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全称敕建火德真君庙,又俗称什刹海火神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西北侧,什刹海东岸,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火神庙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火神)。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火神庙原是道教全真派祖庭白云观的下院,21世纪初修复重开后直属中国道教协会管辖。
- 中文名称
- 火神庙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地安门外、什刹海旁
- 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10元/人
- 著名景点
- 隆恩殿、火祖殿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所属城市
- 北京市
基本介绍
火神庙,即“敕建火德真君庙”,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什刹海旁。该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元顺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万历年间,因宫廷连年发生火灾,于是下令扩建火神庙,并赐琉璃碧瓦以压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
主要建筑
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现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
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即通常所谓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内原悬有乾隆皇帝御笔之匾及对联,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
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在京内并不多见。火祖殿之北为“万岁景命阁”,俗称玉皇阁。
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最北面为斗姥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妙统辰枢」。
在“斗姥阁”两侧的连廊下,各有一掖门,直通庙后一水亭,可观什刹海烟波,可惜早已不存。
风俗活动
长期以来,火神庙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民间风俗,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六月二十二日火祖圣诞之盛况。过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员前往致祭。 (据《明熹宗实录》:“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火德真君,著为令。”)清末及民国年间,火神庙则又连年举行中元法会,由大户人家出资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庙外甬道上焚化。
前来观礼的人们将甬道挤得水泄不通,为京城一胜景。
火神庙虽为皇家道观,但历来由正一派道士住持。
据传张天师入京觐见,多驻跸于火神庙。
20世纪30━40年代,火神庙的住持道士田子久,十分善于交际,社会知名度颇高,号称当时京城四公子之一,又被称为北平第一美老道。
重修过程
历经千余年间的风风雨雨,昔日殿堂庄严、流光溢彩的火神庙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梁朽椽烂了,又加上诸多百姓居住其中,更显岌岌可危。
有监于此,1981年,北京市政府将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决定将庙内所有居民迁走,由中国道教协会筹资修复庙宇,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为了让这处什刹海畔的“明珠”重现光彩,2002年6月,火神庙腾退修缮工程启动。
该项目二期工程纳入了人文奥运工程,自2002年至来,文物部门共计拨款1000万元专门用修缮经费,中国道教协会和西城区政府各出资2000万元和400余万元,专门用于部队招待所和近50户居民的腾退和改善火神庙周边环境。
地平面降低1米多、拆除非文物800多平方米,中路各殿、东西配殿等进行修缮,电线全部入地,消除安全隐患,尽量保持原真性,其中60%的彩绘保留原貌,只是做了除尘处理。此项工程至2008年3月6日竣工,重新开放迎客。
历史文献
火神庙北城日中坊火德真君庙,唐贞观中址,元至正六年修也。万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阁焉。前殿曰隆恩,后阁曰万岁景灵阁,左右辅圣、弼灵等六殿。
殿后水亭,望北湖。建庙北而滨湖焉,以水济而胜厌也。先是,皇极殿灾,乾清宫又灾,哕鸾殿又灾,上命道录司左玄义吕元节主祝事,月给帑五十清醮也。
殿墀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礼部侍郎翁正春撰。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刻,北安门内侍忽闻粗细乐,先后过者三,众惊而迹其声,自庙出。
开殿审视,忽火如球,滚而上于空。众方仰瞩,西南震声发矣。望其光气,乱丝者,海潮头者,五色者,黑灵芝者,起冲天,王恭厂灾也。
东自阜成门,北至刑部街,亘四里,阔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燔臭灰眯,号声弥满。
死者皆裸,有失手足头目,于里外得之者,物或移故处而他置之。时崇文门火神庙,神亦焰焰欲起,势若下殿出。祝跪而抱曰:外边天旱,不可走动。神举足还住而震发。
公安袁宗道赠火神庙道士事火道人事,翻来水上居。鹤窥烹石处,鱼呷洗丹余。世业五禽戏,家藏八叠书。南陵虽有命,噀酒自能除。
邢台黄元功集李炼师水竹轩○地静烟云满,开轩水上栖。泥封丹灶湿,竹护药苗齐。火德时为帝,冰心日有跻。冯虚千古梦,能为指阶梯。
公安袁中道火神庙小饮看水○作客寻春易,游燕遇水难。柳花浓没地,鸥貌静随湍。歌舞几成醉,尘沙不入澜。石桥明树里,谁信在长安○不敢望浮舟,聊欣漱静流。
噞鱼摇碧瓦,浴鹭荡朱楼。即以观澜至,当为待月留。明朝尘照影,数息且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