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韩信墓
首页  > 山西  > 晋中  > 灵石   »  韩信墓景点介绍

韩信墓

韩信墓
韩信墓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1]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2] 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3]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 [4] 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5]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 [8] 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本    名
韩信
别    称
齐王,淮阴侯,汉初三杰
所处时代
秦末汉初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231年
去世时间
公元前196年

人物概述

韩信,(今江苏省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楚汉战争时,刘邦重用韩信,攻占关中。后来韩信与刘邦会合,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因有人告其谋反,韩信被降为淮阴侯。韩信的绝世军功和才华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担心刘邦死后韩信篡位,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九月十三日,吕后让萧何诱韩信至长安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据《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描述是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是斩其首。但据民间野史传说,因韩信功劳大,刘邦曾许下韩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刀不死”(即免死),吕后等杀死韩信时是将其吊在钟室中,钟室四周用布遮上,用竹片戳死的。韩信屈死后,留下了一葬,福建泰宁韩信墓,当地群众对韩信墓确证无疑,并见诸当地志书。一个大军事家在身后留下一葬,这在古代历史人物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刘汉王朝辜负功臣的重要物证。

山西韩信墓

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距县城10公里,海拔1200米,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秦汉时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据明朝万历二十九年《灵石县志》记:“韩信岭在县南二十里。汉高帝远征,吕后杀信未央,乃遣人函首送帝,值帝还兵此处,葬其首级于岭上,后人即其墓庙祀之。”庙门楹联是:“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鸟兔;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汉代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汉初诸侯王,楚汉相争时被刘邦拜为大将,统率全军,足智多谋,辅佐刘邦破项羽,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刘邦遂成帝业。刘邦封他为齐王,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北方陈豨反,与匈奴联合进犯中 原,刘邦率师亲征。吕后策划在未央宫变将韩信谋杀,遣人带韩信首级送往山西代县晋见高祖,行至灵石城南高壁岭逢高祖凯旋,遂令葬于岭上,随从军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现存韩信墓丘方圆30米,高10米,墓外原有砖切围墙,内有1米多宽的通道,墓前现遗存有青石刻“汉淮阴侯墓”碑一通。
  墓前建有韩信庙,祠庙坐北朝南,始建于金明昌年间,元代时曾修复三次,大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扩修祠庙,现存初创建的三孔砖券拱型十字窑(正殿),其它建筑物毁于战火。历代过往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明代监察御史于谦曾题诗云:“蹑足危机肇子房,将军不解避锋芒。功成自合归真主,守土何须乞假王。汉帝规模应豁达,蒯生筹策岂忠良,荒坟埋骨腰山路,驻马令人一叹伤!”
  韩信为历史名臣,汉朝的开国元勋,其知名度很高,人文价值非同一般。灵石县人民政府于1994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