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秋收起义纪念馆
首页  > 江西  > 九江  > 修水   »  秋收起义纪念馆景点介绍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是纪念秋收起义的专题性纪念馆,分为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和萍乡秋收起义广场。修水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始建于1977年,纪念馆陈列重点反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背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在修水设计、制作、升起等史实。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城西门肖家祠之旁,1977年建馆并对外开放。展示了铜鼓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中心、萧家祠是前敌委员会旧下址,铜鼓是工农革命军的重要创建地的重要史实。秋收起义广场原名昭萍广场,因建有秋收起义广场纪念碑而更名。秋收起义广场由中央广场、西北广场、东北广场和东西广场组成,占地面积为346.254亩(约23万平方米)。秋收起义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文名称
秋收起义纪念馆
地理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
占地面积
346.254亩
开放时间
冬季:8:00-17:00,夏季:8:00-18:00
景点级别
AAA级
门票价格
免费
建立时间
始建于1977年
所属城市
江西省九江市
所属国家
中国

修水纪念馆

纪念馆介绍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属秋收起义专题性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1977年。馆标由秋收起义时师部参谋、工农革命军军旗设计者之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题写。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始建于1977年,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10月份,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被评选为百姓心中的“江西十大红色景点”之一。2005年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地系列景点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3个部门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结构布局

一楼序厅正面雕塑及其背景、东西墙面布置;二楼展厅版面、文物展橱、中心大型展柜、灯光照明设施改造、师部和团部旧址复原陈列。改版后的内容突出反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背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军旗的制作并在修水率先升起,师部和第一团以及第二、三、四团在秋收起义中的经历,修水地方党组织和工会、农会及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并参加秋收起义,重点突出毛泽东和参加秋收起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一楼序厅内,与观众迎面而立的,是一座新的高达3.07米的大理石基座组合雕塑。东西两墙分别树立两块用10毫米整体玻璃,深雕制作而成的毛泽东诗词墙,西墙为《菩萨蛮·黄鹤楼》,东墙为《西江月·秋收暴动》。二楼三个展厅展览版面,合计134.8平方米。整个版面以红色为基调色,采用大小版块有序组合的方式。展览版面正文八大部分分别是: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惨痛失败;二、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三、灰色旗号下的红色武装;四、毛泽东主张在秋收起义中要鲜明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五、光耀人寰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六、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日子;七、果断的转兵———会师文家市;八、伟大的进军———开创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文稿以毛泽东亲自指挥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军旗率先在修水升起为主线,凸现了毛泽东、瞿秋白、向警予、罗荣桓、何长工、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他秋收起义将士的丰功伟绩;展示了卢德铭、余贲民、伍中豪、曾士峨、陈毅安、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革命英烈的卓越功勋;实事求是地介绍了汪泽楷、陈树华、黄永胜等参与了秋收起义,后来走上各自不同道路的一批人物;突出了修水地方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在秋收起义中的作用;表现了丁健亚、樊策安、余垂成、王铁猛、甘特吾、陈秋光、余经邦、徐光华等修水先烈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改版后的版面,采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以时空为序,系统地展现了有关历史人物、革命旧址及战斗遗址。版面采用图片275幅;总长67.4米的版橱上,摆置了68只玻璃展柜,展示着106件馆藏文物及有关物品。

历史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中国革命,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确定由毛译东同志在湘赣边组织和发动秋收起义。修水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师第一团团部驻地,是我党公开打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1927年9月9日清晨驻守在修水的师部及其所属一、四团,师直特务连在修水县城紫花墩举行了气壮山河的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腾代远、萧克、王首道均在修水留下战斗的足迹。数万名修水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之际,1977年9月,该县兴建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维修了一师师部和一团团部旧址并对外开放。

基本陈列

陈列重点反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背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在修水设计、制作、升起,师部和第一团以及第二、三、四团在秋收起义中的经历,修水地方党组织和农会、工会以及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并参加秋收起义的史实,突出毛泽东和参加秋收起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讴歌秋收起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国的历史功勋。展馆装饰和厅内布置互相依存,相辅相成,追求庄重、简洁、大气、典雅的氛围,史料详尽真实,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馆藏文物

为了追溯历史,缅怀先烈,该馆于1976年开始大量征集革命文物,搜集整理资料。2009年馆藏文物33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件。管辖修水县60余处革命旧址,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社会意义

