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庵

龙泉庵是八大处的第五处寺院。明末清初时此处并存着两座寺院。一为慧云禅林
- 中文名
- 龙泉庵
- 外文名
- Long Quanan
- 类 型
- 寺院
- 地 位
- 八大处的第五处寺院
- 时 代
- 明末清初
简介
一为龙王堂。前者建于明洪熙年间;后者建于清顺治二年,清道光年间两寺合二为一。龙泉庵坐西朝东,寺门为硬山正脊门楼,青石匾额上刻着“龙泉庵”三字。详情
进入寺门便是一雕栏方池,池壁以青石围砌,分外坚固洁净。池中碧水盈盈,清澈可鉴。它源自龙王殿下的拱形石洞,又经方池西壁石龙头口泻出,细流如注,经年不息。这水便是远近闻名的“龙泉”。这“龙泉”之水甘醇清冽,无半点污尘。昔日有位自号“锄月老人”的隐士曾作过一首七言古风《甜水歌》赞美这龙泉庵里的“龙泉”水,《甜水歌》一下子传唱遐迩;“龙泉水”一时间名动京城。院西有殿堂三楹,前有卷棚抱厦一间。殿厦构造都很精良别致。厦下有抱柱联曰:“威镇蛟鼍依泽国,德施江海赖安澜”。殿门外有联语是:“圣德施恩涤雨露;神威乘泽仰云霓。”殿内供着泥塑彩绘龙王雕像,面呈威严、貌若帝王。旁边分列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群像,也都十分生动传神。这殿便是“龙王堂”。龙泉庵北部是另一组殿堂,由东向西依次为文昌阁、大雄殿、卧游阁和祖师堂。文昌阁正门朝东,前悬横匾 “俯瞰大千”;后悬横匾“得月先”。殿内供奉“伽蓝神”关公坐像。长髯飘飘,威风凛凛。大雄殿面阔三楹,檐下匾额题写着“灵通宇宙”,抱柱联语为“佛德巍巍丽中天之杲日;慈风荡荡振大地之春雷”。黑底红字,庄严醒目。大殿之中莲花宝座之上供释迦牟尼坐像,左右是阿难、迦叶尊者,三尊神像均为近年所作。大雄殿与文昌阁之间,南首西边是“妙香室”,东边是“听泉小榭”。小榭为敞厅式,精巧别致。檐下横匾书“听涛山房”,柱间有“当户老松生夕籁;满山红叶入新诗”木制楹联。“小榭”南门外还有一副联语“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语出佛典《陀罗尼经》,极尽龙泉庵溪声山色之妙。大雄殿北边为“闻妙香院”,院内多植珍珠梅等花木,尤其是两架古藤萝,春夏之交,绿叶垂条,紫英缤纷,生机无限。若能约三五知己于藤荫之下聊作小酌,确有恍入仙境之感。龙泉庵西倚平坡山,南临翠微谷,院落之中松高柏巨,气爽风凉;又有龙泉之水叮咚流泻,四时不歇,其幽雅清静可堪八刹第一。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汪文柏曾赋七律诗一首以记龙泉庵之胜:松底涤池汇伏泉,苍髯偃盖镜中悬。一泓湛碧浮金鬛,几树微黄蜕暮蝉。云锁磐声僧闭户,日移刹影客笼鞭,茗芽细泼真甘冽,归带余香在舌边。清乾隆帝也曾幸临龙泉庵并做《御制龙王堂》诗:古庙山坳里,披榛磴道赊。树生刹竿石,鸟啄净橱沙。水府石林秘,香台花雨斜。所希惠时若,霈泽始京华。今天,公园特意在龙泉庵院内开设了一片“龙泉茶社”,社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周全,是游山小憩、品茗看山的极好去处。- 塔河 1漠河北极村
- 松岭区 2伊勒呼里山
- 新林区 3碧洲林场
- 松岭区 4绿水林场
- 加格达奇区 5大兴安岭资源馆
- 加格达奇区 6大兴安岭
- 呼中区 7大白山风景区
- 加格达奇区 8加格达奇北山公园
- 新林区 9新林区中心苗圃
- 新林区 10塔尔根林场
- 加格达奇区 11兴安湖风景区
- 松岭区 12东北抗日联军纪念碑
- 松岭区 13大子杨山古人类遗址风景区
- 新林区 14塔源林场
- 呼中区 15呼中公园
- 呼中区 16呼中区森林公园
- 加格达奇区 17映山红滑雪场
- 加格达奇区 18五花山
- 松岭区 19大扬气林场
- 新林区 20大乌苏鹿园山庄
- 新林区 21新林生态原林园
- 呼中区 22苍山石林
- 松岭区 23南瓮河景区
- 呼中区 24佛山景区
- 呼中区 25休闲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