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湖梅园
首页  > 湖北  > 武汉   »  东湖梅园景点介绍

东湖梅园

东湖梅园
东湖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既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中国梅文化馆所在地,又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冠绝全球。东湖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梅园胜地之一。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山色。
中文名称
东湖梅园
外文名称
meiflowers
地理位置
磨山西南
占地面积
800余亩
开放时间
8:00至17:30
景点级别
国家5A景区
门票价格
成人40元;学生、老年20元
著名景点
梅花岗、中国梅文化馆、一枝春馆
中国古梅园、800岁古梅
原    名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
创建时间
1956年

梅园介绍

东湖梅园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艳亭”、“暗香桥”、“水清桥”“梅花岗”、“梅花观止”等景点。1998年,磨山管理处投资改建梅园大门,1999修建了国内一流的梅花展览馆“一枝春”馆。2002~2003年间,东湖梅园新植梅树近千株,其中大梅树200余株。2004年,东湖梅园扩建工程纳入武汉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梅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园林小品的修建,依据总体规划及第九届全国梅展的要求,梅园内新增展馆“香云别苑”,园林小品花溪、码头、栈道、亭桥及“梅友”雕塑,新修园路1000多米,并进行了入口广场的改造及园林绿化布置,面积扩大到800余亩,总投入达1500多万,2009至2010年由大连万达集团捐赠600万,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共同兴建的东湖古梅园,占地150亩,分古梅花区和古蜡梅区,由 “梅花香径”、“美人谷”、“浣花溪”、“中国梅文化馆”及“梅花传奇人物彩塑”等景点组成。建有青梅煮酒、梅妻鹤子、李白呤诗、李清照等梅花传奇人物雕塑四组;毛泽东浮雕一组、蜡梅地景、梅花景观4处;金石篆刻12处。全园共栽植从全国各地收集的百年以上梅花和蜡梅近200株,最高树龄达800年。2010至2012年间新建了东门、小北门,完善了停车场、洗手间等旅游基础设施。所有这些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梅园单季观赏的弊端,东湖梅园已不再仅仅是梅花展览专类园,而是集旅游、休闲、科研、科普、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东湖梅园 这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土地!这里洋溢着浓郁的楚风楚韵,一年四季风情万种!春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夏来万人湖滨戏水,南国海滨风光;秋来枫叶满山红遍,桂花十里飘香;冬来万千候鸟,满湖觅食欢唱。这就是著名的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梅园珍贵品种

东湖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建有全世界最大的梅花资源圃,培育种植珍贵梅树品种320余个,20000多株,是全世界梅花品种最大、最多、最全的梅花培育基地。下面介绍几种东湖梅园内珍贵的梅花品种:龙游梅:东湖梅园中的梅花珍品,枝干罕见的自然弯曲,姿态似群龙翻滚,枝芽淡绿有棱,花色玉白,具有浓香。美人梅:由法国人育成,我国从美国引进,系欧洲红叶李和中国宫粉梅的杂交后代。花为重瓣,淡紫红色,叶似红叶李,花、叶均美,为暗紫红色,是梅花中唯一的红叶品种。多子玉蝶:此品种是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培育的新品种,花期晚,重瓣性特强,花瓣多达65枚,雌蕊多达25枚,最大花径达4厘米,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玉蝶品种。雪海宫粉:此品种是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培育的新品种,开花极为繁密,花期早,花色粉白至乳白色,远观似雪,花香馥郁,是营造“雪海香涛”景观的优良品种。金钱绿萼:花蕾大而扁圆,中心有孔,酷似古铜钱,花径在3.5厘米左右,花瓣在40至48瓣之间,真是具有花中财神的气势。黄香梅:真梅系直枝梅类黄香型梅花,淡黄色,宋代范成大《梅谱》中记载的“百叶缃梅”,即是指它,百叶缃梅失失去了八百年,在1985年才在安徽重新发现,关于黄香梅的黄色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它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黄色,而是一种“似黄非黄”,似白非白之色,而且此种颜色一般在花蕾期和含苞待放时才具有的,而盛开时的梅花几乎为白色。复瓣跳枝:令人称奇的是一颗梅树上有红白两色花或半白半红,或白色花瓣上嵌合着美丽的丝丝红色条纹,斑斑点点煞是可爱。红千鸟:由日本引进,花色呈罕见的紫红色,在阳光的印射下如红如火焰,是游客喜欢的梅花品种之一。淡丰后:由日本引进,花朵大直径可达4CM,花开两色,花正面为近白色,反面淡粉红色。红台垂枝:此品种是由东湖梅园工作人员培育出的梅花珍品,花色红艳,集台阁、垂枝等特征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照水梅:《花镜》云:“照水梅,花开皆向下而香浓,奇品也”,从这可知,照水梅和垂枝梅有不同的概念,照水梅是指花开朝下之梅,垂枝梅是指枝条自然下垂之梅,不知您有没有注意,梅花开花的习性多是侧开式或俯开,而没有仰开的,那么照水梅中有个品种“紫蒂白照水”,她不仅花开朝下,而且花心具台阁,真可谓梅中奇品。算珠台阁:其花蕾象一颗颗的算盘珠子,扣瓣大红是花瓣在边缘处向内扣或小碗状。台阁变异现象,即一朵梅花中再生了一朵梅花,形成台阁状,专家学者认为台阁梅这一花中长花的现象是由梅花雌蕊发生变异而成,俗称怀胎抱子。梅花的台阁变异虽然是品种的特征之一,但这一变异并不十分稳定,这是随栽培条件或气候条件的变化而生长的,在水肥充足气候条件好的年份出现的台阁花就多,台阁现象就明显。

