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将军府遗址
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 ,正一品武官。伊犁将军辖境东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葱岭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仑山。乾隆二十七年,任命明瑞为第一任伊犁将军,1912年志锐作为最后一任伊犁将军而结束。伊犁将军节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伊犁将军有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职能。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则只负责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防务和军政。
- 中文名
- 伊犁将军
- 全称为
-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 属 于
- 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 管辖范围
- 管辖全疆
简介
现惠远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管辖范围
伊犁将军为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官职,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天山以北的蒙古准噶尔等卫拉特蒙古故地为“准部”,天山以南的叶尔羌汗国故地为“回部”),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以及楚河、塔拉斯河一带和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从设官来看,驻防重点在北疆。历史
平定新疆
清朝前期,新疆天山南路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所以这个地区也就被称为回部。清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噶尔丹兼并了南疆,维吾尔族首领被拘禁在伊犁当作人质。维吾尔族贵族大和卓木布那敦和小和卓木霍集占也被拘禁在这里。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部后才获得释放,清军派人护送布那敦回叶尔羌(今莎车),让他继续统治旧部,霍集占仍然留在伊犁管理维吾尔族事务。清政府这样做是想利用他们协助统一南疆的回部,但霍集占却企图搞分裂,参与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弟兄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杀害了清军副都统阿敏图等,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一时各部从者数十万人。第二年,清政府以兆惠为将军,率清军前往镇压。大小和卓木进行顽抗,并坚壁清野以困清军。1761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兆惠为将军的清军完全控制了新疆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分路进攻被叛军盘踞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叶尔羌。困守两城的大小和卓木见民心尽失,弃城而逃。7月,清军在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河谷与叛军展开激战,“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本手刃之不能止也”,降者达一万两千余人。大小和卓术突围至巴达克山界(今阿富汗东北),被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擒杀,其尸首送交清政府。大小和卓木的叛乱终被平定。留兵驻防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始议于新疆设兵驻守。”《清史稿-兵志一》,卷130。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率满洲、索伦骑兵五百人,绿旗兵百人,维吾尔人三百户,至伊犁搜捕玛哈沁,招抚厄鲁特牧民,筑城屯垦,为新疆设兵驻防之始。据阿桂向乾隆报告,当时伊犁只有满洲、索伦、察哈尔兵八百人。那时乌鲁木齐、巴里坤虽有屯田绿旗兵近万人,主要任务是生产粮食,为清政府调兵布防准备物质基础。二十七年(1762年)以后,军粮问题得到解决。伊犁将军
