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护龙祖庙
首页  > 广东  > 肇庆  > 端州区   »  护龙祖庙景点介绍

护龙祖庙

护龙祖庙
护龙祖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前村,始建于清初,同治十年(1871)重修。四周古树怀抱,环境清幽,有小溪潺潺流过,庙前远眺,田园秀色一览无遗。庙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积136平方米,大门上方镶嵌楷书“护龙祖庙”石匾,前后殿为硬山顶,面宽进深均三间,建筑物前设“低头牵”,抬梁与穿十混合式梁架结构,两殿之间以平面方形的卷棚顶庙亭相连,亭两侧空地边缘,还用矮墙连贯前殿与后殿,使之浑然一体。该庙是肇庆市端州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庙宇。1984年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护龙祖庙
地    点
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
始建时间
清初
占地面积
3500平方米

简介

寺庙总体

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叶问堂、黄飞鸿馆等建筑物组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之前,祖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议事场所,异於一般神庙。它的建筑乃至装饰、陈设,全部由各行业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产。佛山历史上著名的铸造、制陶手工业,其产品在祖庙有典型的表现。建筑的精巧瑰丽也反映着古代佛山的繁华。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因此,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万福台

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此建筑为歇 山卷棚顶,台面宽三开间。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技艺娴熟、笔法粗矿。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灵应牌坊。

锦香池

灵应牌坊北侧是锦香池。锦香池开凿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原是一个土池,后来在淸雍正年间扩大并改建成四周带石雕栏杆的石池。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宝镜,象征日神;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婀娜多姿,手擎宝镜,象征月神。

三门

锦香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建 筑考究,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陶塑高约1.5米,全厂31.6米,由152个人物组成,有"文如璧"字款。这种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壮观,富丽堂皇。

前殿

跨过三门,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诸神贴金夹紵造像。值得专的是殿中陈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庙殿堂里重要的陈放。神像正面分上下两层,上层雕刻内容是"李元霸伏龙驹"的场面。整个金漆木雕的下层最为精彩。画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是雕刻的众多人物手中, 高举着写有"李"字的旗帜,这字实际也是暗指参加义军的李氏。广东民间把"龙驹"比作"红鬃烈马",把洋人特别是英国人叫"红毛鬼"。所以"伏龙驹"就是驯服"红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这幅表现古装戏剧的画面中,竟然混着几个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们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饶,丑态百出。充满了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据说这幅构思绝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绪年间黄广华老先生冒死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正殿

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铜像重约2。5吨。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慈眉善 目,五屡长髯飘在胸前,服饰华贵,赤裸双足。铜像的头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贴金,整尊神像金光灿烂,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铸造技术的体现。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1796年),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楼为二层。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属佛山十景之一,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

佛山祖庙

今天的祖庙以是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所在地,大门坐东朝西,穿过林木繁盛、花香鸟语的庭院,走进端肃门,便可置身于祖庙古老的殿堂中。中外游客熙来攘往,这座民间工艺之宫已焕发出来青春的异 彩。佛山市博物馆为推动粤剧文化的发展,近期对万福台进行了重新加固和复原,并按明清史料记载使万福台两廊的包厢恢复其本来面目。到万福台参观的游客,可一边观看精彩的粤曲表演,一边品茗闲谈,在欣赏粤剧曲艺的同时,更可欣赏粤剧发源地和华南古戏台的典雅风采,领略中国四大名镇佛山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禅城区祖庙路21号,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 。祖庙博物馆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其中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为清末民国初尊孔场所,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为纪念佛山籍著名武术家黄飞鸿、叶问,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为主。我馆基本陈列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三月三”北帝诞、乡饮酒礼、春秋谕祭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馆内还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并通过引进举办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陈列展览资源。学术研究方面,近几年来,我馆出版了《中枢与象征—佛山祖庙的历史、艺术与社会》、《佛山祖庙》、《古韵瓷风》和《祖庙传奇》等 。