东湖梅花节

东湖梅园自1983年举办梅花节以来,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1997年举办第五届全国梅展以前,东湖梅园每年梅展以赏梅为主,形式单一,每届的赏梅收入不足20万。第五届全国梅展是东湖梅园发展的里程碑,该届梅花节在赏梅的基础上,开展了各类丰富的梅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赏梅,不但树立了梅花节的品牌,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磨山风景区经济的飞跃发展,形成东湖梅园发展的第一高峰。在2005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举办的第九届梅花蜡梅展览在东湖梅园举办,本届全国性梅花蜡梅展,使武汉市成为继昆明市之后又一个举办过两届全国性梅展的城市。对于该届梅花节,武汉市政府极为重视,投资1700多万元对东湖梅园进行扩建和改造,新建了一组明清江南园林式庭院建筑—妙香国,及其配套工程芳溪、放鹤亭、枕香榭、惜红桥、梅友铜像等。新的梅园由一季开放赏梅的传统模式,变为一个常年让游客亲近自然、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该届梅花节梅花品种多、展览规模大、梅盆景艺术派别全,位居历届梅展之冠,十余项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市民喜爱。梅展收入在200万元左右,武汉东湖梅花节也成为武汉市民春节期间赏花、休闲、娱乐的大型园林盛会。这是东湖梅园发展的第二次高峰。2010年,由大连万达集团赞助,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旅游局、文化局、广电局、教育局、公安局、共青团武汉市委与我委共同承办的“2010年中国武汉东湖梅花节”于2010年2月8日至3月18日在东湖磨山景区成功举办。本届梅花节将以“梅开东湖,春满江城”为主题,以东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大连万达集团的全力支持为依托,以赏梅、品梅、迎春、闹春为宗旨,突破以往的办节模式,从单纯的游园活动转变为以游园为基础的大型群众参与性主题文化活动,通过梅花节主题歌、影视剧本的征集、“梅飞色舞”天天演、“以梅为媒”情缘会、“发现东湖”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极大的提高了东湖风景区的知名度、扩大了东湖梅花节品牌的影响力。特别是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合作打造了一台“首映中国·梅舞东湖”开幕式晚会,在2010年新春贺岁之际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华侨隆重推出了一台群星荟萃的大型演出,成龙、柳云龙、容祖儿、朱茵等众多明星纷纷到场献艺。毛新宇、王健林以及省市领导共同为梅花节揭幕。这台演出成为我省举办的最高规格的文艺晚会之一,受到了省市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梅园收入创下历史新高。东湖梅园迎来了办节以来的第三个高峰。

武汉市市花

武汉市市花是梅花。1984年,梅花当选为武汉市市花。梅花之所以能被选为市花,原因有三:一是梅花具有傲霜斗雪、凌寒绽开的风骨;二是武汉的梅园在规模和研究上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三是湖北自古就是梅花的故乡。秦汉时,野生梅就散见于大江两岸,并用于医药。隋唐时,其食用药用价值就受到人们重视。南宋时期,武汉一带居民栽培梅花已很盛行。明清时,武汉黄鹤楼、卓刀泉、梅子山都是赏梅的佳处。以前洪山一带一直有种植梅花的民间习俗,称为“瓶插梅花迎新春”。

梅花研究中心

东湖梅园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东湖梅园建立了至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梅花品种资源圃。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自1991年3月10日由中国花协批准成立以来,在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老先生的帮助下、在赵守边老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引种、选育、杂交授粉等多种途径,已从50年代的74个品种达到了现有的320余个,成为梅花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为宏扬梅花文化、促进梅花的产业化发展,让梅花早日进入国际市场,中心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建设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梅花DNA指纹图谱的建立”、“梅花小盆梅速成栽培研究”等项目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科研成果证书。目前已配套建设了组培室、实验室,冷库及中国梅花研究中心网站。