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明瑞就任第一任将军。因为“回部与伊犁相通”,“伊犁当勘定之初,为新疆总汇”(《清高宗实录》,卷673,13页),清军机大臣提出设立伊犁将军,作为清政府在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得到乾隆批准。明瑞被任命为首任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其职权是“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乾隆明文规定,凡乌鲁木齐、巴里坤,所有满洲、索伦、察哈尔、绿旗兵由伊犁将军总统调遣;南疆地区与伊犁相通,自叶尔羌、喀什噶尔,包括哈密地区的驻兵也归伊犁将军兼管,其地方事务仍由各处驻扎大臣照旧办理。从此,确立起以伊犁将军为中心的新疆驻防体制。伊犁将军下设参赞大臣二人,由爱隆阿、伊勒图担任,协助管理伊犁事务。纳世通授参赞大臣,驻喀什噶尔,总理南疆各路驻军。绰克托授参赞大臣,驻塔尔巴哈台。三十七年(1772年),设乌鲁木齐参赞大臣,由索诺木策棱担任,次年升为乌鲁木齐都统。四大镇
乾隆末年结构是:伊犁将军之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职,分驻天山南北各地,管理本地军政事务。北路设伊犁参赞大臣一员,领队大臣五员,塔城参赞大臣一员,办事兼领队大臣一员。南路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一员,管理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乌什、阿克苏、库车、和阗(今和田)、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等城办事大臣或邻队大臣。东路设乌鲁木齐都统,管理古城(今奇台)、巴里坤、哈密、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 等城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乌鲁木齐设都统一员,伊犁(今霍城东南)、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尔(今喀什)各设参赞大臣一员,受命于将军,统辖全境驻防官兵,合称“四大镇”。此外,又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乌什、阿克苏、库车、和阗(今和田)、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古城(今奇台)、巴里坤、哈密等城,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统辖县、营各级文武官员,管理一城之事。伊犁将军负责全疆的军政边防事务,各级驻扎大臣都置于伊犁将军的统辖之下。配套措施
增兵携眷
增兵新疆,携眷驻防。二十七年,乾隆谕军机大臣:前因准噶尔未平,凉州、庄浪等处为西陲冲要,故将西安驻防满洲、蒙古、汉军数千名移往驻防,现在统一新疆,巴里坤以西已成内地,凉州、庄浪均在甘肃,更无驻兵的必要。他说:“伊犁建造城堡,设立将军,驻防屯田,与其三年一次派兵更番戍守,何如即以凉、庄兵丁携眷迁移较为省便?”从而做出了调八旗兵携眷驻防的决策。乾隆还提出,不仅凉州、庄浪二处可裁兵,内地京口、杭州等处也可减少兵额,现在正办理汉军出旗为民一事,可将凉州、京口、杭州等处汉军出旗所空兵额,“拣选索伦、察哈尔余丁派往伊犁驻防,庶粮饷不致虚糜,而伊等得以及时效用,差操得所,为国家增一劲旅”《清高宗实录》,卷677,15~16页。。从二十八年(1763年)开始,根据乾隆的指示开始了大规模布防新疆的调兵行动。这一年,凉州、庄浪驻防八旗兵三千二百人全部携带家属移驻伊犁,同年索伦兵一千人、察哈尔蒙古兵一千名也被派往伊犁。清政府对开往伊犁的八旗兵丁,每三丁给车一辆,每户给装运杂物的大车一辆。二十九年,乾隆又下令从承德地区调满蒙八旗兵一千人,从盛京地区调锡伯兵一千人,一律携眷驻防伊犁。乾隆指示伊犁将军明瑞:“索伦、察哈尔兵丁令其照常游牧,即满洲兵丁亦不宜常居城市,仍令其兼以游牧为事,即可撙节薪刍,伊等亦不忘本业。”《清高宗实录》,卷678,6页。