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遗址

晓锦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距资源县城13公里的晓锦村资源镇后龙山上,属新石器时代遗址。于1997年底被发现 ,经先后三次发掘,揭露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共出土石器、陶片、炭化稻米和果核等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并发现很有考古价值的墓葬和建筑遗址。尤其是其中出土的13000多粒炭化稻米,经专家鉴定,属人工栽培稻,为我国岭南地区发现最早、海拔最高、数量最大的一批标本之一。该遗址地处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两大水系交汇处,其文化遗物丰富、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和价值,命名为“晓锦文化”。2009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中文名
- 晓锦遗址
- 所在地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
- 地理位置
- 晓锦村后龙山
- 发掘面积
- 800多平方米
- 遗址年代
- 3000——6000年以前
- 级别批次
- 广西自治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 时 代
- 新石器时代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批准文号
- 国发(2013)13号
- 编 号
- 7-0393-1-393
遗址介绍
它的发现起源于当地群众蒋家祥提供的线索。从资源县资源镇晓锦村被确立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后,广西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与资源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了为期4年的发掘。经有关专家对原始文化层与出土文物进行了分析,晓锦古人类遗址至少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也有人分为三期),前期应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期可能至商周时期。出土的古文物在3000至6000年以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资源县晓锦遗址被列为广西自治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资源县目前文物保护级别最高的,也是唯一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严文明来到过发掘现场。他在仔细考察发掘现场和发掘实物后认为,晓锦原始文化遗址是原生层,属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有早晚之分,最早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属山坡遗址,这种遗址在全国也很少见。据有关文物专家推估,居住在此的原始人部落时间为4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晓锦遗址 发掘的最大收获是发现有炭化稻米,通过水洗法共选出炭化稻米12000多粒,其形状各异,品种较多,经初步鉴定是较原始的栽培粳稻,有少量籼稻。这是目前为止广西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一批史前稻作标本。专家认为,晓锦遗址可望与河姆渡遗址一样,成为一个原始文化时空框架的坐标性文化遗址。文化分析
从最近发掘的炭化稻米较多的情况来看,晓锦部落已进入原始农业耕作期;从石纺轮的发现可以推测该部落已懂得纺织;石镯的被发掘,说明该部落已进入比较文明的时期;大量柱洞被发掘,可以推测他们是建屋而居,生活已相对稳定。该原始部落遗址涵盖面积比较宽,其原始居民大约有60人,深达多的文化层表明该部落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还较长。这些惊人的发现为中华文明的研究与探索注上了新的一页。专家认为,晓锦遗址可望与河母渡遗址一样,成为一个原始文化时空框架的文化遗址。为建立广西桂林原始文化的时空框架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 双辽 1八一水库
- 铁东区 2叶赫部城址
- 梨树 3叶赫那拉古城
- 梨树 4二龙湖古城遗址
- 公主岭 5秦家屯城址
- 伊通满族自治 6伊通河
- 梨树 7偏脸城城址
- 铁西区 8四平战役纪念馆
- 伊通满族自治 9牧情谷旅游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0报国普乐寺
- 伊通满族自治 11伊通满族民俗馆
- 梨树 12转山湖水库
- 梨树 13偏脸城遗址
- 双辽 14郑家屯博物馆
- 梨树 15二龙湖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6大孤山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17环碧山庄
- 伊通满族自治 18伊通火山群
- 伊通满族自治 19伊通碑碣戏楼
- 伊通满族自治 20阿木巴克围场
- 梨树 21伽蓝寺
- 铁东区 22二郎山庄风景区
- 伊通满族自治 23柳条边
- 梨树 24梨树偏脸城古城遗址
- 公主岭 25国家农业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