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殿
武德殿发源于日本的警察系统,是练习武道的场所,之后再扩展到城市与学校。台湾曾是日本的殖民地,统治者自然会引入各种日本文化,以其在殖民地上形塑母国文化,在文化上是如此,在建筑上自然也不例外,武德殿就是在此种因素的影响下传入台湾。警察肩负社会安定、人民安全之责,经常必须面对盗匪及不法之徒,因此必须习得防身的武艺以求自保及保护人民,因此武术对维护治安的警察就格外重要与必要。因此在1895年(明治28年)于日本京都成立的“大日本武德会”,其会员以警察为主,其所建的武道场建筑,称之为“武德殿”。当日本统治台湾时,日本警察系统就影响到台湾。因此台湾的武道文化就由当时的日本警界引入、主导及发展,在警察系统的推动下,当时的台湾州、厅、郡等都陆续兴建起“武德殿”。1924年(大正13年)高雄武德殿于凑町四丁目完工,即由高雄警察署管理与使用,即今鼓山区登山街36号鼓山国小后面、中山大学西子湾山洞左侧,为日式砖造建筑。日本在全台各地兴建武道馆,以提供公务员、警察及学生作为练武场所,男生必须学习柔道、剑道或角力(相朴),而女生则以射箭为主。并每年在台湾各地先举办武道大会或演武大会,选出优胜者,再集中至台湾地方本部武德会进行决赛,以发扬武士道的习武精神。其建筑内部主要分两大部份,东边为学习剑道区,西边则是学习柔道区,约可容纳一百人,属当时的警察署管辖,(即今临海二路与临海一路交叉处的永光行)。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则改由鼓山国民学校代管,并曾经权充教职员宿舍,后无人进驻,一度呈现荒废的状态。民国88年高市民政局审定为古迹。92年文化局成立后,即积极进行整修规划设计,历经一年修复,于93年12月完工,94年4月委托社团法人高雄市剑道文化促进会经营管理,为本市第一座非营利古迹委外案例,也是全台第一座以原始功能再利用之古迹。武德殿建筑兼具“佛寺”、“宫殿”、“神社”三类建筑之空间元素,并加入武术活动之使用机能,形成特有之空间形态。高雄武德殿其屋顶为“入母屋”形式(同中国之“歇山”),正面入口为“唐破风”形态;檐下有对称立柱,前有三支一组的立柱,后有一支立柱与两支附壁柱之组合,形态接近“塔斯干柱式”(Tuscan order),柱面上有箭形及靶形浮雕,也隐喻了武德殿之原始传统武艺活动。
- 宜兰县 1龟山岛
- 宜兰县 2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3大里天公庙
- 宜兰县 4太平山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5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
- 宜兰县 6栖兰山林场
- 宜兰县 7南方澳渔港
- 宜兰县 8栖兰国家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9明池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10苏澳冷泉
- 宜兰县 11草岭古道
- 宜兰县 12吴沙故居
- 宜兰县 13冬山河亲水公园
- 宜兰县 14明池国家森林游乐区
- 宜兰县 15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 宜兰县 16大溪渔港
- 宜兰县 17罗东夜市
- 宜兰县 18翠峰湖
- 宜兰县 19武荖坑风景区
- 宜兰县 20北关海潮公园
- 宜兰县 21豆腐岬
- 宜兰县 22东北角暨宜兰海岸风景区
- 宜兰县 23礁溪温泉
- 宜兰县 24大溪蜜月湾
- 宜兰县 25鸠之泽温泉(仁泽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