他要驻守伊犁的八旗兵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吃苦耐劳习惯,以保持精于骑射的传统。三十三年,驻守乌鲁木齐地区的三千六百名绿旗兵改为携眷驻防。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再次大规模增兵新疆,乌鲁木齐驻防满洲八旗兵三千,巴里坤驻满洲八旗兵两千,塔尔巴哈台原有兵额一千人增至两千人。《清高宗实录》,卷896,7页。至此,大体完成了对新疆的驻兵设防。据《新疆识略》记载:新疆绿营官兵分布南北两路,有驻防、换防之分。驻防者携眷之兵,永远驻守,惟伊犁及乌鲁木齐、古城、巴里坤满洲绿营为然,土鲁番满兵亦如之。其北路之塔尔巴哈台满兵,则自伊犁调拨。南路之英吉沙尔、叶尔羌、乌什、阿克苏满兵,则自乌鲁木齐、古城、巴里坤调拨。绿营兵则自陕甘各营调拨,皆轮班更替,非常驻者也。伊犁地处西陲,将军镇守,故驻有满洲、蒙古八旗兵,有绿营屯兵,有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兵,约束严明,所以靖边圉而资控驭。惠远城满营自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由热河、凉州、庄浪移驻。惠宁城满营始自乾隆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由西安移驻。锡伯营自乾隆三十年由盛京移驻。索伦营始自乾隆二十九年由张家口移驻。厄鲁特营有自乾隆二十九年由热河移驻者为达什达瓦厄鲁特。此外绿营兵则自乾隆二十五年由陕甘两省陆续换防,至四十三年始改为携眷永远驻防。《钦定新疆识略》,卷7,1~2页,《营务》。乾隆执政时,新疆共设官一千四百员,驻军一万九千人,岁需饷银六十八万两,粮食十三万五千石。清政府每年向新疆调拨饷银六十一万两,粮食则全部就地解决。新疆驻兵数仅次于首都和东北地区,为全国第三(指八旗驻防兵)。乾隆规划新疆驻防,不少朝野人士以为使清政府背上了一个大包袱,实际并没有增加多少开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公布了新疆军费开支情况。当年清军在天山南北地区共驻马步兵一万九千人,其中马兵三千一百一十名,步兵一万三千三百七十四名,台站兵二千六百二十三名。驻军所需粮食料豆八万二千八百余石,统由屯田供应,大臣养廉、官兵盐菜银岁需三十三万多两。清政府从南疆叶尔羌等城征收腾格钱合银五万八千余两外,每年从内地调入新疆二十七万五千两白银,相比从前清政府西北驻军费用大为减少。清政府统一新疆后,陕甘兵额裁员十分之一,加上裁减马匹、撤销西宁卡伦台站、哈密防兵,共节省银六十六万余两,除补新疆驻军之外,仍有余额三十九万两。根据这一统计数字,乾隆的结论是:“视未用兵之前,不但绝无所增,实可减用三分之二。其屯垦自给之粮,即不可以靡运费,且将来耕种日开,所入倍当充裕,又不在此时约计之内。”《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15,1926年12月丙寅。若同与准噶尔政权用兵打仗相比较,则其节省不知是多少倍。清军大规模驻防天山南北之后,在伊犁将军的统一指挥下,修筑城堡,设立哨卡,巡查边界,大大加强了清政府对新疆防务的管辖。设置卡伦
新疆驻防清军沿国境线建立的巡边哨所,称为卡伦。由两个哨所交替巡查地区的卡伦,称为“开齐”;小卡伦分置瞭望之处,称为“布克申”,都统称为卡伦。清军沿新疆国境线从北到南设置的卡伦,分别由塔尔巴哈台、伊犁、乌什、喀什噶尔四城驻军管辖。塔尔巴哈台所属卡伦有:乌里雅苏图卡伦、吉莫尔色克卡伦、哈尔巴噶台卡伦、布和什卡伦、阿布达尔莫多卡伦、和通喀尔海卡伦,以上卡伦在塔尔巴哈台北境。玛呢图卡伦、察罕托辉卡伦、巴尔鲁克卡伦,在塔尔巴哈台西境。布防和巡边:伊犁属卡伦:塔勒奇卡伦、斡珠罕卡伦、硕波图卡伦、达兰沁卡伦、莎达巴卡伦、哈布齐垓卡伦、库克托木卡伦,以上在伊犁北境。和尔郭斯卡伦、奇齐克卡伦、奎屯卡伦、博罗呼济尔卡伦、烘郭尔鄂笼卡伦、惠番卡伦,以上在伊犁西境。沙布尔托海卡伦、托里卡伦、春济卡伦、塔木哈卡伦、特木尔里克卡伦、格根卡伦、呼图克拜卡伦、鄂尔和珠尔卡伦、珠尔奇拉卡伦,以上在伊犁南境。博罗布尔噶苏卡伦、库克木锡克卡伦、纳拉特卡伦、乌努固特卡伦,以上在伊犁东境。乌什属卡伦:巴什雅克玛卡伦,在乌什西境。古古尔鲁克卡伦、必特克里克卡伦、沙图卡伦,以上在乌什西北境。喀什噶尔属卡伦:霍尔干卡伦,在喀什噶尔北境。玉斯屯阿喇图卡伦,在喀什噶尔西境。木什卡伦、鄂坡勒卡伦,以上在喀什噶尔西南境。塔什巴里克卡伦,在喀什噶尔南境。喀木帕尔卡伦、沙玛拉卡伦,以上在英噶沙尔城西北境。特斯比卡伦,在英噶沙尔城西境。额克资雅尔卡伦,在英噶沙尔城西南境。察木伦卡伦,在英噶沙尔城东北境。《西域图志》,卷31,《兵卫》。以上地区各卡伦还有常设、移设和添设之区别。在某一地点长年设置者,谓之常设卡伦;有的卡伦官兵经常迁移,有时在甲地设卡,有时在乙处设卡,或春秋两季易地设卡,或春冬两季轮换地点,还有的春夏秋三季轮换防守地点,谓之移设卡伦;有的卡伦根据防守需要,到一定季节前往守卫,大雪封山时就撤回,谓之添设卡伦。因为移设、添设卡伦流动性较大,所以新疆全部卡伦数经常发生变化。各卡伦由前锋校或骁骑校带兵卫,“内稽逃人,外控荒服,沿边定界线,几察森严”。巡查国境