东湖梅园十景

梅花观止梅园主入口内的大型写意地景,太湖石上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梅花观止”为著名画家周韶华所书。一座高耸的太湖石碑,周围栽植近十株大型梅花桩景,配以其它植物材料,是园内最大的梅花写意地景。“梅花观止”既是梅花前辈的心愿,也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东湖梅园的奋斗目标。古梅园位于梅园入口左侧,是由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提议并捐赠600万元,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共同兴建于梅园的园中园。占地150亩,分古梅花区和古蜡梅区,由 “梅花香径”、“美人谷”、“浣花溪”、“中国梅文化馆”及“梅花传奇人物彩塑”等景点组成。全园共栽植从全国各地收集的百年以上古梅花和蜡梅近200株,最高树龄达800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相逢是一种缘,相知相伴更是缘,生命是缘、朋友是缘、擦肩亦是缘,今天我们都因“梅”结“缘”。冷艳亭冷艳亭位于梅花岗中部最高处,为重檐攒尖五角亭,始建于1984年。“冷艳”二字恰当地体现了初春寒冷季节,梅花红白相间、暗香四溢的画境诗意。三友在百花凋零的寒冬,红梅傲然怒放,青松坚强不屈、翠竹高风亮节,它们具有相近的品性和气质,人们称其为“岁寒三友”。梅雪争春东湖梅园位于长江流域,早春梅花开时,常遇瑞雪。每当瑞雪压枝,梅花怒放之时,轻摇梅枝雪花飞舞,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友一位是梅花界的泰斗,一位是被颂为"梅痴"的梅花专家,有了他们几十年前的结交,才有了东湖梅园的今天辉煌的成绩。芳溪位于中国梅文化馆周边,结合现代园林造景手法,配以各种水生植物,流水潺潺;从上俯视宛如一条苍龙盘绕在中国梅文化馆旁,显示出中国梅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枝春馆“一枝春”馆白墙、青瓦、朱柱,飞檐重阁,曲廊起伏,小桥流水,占地4400平方米,建成于1999年,是一组具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的古典式建筑,通过亭、廊、室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一枝春馆”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传播梅文件和梅花科普知识的重要基地,有盆景馆、梅文化馆、品种馆、科普馆等。中国梅文化馆为明清江南园林式亭院,其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馆内搜藏了大量的名人字画、书诗典籍,是中国梅文化精神之所在,其配套工程有芳溪、放鹤亭、惜红桥、“梅友”铜雕像等景点。

票价及优惠

门票票价:成人票40元学生票20元老年票20元持东湖年票可免票进入东湖梅园。在梅花节期间将开展系列赏梅优惠活动,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凭本人劳模证、身份证免票入园;65岁以上(含65岁)的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或老年证免费入园;60岁以上不满65岁的老年人凭老年证可享受半价入园的优惠;现役军人凭军官证、士兵证免费入园。

售票地点

梅花节期间可在:梅花大门售票处游客可在市内可乘坐401、402、413、515、643等专线车到梅园站下即可。为了方便游客赏梅花,梅园设有三个出入口,游客朋友可以分别从梅园北门、小北门、西门进入。

梅花科普

梅花介绍

梅花,是蔷薇科杏属植物,不仅具有实用的药用、食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自古被中国人民所认识、熟知、乃至发掘、种植,更以其在寒冷的冬天傲雪绽放、苍劲老干发新花的的独特习性,被人格化,被人们以诗、文、书、画、雕刻、剪纸、摄影等艺术形式广为称颂,并和松竹并称“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因而包涵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价值。

药用价值

1、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2、梅子入药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3、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食用价值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历代描写梅花的诗词赠范晔
  南朝·宋 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早梅
  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梅花落鲍照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杂诗 之一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江上梅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梅花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宋·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山园小梅宋·林逋(和靖)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红梅
  宋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题画明·唐寅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画梅
  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梅花落
  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题画诗册页
  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画梅
  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题唐解元小景
  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早梅清·宁调元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梅花诗
  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和内子梅花诗
  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落梅
  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梅 花 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赠范晔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初识梅花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来。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现代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
  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鉴赏拾趣

