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平纪念碑(Cenotaph)是香港一座纪念碑,位于中环遮打道,于1923年竖立,原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阵亡的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纪念碑用以纪念两次大战殉难者。纪念碑正背面分别有3支旗杆,两侧有象征悼念亡者的花圈雕饰,并刻有中文“英魂不朽 浩气长存”及英文“THE GLORIOUS DEAD”字样,下面为“1914-1918”、“1939-1945”表示两次世界大战的年份,上方刻有“MCMXIX”罗马数字,代表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的年份。顶部为放置花圈的石棺雕饰,象征悼念阵亡将士。
- 中文名
- 香港和平纪念碑
- 外文名
- Cenotaph
- 位 置
- 香港
- 建立时间
- 1923年
简介
香港和平纪念碑(Cenotaph)是香港一座纪念碑,位于中环遮打道,于1923年竖立,原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阵亡的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纪念碑用以纪念两次大战殉难者。
建造历史
和平纪念碑仿效自1920年建成,由Edwin Lutyens爵士设计的伦敦白厅和平纪念碑,而百慕大及奥克兰的同类纪念碑亦采用同样设计。与别不同的是,香港的和平纪念碑建于一个十字型台阶上,四周为平时封闭的草坪,突显纪念碑的庄严肃穆。
纪念碑正背面分别有3支旗杆,两侧有象征悼念亡者的花圈雕饰,并刻有中文“英魂不朽 浩气长存”及英文“THE GLORIOUS DEAD”字样,下面为“1914-1918”、“1939-1945”表示两次世界大战的年份,上方刻有“MCMXIX”罗马数字,
代表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的年份。顶部为放置花圈的石棺雕饰,象征悼念阵亡将士。
相关事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政府将每年的11月11日订为“和平纪念日”(即《康边停战协定》签订日)港督与殖民地官员每年均出席大型悼念及阅兵仪式。香港重光后,香港政府把“和平纪念日”订于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1946年起将8月30日另订为香港重光纪念日,以纪念英国在二次大战后正式重新占领管治香港,当天更列为公众假期。1968年起,重光纪念日改为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香港主权移交后,易名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日期改为8月15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1998年后由于特区政府将佛诞列为公众假期,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不再是公众假期,但每年的两个纪念日仍会在和平纪念碑进行纪念活动。值得留意的是,虽然纪念日被易名,但官方并没有更动和平纪念碑的中文名称,尽管一些机构及媒体基于政治正确而改称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
近年的悼念仪式由香港前战俘协会、香港义勇军协会、香港退伍军人协会举办。风笛手奏乐带领青少年制服团体进场后,号角手在面向和平纪念碑的 香港会所大厦露台上,吹奏军乐“The Last Post”,全场默哀两分钟。其后,政务司司长代表香港特区政府致上花圈,悼念为保卫香港牺牲的英魂。其后先后为香港保安局局长、香港立法会议员代表、退伍军人代表、制服团体代表等,步往纪念碑前致送花圈。纪念碑台阶四角由仪杖队站岗,并低头垂下步枪以示哀悼。出席的嘉宾都会佩戴红色罂粟花,代表纪念阵亡将士。
升旗仪式
在香港主权移交前,香港义勇军每日早上8时及下午6时在和平纪念碑进行升降旗仪式。1997年,升降旗任务改为英军黑卫士兵团(Black Watch)负责。
升旗仪式由三名旗手执行,旗手首先会在纪念碑向立法局大楼一面由左至右升起英国空军军旗(Royal Air Force Ensign),英国国旗(Union Flag)及英国商务旗(Red Ensign);然后走到纪念碑向香港大会堂高座一面,由左至右升起英国海军军旗(White Ensign),英国国旗及政府旗(Blue Ensign),这样的排列是与白厅的和平纪念碑一致。
1997年4月24日,一名负责降旗任务的黑卫士兵团士兵,被大风掀起其苏格兰裙,被在场媒体拍摄发现他没有穿着内裤。事实上,英军军团并没有穿着内裤的严格规定, 而传统上苏格兰裙一般是不穿内裤的。事件曾经在剖分不谙英国文化的华人圈误以为“国际笑话”,而陈果的香港电影《去年烟花特别多》更以此作为影片结幕。香港主权移交后,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而社会普遍不支持由解放军在非营区的中环闹市进行升降旗仪式,有关仪式因而取消。官方每日的升降旗仪式改于金紫荆广场举行,由香港警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