巡查国境,驱逐哈萨克。新疆地域辽阔,漫长的边境线长达数千里,当时需要防范的首先是哈萨克。哈萨克和厄鲁特蒙古同属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准噶尔政权控制新疆地区时,哈萨克人惧怕准噶尔骑兵的抢掠,曾躲避到很远的地方。清统一新疆后,北疆厄鲁特蒙古因战争与疫役人口锐减,哈萨克乘虚而入,阿布赉汗竟派使者向清政府说:“厄鲁特之地现俱闲旷,我哈萨克人有在塔尔巴哈台、库克乌苏、绰尔浑巴尔鲁克、阿勒坦额默勒等处游牧者。我等皆天朝臣仆,恳准至伊犁游牧。”对于这种无理要求,乾隆严词拒绝,明确敕谕哈萨克阿布赉汗:伊犁绝不允许哈萨克人进入,塔尔巴哈台等处游牧之人必须迁出。二十五年(1760年)夏天,乾隆命令伊犁办事大臣阿桂:“暂停搜捕玛哈沁,以巡察边界为由,领兵四五百名,前往塔尔巴哈台等处,遇有哈萨克人等在彼驻牧者,即明切晓示云:此天朝平定之地,尔头目等从前奏请游牧,大皇帝并未允行,何得擅行栖止!”《清高宗实录》,卷613,18页。他明确指示阿桂,不惜动用武力,务将越界游牧哈萨克驱逐出境,但不必没收其牲畜,以示友好。二十六年,乾隆再次敕谕哈萨克阿布赉汗: 尔等使人……谬言爱呼斯地方,已蒙大皇帝赏给哈萨克游牧,经伊犁大臣查询具奏。从前使人奏请在塔尔巴哈台游牧,朕即谕以不应越境,且载在敕书。而尔等属人仍造言生事若此,是侥幸之心,尚未止息。已谕伊犁大臣等,有哈萨克越境游牧者即行驱逐。今卓勒巴喇斯等所奏:又有南界绰尔郭、西界沙喇伯勒、中抵勒布西等语。凡此数处,皆厄鲁特故地,而尔使谓哈萨克俱有游牧,隐跃其辞,希图窥伺,更属侥幸。试思我国家以大兵平定之地,岂可任尔等侵踞!况尔等前为厄鲁特所扰,虽现在游牧之处,亦远徙避去,仍不能免于抢掠。今干戈宁静,共乐升平,尔等游牧,并非狭小,乃妄行陈奏,朕必不允,是徒有贪得见小之名。《清高宗实录》,卷628,19~20页。通过外交途径,乾隆表达了清政府坚决保卫国土、绝不允许哈萨克以游牧为名行侵略之实的严正立场。乾隆对哈萨克人越界游牧,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二十八年(1763年),居住在伊犁以西吹地方乌瓦克部落首领阿哈拉克齐雅纳什拜“因向慕天朝威德”,率其子爱图干等人前往南疆喀什噶尔,向办事大臣永贵呈献马匹等物,永贵以礼接待,回赠给他们许多缎绸。乾隆接到此事的报告,从中发现阿桂、明瑞等驻军将领对塔尔巴哈台段边界巡查较严,对伊犁以西地方相对差些,以致从来没有到达吹地的报告,这些地方与哈萨克什么关系不甚清楚。乾隆传谕明瑞等:“酌派人员,率同熟谙地理之厄鲁特,前往吹、塔拉斯、阿勒和硕、沙喇伯特等处巡查。”《清高宗实录》,卷690,18页。明瑞接到命令后,派领队大臣伊勒图率兵巡视。伊勒图率清军至吹地方,又派三等侍卫品图库带十名士兵继续前进,途遇布鲁特数人,用枪将一名察哈尔士兵穿的皮袄刺透。品图库闻报,率其他士兵往擒,布鲁特人见到品图库的翎顶,知是清军,忙下马叩头请罪,说误以为清军是哈萨克人。后来哈萨克牧民因贪图伊犁地区水草繁茂的自然条件,常在冬季偷越清军卡伦,携带大批牲畜在伊犁过冬。春天到来后,伊犁清军才将他们驱逐出国境。久之,不少人留居当地,成为我国哈萨克族的祖先。清军驻防新疆,为乾隆新辟了一块锻炼官兵的天地。乾隆有意识地把他认为可堪培养的官员派往新疆,“令伊等在边疆学习,以便回京另行简用。伊等果能于地方情形随事尽心办理,朕必加恩特擢”《清高宗实录》,卷851,3页。乾隆一朝很多督抚大学士都有在新疆任职的记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满洲正白旗人永贵,清军平定准噶尔后主持乌鲁木齐屯田,先后任喀什噶尔办事大臣、署伊犁将军、吏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满洲正白旗人阿桂,因主持伊犁屯田成功受乾隆信任,擢至伊犁将军,后担任平定两金川的统帅,官至内阁大学士 。城市修建
简介