有关梅花的诗词鉴赏拾趣《早梅诗》明·兰茂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该诗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是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诗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现代北京音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极重。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 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遵从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区别。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如图),再加上,恰好二十。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现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所以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 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香子》词以及《太平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这么做,提高了音韵学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韵等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南宋 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 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 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 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与其他花卉苦苦相争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你任凭各种花卉去妒忌恨怨。 即使凋谢后被践踏成泥土,碾作尘埃, 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卜算子:为词牌名。《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说明:双调,44字,前后阕各两仄韵,各22字,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山园小梅》赏析作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山园小梅》是一首咏物诗。在中国诗史上,有许多诗是通过对物的吟咏,抒发诗人的感情的,通称为咏物诗。它与情古诗一样,数量很多,成为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大类。咏梅,又是咏物诗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个部分。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都咏过梅花。这么大量的咏梅作品中,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就是 其中之一。诗的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开放。小园中只有她占尽美好的风光。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这在古典诗词中虽然不算是创见,但是把梅花写得这样美,却是罕有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夭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在这一联诗中,正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这种淡雅和娴静。怎么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呢?作者不是简单直接地介绍,而是写她的姿态,写她的香气。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我们中国传统的欣赏趣味,讲究雅和韵,不要求强烈的刺激。那种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韵味、情趣就不免略逊一筹。这里所写的香气,正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趣。而姿态、气味之所以给人这样的美感,是因为作者把这些放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来写。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是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也是黄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和谐协调,恰到好处。可见,历代读者如此欣赏这一联诗是很有道理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从侧面加强前面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飞禽,也指禽的毛羽洁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这里写出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而是既爱且敬。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这样,梅花的美又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在写法上,上句,霜禽欲下当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用词是十分讲究的。“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这是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这个“人”,不是那种空虚庸下追求物质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风雅之士。这样,诗中的梅花形象,就带有作者本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与梅花就不是客观的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文化底蕴

东湖还是武汉对外文化交流的胜地。1979年,这里开辟了友谊林。20多年来,先后有日本大分、美国匹兹堡、德国杜伊斯堡、英国曼彻斯特、罗马尼亚加拉茨等武汉姐妹城市的友好使者来到这里,与武汉人民一道,种下了象征团结、友谊、进步的雪松、笔柏、桂花、红枫等树百余株。这里还是中国楚文化游览中心。东湖风景区经过50多年的发掘和建设,形成了系统的楚文化旅游景点。楚城依山傍水耸立在东湖磨山北麓,体现了楚人喜爱居高临水筑城的特点。它是进入东湖楚文化旅游区的第一个景点。楚市是楚人文化交流、商品交换的场所。青石路面,红漆门柱,黄墙黑瓦,一派楚地风貌。200米长的街市上,店铺林立,游人如织。加上吊脚楼式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凤是楚国先民的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许多鸟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神鸟。凤标的净高7.2米,用15.8吨黄铜铸造,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由凤标抬头望去,是磨山第二主峰上巍峨的楚天台。楚天台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按古楚国章华台“层台累榭,三休乃至”的形制而建,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媲美。从凤标登上楚天台要上345级台阶。楚天台内有荆楚文物、工艺品、楚国名人蜡像展,还有编钟乐舞演出。在这里,你一边歇歇脚,一边可以尽情欣赏、体味楚文化浪漫、瑰丽、诡异的风韵。还有祝融塑像,祝融是楚人的远祖,是传说中的火神。他的职责是观象授时,指导人们生产、收获。这尊雕像体现了楚人崇火、拜日的民俗。“惟楚有才”组雕,以古楚国八百年风云人物和重要事件为主题,以多种雕塑手法展现了楚国名君、名相、名人的事迹和古楚国的矿冶、纺织、艺术、农耕、战争和日常生活情景,体现了楚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这组雕塑技艺精湛,气势磅礴,是东湖楚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东湖磨山脚下的离骚碑,用红色岩石砌成,高14.8米,宽8米,比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泰山“御京碑”还要高出1.3米,宽出3米。碑文选用毛泽东青年时代手书的《离骚》全文手迹,字体道劲隽逸,诗书双绝。

历史气息

东湖三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东湖磨山东山头上,史书记载刘备在此祭天。这便是有名的刘备郊天坛。刘备郊天坛被誉为“观日上佳,赏月绝妙,瞰景最全,祈福甚灵”之地。这周边还有卓刀泉、曹操庙、鲁肃马冢等三国遗址。南宋诗人袁说友游武昌东湖时有诗云:“一围眼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来到清河桥头的烟浪亭,可以寻访古人游踪,体味宁静誉雅致,感悟生命的意境。饱览了东湖秀丽的山水、珍奇的花木、浓郁的楚风和三国文化,你现在该对东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东湖风景区由六个特色景区组成,它们是:听涛景区,磨山景区,珞洪景区,落雁景区,吹笛景区和白马景区,景区总面积73平方公里。听涛景区是水上娱乐游览区,磨山景区是楚文化游览区,落雁景区是生态休闲游览区。1982年,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东湖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1年,东湖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称号。2002年初,东湖又通过了ISO14001环境论证体系。2013年,东湖风景名胜区荣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东湖风景名胜区正在成为代表华中最大都会、历史名城武汉形象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