拉罕河”,系鄂伦春语,意为“河两岸柳毛丛生”。阿乔塔拉其河,别名荒草河。发源于特克斯和山东南麓,东经129°18′,北纬48°49′。全长8公里,河宽2米,流入美峰河,系常流河。“阿乔”鄂伦春语为“下达”的意思,“塔拉”为“碱场”的意思。萨洛奥塔拉其河,发源于特克斯和山南麓,东经129°12′,北纬48°51′。全长9公里,河宽3米,流入美峰河,系常流河。德洛古塔拉其河,发源于特克斯和山南麓,东经129°51′,北纬48°50′。全长12公里,河宽3米,流入美峰河,系常流河。上游河,发源于上游、桔源、翠峰三林场交界处,东经129°23′,北纬48°41′。全长7公里,河宽6米,在上游林场附近汇入布鲁必鲁河,系常流河。北伊支流河,发源于五旗子大岗,东经129°37′,北纬49°00′。全长21公里,河宽6米,水深1.7米,汇入乌伊河,系常流河。北阿尔干西米干河,发源于福民林场393·6米高地,东经129°23′,北纬49°03′。是嘉荫县和逊克县行政区的界河。全长31公里,河宽6米,汇入乌云河,系常流河。南阿尔于西米平河,发源于美峰与福民两林场交界线上452.8高地,全长9公里,河宽3米,汇入西米干河,系常流河。西米干河,发源于阿廷河与福民两林场交界线上409高地,全长28公里;河宽10米,汇入乌云河,系常流河。福民河,发源于福民林场施业区与逊克县交界线上397米高地,全长16公里,河宽6米,汇入北阿尔于西米干河,系常流河。大阿申其河,发源于翠峰林场395高地,东经129°27′,北纬48°52′。全长15.5公里,河宽3米,汇入乌云河。河两岸多鱼鳞松,鄂伦春语称为“阿申其”,因此得名,系季节性河流。小阿申其河,发源于翠峰林场395高地,东经129°27′,北纬48°52′。全长7公里,河宽3米,汇入乌云河,系季节性河流。沙阿其河,发源于特克斯和山东麓,东经129°31′,北纬48°52′。全长17公里,河宽5米,汇入乌云河,系常流河。清茶馆河,乌云河右支,为场内河,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123.1平方公里,流量小,河水以降水为主。 砂砾石底,遇少雨季节常形成地下潜流,地表枯干,冬季常冻透河底。

流域概况

社会经济

上游乌伊岭区是伊春林区的新兴卫星城镇,在这块316 244公顷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森林资源丰富,幼壮林后备资源得天独厚,兴安落叶松母树林在省内名列榜首,数百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在万顷林海中。地下蕴藏着黄金、水晶、玛瑙等多种矿藏。 乌伊岭区(局)中政企合一的县团级单位,全区山上林场和办事处实行政企合一体制。行政区划有:乌伊岭镇、桔源林场、东克林经营林场、上游林场、美峰林场、翠峰林场、福民林场、阿廷河经营林场、建新林场、移山林场、林海林场、前卫种子林经营林场、永胜经营所等单位。下游是嘉荫农场。1964年3月组建,9月10日国务院批复农垦部“为了 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同意建立国营嘉荫农场”。农场以驻地县名“嘉荫”命名。土地总面积94.6万亩,其中耕地24万亩,林地44.2万亩,水面2.6万亩。农场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9℃,最高年平均气温l℃,最低年平均 气温-2.6℃,冬季气候严寒干燥,大地结冻时间长;夏季降水集中,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多 风,少降水;秋季降霜较晚,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水热条件基本满足谷类作物与大豆作物的 生长需要。境内森林密布,江河纵横,水源充沛,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农业生产、综合经 营的良好条件。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林业以护林、造林、育林为主;牧业以饲养猪、 鹿及家禽为主;副业项目有种植黑木耳,采制山野菜、中草药,养鱼、养蜂等。农场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44.2万亩,占全场总面积的48%,木材总积蓄量达5583 80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林地40亩。人工林11.3万亩,树种繁多,有红松、大青场、白桦、柞树、 椴树等。在深浅山区珍禽猛兽如鸳鸯、飞龙、黑熊、鹿等时有时没。树生菌木耳、元蘑等不但 采集历史悠久,而且近年向人工养殖方向发展,同时还盛产都柿、黑加伦等山产品。农场东北部黑龙江沿岸有龙骨山,这里埋葬了亚热带植物群落和恐龙的家族。在农场鱼亮 子一带,l915~1917年沙俄在今龙骨山附近盗挖的恐龙化石骨架,至今陈列在列宁格勒地质博物馆。1978~1981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和省地质一队在此组织挖掘,获得化石l400余件,组装成 两架平头鸭嘴龙石骨架,现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省政府已将龙骨山定为龙骨山遗址,为省 级文物保护区。