胥江祖庙

胥江祖庙在三水芦苞镇北郊。始建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为三水最古老的寺庙 建筑。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特别是清嘉庆十三年至十四年(1808—1809)和光绪十四年(1888)的重修,更使这座庙宇瑰丽多姿,成为一座艺术之宫。 祖庙由北座观音庙、中座(主体)武当行宫以及清嘉庆年间加筑的南座文昌宫组成并列的三座建筑群体。现建筑呈清代风格。占地面积965平方米。各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山门和大殿均硬山顶三花风火山墙。山门面宽三间、大殿面宽、进深皆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构梁架结构。三庙有横门相通,通道隔一弄,南弄题“奎光”。北弄题“斗曜”。三庙六条屋脊上,分别饰有陶塑花脊。其以多种古典戏曲和古老传说内容为题材,塑造了众多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和珠宝等,釉色鲜明,形象生动,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为 清光绪十四年重修时,署名文如璧精心制作的艺术珍品。特别是武当行宫山门屋脊的两龙争珠,栩栩如生。屋脊还保留部分清咸丰三年塑造的石湾陶瓷装饰,为现存于建筑上石湾陶塑之最早者。五光十色的花脊,使这几座古庙显得雍容华丽,气势磅礴。武当行宫门前置石狮一对,连座高2米。为明末清初石雕,刀法古雅凝练,形态威武传神。山门前石檐柱刻有一副以工整楷书书写的对联:“五马环回,玉镜水通圣井水;三峰鼎峙,龙坡山接武当山”。次间石雕虾弓式攀间梁上各置了小石狮一头。在檐柱与山门墙之间,饰有两组镂金横梁木雕,每组为三条横梁架木组成,合长3米。皆为高浮雕人物 。一面为“瓦岗寨”故事,一面为“西辽国”故事。雕工极其精细。背面刻有花木鸟兽,并刊有“广州时泰造”字样,为光绪十四年所制。观音庙山门檐廊结构、木雕与武当行宫略同。其檐柱联为:“法宇配龙坡,仿佛普陀气象;莲台朝玉镜,依稀西竺规模”。三庙山门檐廊墙上画有多幅壁画。山川人物,维妙维肖。“竹林七贤”,令人叫绝。遍布的艺术装饰。令祖庙外貌更显富丽繁缛,典雅华贵。武当行宫大门额上悬挂一块珍贵楠木镂花竖匾,上镌“武当行宫”四个隶书贴金大字,字体端庄浑厚。门两旁有一副转录苏东坡作品的木刻对联:“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语气幽默。山门金柱上横悬一巨型匾额。正楷书:“天枢星拱”。为咸丰年间顺德翰林游显廷题。内墙壁画琳琅满目。大门顶墙上一幅水墨双龙。画面仅现龙头、龙尾和部分身腰,在苍茫云水间呼啸翻腾。三庙天井院落两旁的“女儿墙”上均饰有各长6米精巧逼真的陶塑、灰雕。内容有“三国故事”、“梁山人物”、“韩熙载夜宴图”、“郭子仪祝寿”等。其中武当行宫内的装饰手法更为奇巧:在灰雕的背后以玻璃镜垫底,在阳光照射或雨水冲刷下, 闪闪发亮,使灰雕的山水人物故事,更具华丽色彩。三庙天井皆为麻石铺砌。天井庭栏及上大殿石级护栏上均有明代“三羊启泰”、“麟吐玉书”、“双凤朝阳”等祥瑞画面的石浮雕,其雕刻玲珑工巧、刀法古雅。武当行宫天井靠近大殿石级左下方有水井一口,石井栏上刻有“金沙圣井”四字。相传此井井水清冽不涸。香客到此大多恭饮一杯,以求消灾除病,延年益寿。其石柱有联曰:“肄水钟灵,金沙浩瀚流金阙;众星环拱,玉镜玲珑照 玉虚”。观音庙天井联曰:“画栋增辉,金莲座换金沙井;慈云远布,玉腋脂流玉镜台”。祖庙三大殿皆庄严肃穆,但其建筑却各有特色。武当行宫两石檐柱上之木梁枋及其雀替均三面雕刻着各式祥瑞画面,梁枋至屋檐置十二座大型莲花托斗拱。使大殿显得极为富丽华贵。檐柱刻一联:“阳马纳乾光,仙掌远分元岳秀;灵臇盘坎水,众星环拱帝辰尊”。观音庙大殿前檐廊梁枋上更独具匠心地设置一长2.3米、高0.98米、宽0.16米之大型驼墩。梁枋及驼墩亦通体镂刻各式祥瑞画面。这又令大殿显得纤巧细腻。其形制、结构、手法颇具地方特色。柱联为:“坡岭势嶙峋,仙石数卷,幻作普陀岩里地;云桥波浩渺,慈航一叶,渡来水月镜中天”。文昌宫大殿前檐柱楷书对联为1985年补刻,秦咢生书。右为:“肄水涌文澜学海无涯冲碧浪”;左为;“玉衡司桂籍蟾宫有路步青云”。祖庙还藏有石碑数通。其中《重修华山寺复建地藏殿记》,刻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其为华山寺地藏庵的变迁过程及当时的风俗民情,提供了详尽的史实,颇具历史价值。祖庙修建以来,已历七百余年。自光绪以后,多年失修。庙前照壁、牌坊、庙侧“景福”戏台等,均已被毁。原庙内神龛神像及一应祭祀器具,亦已无存。鉴于其在建筑、艺术、历史上的重要价值,1983年、1989年分别被三水县、广东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