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会堂

香港大会堂(Hong Kong City Hall)坐落于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的临海填海区,于1962年落成启用,是香港首个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娱中心,专门举行官方活动和仪式,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香港大会堂建筑群由两幢建筑物(高座和低座)和一个纪念花园组成,其设计采用包浩斯风格,讲求实用性和简洁线条,两座方盒子一高一低与方形的公园,成为香港的现代主义典范。2009年12月18日,香港大会堂被确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 中文名
- 香港大会堂
- 外文名
- Hong Kong City Hall
- 地理位置
- 香港岛中环爱丁堡广场
- 占地面积
- 11000平方米
- 启用时间
- 1962年
- 开放时间
- 09:00~23:00
建设沿革
香港旧大会堂由巿民集资兴建,1869年落成启用,一直运作至1947年全面拆卸。香港于战后重建期间,市民深感复兴文化的需要,再建大会堂的意念因此应运而生。1950年,政府成立一个委员会,专责为香港社区复建一个新的文化艺术场地。 1956年,香港大会堂开始兴建,由英国建筑师罗纳德?菲利普和艾伦?菲奇设计,耗资2000万港元。1960年,香港大会堂竣工。1962年3月2日,香港大会堂举行揭幕典礼,由当时的香港总督柏立基爵士主持。1962年3月5日,香港大会堂公共图书馆于正式启用,是香港首间公共图书馆。1993年和2010年,香港大会堂先后进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会的变迁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关工程既保留了大会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筑风格,亦为建筑物的外观增添时代感。建筑格局
- 综述
- 主要设施
- 纪念花园
- 图书馆
- 婚姻登记处
建筑特色
- 综述
- 细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