文化现象

乌云河船棺。1985年7月初。第十林场工人董树汪上山打猎,在距场东北25公里左右处(清朝这里是毕刺尔路协领衙门管辖区域的中心地段)当时鄂伦春人长期游猎栖后的地方),发现在一座高百余米的峭壁中部,有一天然形成的洞穴,距地面高约50多米,,洞深6米,洞内在3米处拐90度弯,洞口至拐弯处放有一口棺木,棺是船形,长2·8米,宽以6米,高0·5米,用独木砍凿而成。棺内壁刻凿成鳞片状,外壁已腐朽。棺盖用烨树皮制做,以铁钉和木钉固定在棺上。棺朝洞口的一端,有过火痕迹。洞外,除洞口有两棵粗大的樟子松(一棵已死)外,再没有树木,只有成片的达子香。 棺内有一具男性骨架,头骨已失。格内的文物有50多件,主要有铁甲片及铁甲衬衣、皮上衣、狍皮褥子、桦皮简(装工具用),信箭杆、箭囊、佩刀、渔具、铜管、鹿茸、骨箭头,铁箭头、骨扣、骨坏、铁棺钉、木棺钉、磨石、钦佩环、铁镊子、铜佩环、铁环、鹿角、骨锥。飞鸣镝、骨器、石器、佩刀环、桦皮箩筐(装物用)、腰带(成节,每节皮外包铁皮,节之间用铁环连接)等物品。 据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考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古代墓葬形式之一的船棺葬,在东北从未发现,此种船棺葬为迄今仅见的一例。墓系鄂伦春族的一位头人,生活的年代约在清初。其所用的铁甲衣、腰带以及尚不知作何用的铜管,都不是自制之物,可能为清朝毕刺尔路协领衙门官员的馈赠或交换所得。这些文物是研究鄂伦春族的分布、生活习俗及其与内地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治理开发

红石水电站,位于乌云河下游干流上。1977年5月1日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四个月,电站主体工程基本结束。1979年9月27日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1200千瓦,有单机容量2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6台,发电视电压400伏。主要设备有电力变压器4台,电流互感器2组,隔离开关5组,少油开关1台,硅整流器1台,动力照明箱1套,低压开关板4台,启闭机6台,水轮发电机6台,水泵10台,车床2台,水准仪1台,汽泵1台,电动葫芦1台,油罐2个,台扇3台。1981年发电量为90·2万度。由于水轮发电机质量不过关,到1984年发电量下降到31·2万度。1985年进行设备更新,更换新水轮发电机3台,自动控制器2台,购置吊车1台。发电量略有回升,达35万度,完成产值3·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094320元,职工24人。引清工程,1976~1978年连续大旱,农作物有的枯死,有的减产。为抗御旱灾,农场决定修造引清工程,引清茶馆河河水上岗,灌溉7队岗地。1978年6月开工,水利工程队和农、牧、工副业队人机齐上,1个月竣工,完成盆山引水渠3.5公里,土方12万立方米。1979年大旱,7队垅灌大豆40垧,减少了损失,并解决了当年猪舍因无机井的吃水困难。由于忽视了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引清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