1763年,在伊犁河北岸兴建了一座惠远城,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今新疆霍城县南),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从此,惠远城成为新疆地区的首府。又陆续修建了宁远城(今伊宁市)、惠宁城(今伊宁市巴彦岱镇)、塔勒奇城(今霍城县境内)、瞻德城(今霍城县清水河镇)、广仁城(今霍城县芦草沟)、拱宸城(老霍城县城)和熙春城(今伊宁市西城盘子),史称伊犁九城。其中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为维吾尔族(包括塔兰奇)商民聚居之处。 伊犁将军办事地方维吾尔人叫东衙门。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惠远城遭侵略者拆毁 。1876年清朝派左宗棠率大军进疆,消灭了盘踞在南疆的阿古柏伪政权。1881年左宗棠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远旧城北7.5公里处另择新址,重建惠远城,史称新惠远城。惠远建城
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县东南兴建了一座城市,乾隆帝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从此,惠远城成为新疆地区的首府内店铺林立,百货云集,“市肆极称繁荣”。在惠远建城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在伊犁河北岸,又陆续修建了塔勒奇、绥定、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等城,与惠远合称“伊犁九城”。其中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宁远(今伊宁市)为维吾尔族商民聚居之处。惠远城在历史上多次受到伊犁河水冲击,特别是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又遭侵略者拆毁。伊犁将军府的建筑也未能幸免。光绪七年(1881年),清军收回伊犁,第二年在惠远旧城北7.5公里处另择新址,重建惠远城,史称新惠远城。新惠远城建成之前,伊犁将军暂驻塔城等地。新惠远城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钟鼓楼,屋顶正脊两端各有鸱吻,中间有宝瓶和戟形铁刹。钟鼓楼建在一座外面为青砖包砌的土台基上,东西南北四面各有拱门,内有十字通道,构成整个城市的十字街心。至今保存下来的伊犁将军府旧址就在新惠远城内。伊犁将军府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有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人们据此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建筑的富丽堂皇。院墙上还残留炮台和枪眼。将军府内花木扶疏,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被修缮一新,掩映在青松绿树之间。在二堂后的石阶下,左右各置—神态逼真的大型石狮,威武而又不失安详,石狮造型与内地常见的石狮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伊犁九城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发展贸易。伊犁将军府旧址在霍城县惠远城内。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陲军、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历任将军
明瑞 乾隆27年10月------32年3月满洲镶黄旗阿桂 32年3月--------33年4月正蓝旗伊勒图33年7月--------34年10月正白旗永贵 33年10月-------34年10月 正白旗增海 34年10月-------34年12月 正蓝旗 宗室伊勒图 34年12月-------36年7月 正白旗舒赫德36年10月-------38年7月 正白旗伊勒图 38年7月---------48年6月 正白旗索诺木策凌 乾隆41年(1776) 镶黄旗明亮 48年6月---------48年7月正黄旗海禄 48年7月---------48年8月蒙古正蓝旗伊勒图 48年8月---------57年7月 满洲正白旗 卒奎林 57年7月------- 59年9月 镶黄旗永铎 52年9月--------52年11月 镶蓝旗 宗室保宁52年11月-------55年6月 正白旗永保 55年4月---------56年3月 镶红旗保宁 56年3月----------59年12月 正白旗明亮 59年12月------- 60年9月 镶黄旗保宁 60年9月-------嘉庆5年正月(1800·2·1) 满洲正白旗松筠 嘉庆5年正月-------嘉庆5年闰4月 满洲正蓝旗 未赴任保宁 5年闰4月------------7年正月 满洲正白旗松筠 7年正月--------------14年3月 蒙古正蓝旗晋昌 