建馆以来,纪念馆接待观众百万人(次),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秋收起义精神的重要阵地。纪念馆先后被九江市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10月份,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被评选为百姓心中的“江西十大红色景点”之一。2005年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地系列景点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3个部门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铜鼓纪念馆

基本信息

地 址:江西省铜鼓县定江东路489号交通线路:武吉高速、南长公路直达门票价格:免费开放时间:8:00~12:00,14:30~17:00闭 馆 日:星期五下午

纪念馆介绍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城西门肖家祠之旁。1977年,铜鼓县建了一座雄伟、庄严的秋收起义纪念馆。1977年8月16日,正式陈列开放,全馆陈列文物一百二十七件,照片一百一十四张,图表三十九张。 全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高十八点六米,分前后三栋,前栋中间为三层,其余都是两层。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馆房前后门过道各有两根大理石、花岗石贴墙的大方柱。馆房前栋外墙各有一条五米多宽的大理石贴墙。房内有宽阔明亮的序厅、展厅(六个厅),接待室、会议室(三楼)。近几年来,抓紧了绿化、美化。现在馆房周围已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成了一处重要参观学习圣地。

历史背景

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以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不畏艰险、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拿起武器,向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有力反击。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首次打出红旗,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铜鼓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中心、萧家祠是前敌委员会旧下址,铜鼓是工农革命军的重要创建地。革命的烽火,伟人的足迹,为铜鼓铸造了永恒的光荣和不朽的历史丰碑。一九七七年,秋收起义五十周年之际。在上级党委的重视,老同志的关心和全县人民的努力下,投资五十六万余元,建了一座雄伟、庄严的秋收起义纪念馆。

基本陈列

秋收起义专题陈列 全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军旗猎猎”,主要介绍铜鼓成为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沙洲阅兵”,主要介绍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三团和铜鼓人民举行秋收起义的光辉历程;第三部分:“排埠思索”,主要介绍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同志率三团回师铜鼓排埠,在这里思索部队前进的方向;第四部分:“引兵井冈”,主要介绍工农革命军第一、二、三团在浏阳文家市胜利会师,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航程;第五部分:“星火燎原”,主要介绍了这支由毛泽东同志从秋收起义中带出来的经三湾改编后的革命军队,参加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全过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不朽功勋。

珍贵藏品

水桶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从铜鼓桥头大沙洲出发,途经石桥,直攻白沙。这副水桶是上庄农民为三团部队送茶用过的,它凝结着军民鱼水深情。马灯 这盏马灯的主人为李承清,是当年参加秋收起义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的一名战士。军徽 1992年,红一团这支优秀的人民军队抽调一部分部队,组建驻港步兵旅,为保卫香港繁荣稳定,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2007年7月,该军徽由驻港部队步兵旅赠送。

社会意义

纪念馆建成开放后,观众甚多,有中央部委的领导同志,全国各地党史新闻工作者,最多的是本县和邻县的工农群众、干部、解放军战士、学生等。据统计,开馆二十七年多来,共接待观众八十余万人次。有关新闻单位都先后来馆采访录相、广为宣传。其中有上海市人民出版社任于同志撰文,在一九七七年《上海文艺》第一期上,发表了题为“秋收季节”的长篇散文。讴歌了铜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业绩。同年九月初,省电台受中央电台的委托,拍摄了有关秋收起义和纪念馆陈列宣传的纪录片。并于同年九月九日,在中央电视台放出。以后高教部和省电台多次来馆拍摄纪录片。先后在中央和省电视台放出。省广播电台也专程来采访过稿件并播放。现在,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成为我省一处重要文物事业单位。革命纪念设施,也是我县一处重要宣传教育阵地。于一九八三年列为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萍乡广场

一九九八年九月经萍乡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秋收起义广场纪念碑”建在原萍乡“昭萍广场”,同时将“昭萍广场”更名为“秋收起义广场”。广场总面积为346.254亩(约23万平方米)。由中央广场、西北广场、东北广场、东西广场四块组成,中央广场占地面积109054.7平方米(163.57亩)。广场建设投资共计1.2个亿,秋收起义广场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我市城市品味,改变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在2001年6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我市继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后的又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秋收起义纪念碑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既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萍乡市的标志性建筑。有“江南第一大广场”美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