14年3月--------------18年6月 满洲正蓝旗松筠 18年6月-------------20年10月 蒙古正蓝旗长龄 20年10月----------22年2月 蒙古正白旗晋昌 22年2月------------25年4月 满洲正蓝旗(宗室)高杞22年(1817年)2月 ------满洲镶黄旗 署理庆祥 25年4月---------道光5年11月 满洲正白旗德英阿 道光5年9月----------满洲镶蓝旗 署长龄 道光5年10月-----------道光7年9月 满洲正白旗德英阿 6年7月--------------9年6月 镶蓝旗 卒玉麟9年6月--------------12年9月 正黄旗特依顺保 12年9月-----------18年4月 正白旗奕山 18年4月-------------20年3月 镶蓝旗 宗室关福 19年正月------------20年3月 旗籍不详?布彦泰20年3月-----------25年11月 满洲正黄旗舒兴阿25年11月---------- 满洲正蓝旗 署理萨迎阿 25年11月----------30年11月 满洲镶黄旗奕山 道光25年11月----------咸丰4年10月扎拉芬泰 咸丰4年10月-------------咸丰6年10月 满洲正黄旗常清6年10月-------------7年4月 满洲镶蓝旗 宗室扎拉芬泰 7年4月---------------10年7月常清 咸丰10年7月-------------同治3年10月明绪 同治3年10月-------------同治5年5月 满洲镶红旗李云麟 同治5年5月---------------- ?月?日 旗籍不详代办荣全同治5年5月---------------光绪2年10月 满洲正黄旗金顺 光绪2年10月-----------光绪11年8月 满洲镶黄旗锡纶 光绪11年8月-----------光绪12年8月 满洲正蓝旗色楞额光绪12年8月-----------光绪16年5月 满洲正白旗 卒富勒铭额光绪16年5月-------?月?日 满洲镶白旗 署理长庚 光绪16年5月---------光绪27年7月 满洲正黄旗马亮光绪27年7月----------光绪31年6月 汉军正黄旗广福 光绪31年------------光绪32年 蒙古正蓝旗长庚 光绪31年6月---------宣统元年5月 蒙古正黄旗广福 宣统元年5月----------宣统3年正月 蒙古正蓝旗志锐 宣统3年正月----------宣统3年10月 蒙古正红旗卒额勒浑 宣统3年11月 -------------满洲正白旗不详将军府遗址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扼守边界,发展贸易。伊犁将军府旧址在霍城县惠远城内。宣告终结
终结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省府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惠远城逐渐失去了全疆政治中心的地位,伊犁将军的权限缩小,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伊犁九城的建制被取消,伊犁将军的历史使命也随之宣告终结意义
加强了对北部和西北部边疆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尼勒克 1奴拉赛铜矿遗址
- 昭苏 2昭苏圣佑庙
- 伊宁 3那拉提草原
- 霍城 4伊犁将军府遗址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5靖远寺
- 巩留 6库尔德宁景区
- 霍城 7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
- 伊宁 8城市海景
- 霍城 9惠远古城
- 伊宁 10阿拉木图亚风情园
- 特克斯 11科桑溶洞国家森林公园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12郝巴郎歌舞庄园
- 尼勒克 13阿克塔斯避暑山庄
- 特克斯 14恰甫其海海景旅游风景区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15琼博乐森林公园
- 伊宁 16皇渠龙口休闲山庄
- 尼勒克 17巩乃斯岩文
- 尼勒克 18曲尔登卡木德坎布喇嘛塔
- 尼勒克 19乔尔玛
- 尼勒克 20吉仁台峡谷
- 尼勒克 21唐布拉草原
- 特克斯 22喀拉峻原生态大草原景区
- 尼勒克 23阿克拜尔草原
- 尼勒克 24天山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
- 特克斯 25科桑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