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一山脉。东端绵延至青海、甘肃两省界上,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东北东方向延伸,平均高度3000~4000米。 西段较高,最高峰6161米。有小型冰川发育。若羌河、米兰河等发源于此,但水量不大;山麓的若羌、米兰等绿洲面积很小。有小型冰川发育。降低到4000米以下,至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交界处,高度又增加到5798米。气候干旱,植被贫乏,无常年有水河流。阿尔金山东接祁连山,两山之间的当金山口为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交通要道,有公路通过。
- 中文名
- 阿尔金山
- 外文名
- A-erh-chin Mountains
- 地理位置
-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
- 平均山脉海拔
- 3000~4000米
- 气 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地形地貌
地貌概况
自南向北,峰区有三列山地相间两条谷地,其地貌概况如下:
山峰高度在5200-5828米之间,主峰区沿山脊线两侧分布着近30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山脊两侧发育着31条现代冰川,其中北坡冰川有20条。萨木萨克沟冰川有17条。10号冰川为本区最大的冰川,其长度3.8公里,冰川末端海拔4520米,冰川粒雪线海拔为4840米。主峰阿尔金山位于南坡5号冰川两粒雪盆结合处的后壁。在萨木萨克沟南侧10号冰川粒雪盆的后壁上,另有一座5782米的高峰与东侧主峰相对,二者相距6000米,相对高差46米。萨木萨克谷地,东高西低,海拔4200-4400米,为河流形成区,该沟向北穿越中列山地中部断裂后汇入青石沟,是青石沟的上源。
山峰海拔在4700-5550米之间。山地切割破碎,北坡发育了12条冰川,南坡仅有一条小冰川。中列山地最大的冰川是七里沟冰川,其长度2.1公里。冰川末端平均海拔4660米。中列山地与萨木萨克沟谷地相对高度约1000米。萨木哈布塔拉谷地,海拔在3500-4200米之间。谷地西段(青石沟)较宽阔,海拔也较低,向东部延伸则有5个4000-4200米之间的分水岭处于该谷地中。
青石沟东西一带地势明显降低,地形散漫,山峰高度在3500-4849米之间,没有现代冰川分布,该山地为阿尔金山的外围山地,再向此逐渐进入山麓地带,最后没于疏勒河下游。
阿尔金山山脉蒙语意为“有柏树的山”。山脉地处藏北高原北缘,南北界于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东西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其山脉东西长约730公里,南北宽约60-100公里,近似东西走向。山脉东西部两端高,中部较低(海拔在4000-4200米之间)。海拔5000米以上的区段发育着现代冰川。
阿尔金山山脉西段、中段最高峰苏拉木塔格峰(6295米)、玉苏普阿勒克峰(6062米)由于较难进入和缺乏资料,仍是处女峰;东段山区相对易进入,最高峰也称为阿尔金山,海拔5828米,东距甘青公路约100公里是党金山口,此处是阿尔金山山脉与祁连山山脉的分界处。
阿尔金山山脉东段北坡山麓处于疏勒河下游南岸,南坡在苏干湖附近,南北相对高差分别为3000米和4800米左右,主峰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它处于阿尔金山深断裂线上,这与峰区高耸峻拔有直接联系。
岩溶地貌
阿尔金山在阿尔金山的阿尔格山中,有一片古老的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东起布喀达坂山峰,西止阿其克库勒湖,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深藏在海拔4400-50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片古老的石灰岩山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溶解分化,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林立的石峰,有的拔地而起,直插蓝天;有的像骆驼、大象、苍龙、卧虎、笔架、天桥、庙宇、点将台、仙人掌、石旗杆、拴马桩,惟妙惟肖;还有千姿百态的溶沟、石芽、甬道、走廊。
阿尔金山的岩溶地貌,由于局部地区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形成了“静扫群山出,突兀撑青空”的角峰。高原盆地周缘的高山,发育着现代冰川,北缘祁曼塔格山脊线,南缘木孜塔格峰至新疆一侧,根据2007年统计共有冰川388条,面积达878.3平方公里,冰川总贮量为678.2亿立方米。木孜塔格峰和新青峰是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地域,冰川面积占保护区冰川总面积的77.5%,厚度在100米以上。这里冰川类型多样,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坡面冰川、平顶冰川等。
气候特点
阿尔金山北对库木塔格沙漠,南靠柴达木盆地,位于西北荒漠,属青藏高原寒带气候区域。虽在暖温带的纬度之内,但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平均三千米以上,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已超过纬度位置作用。其特点是干旱少雨,四季温差大。冬季漫长酷寒,夏季短暂,多风、干燥。一般9月中旬开始飞雪结冰,冰雪期长达9个月。山下戈壁年平均气温3.5℃,1月平均最高气温-9.2℃,6月平均最低气温-10.8℃,7月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但分布很不均衡,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年降水200mm至250mm,海拔2900米左右的苏干湖年降水不足50mm。年平均蒸发量为2495.2mm,是年平均降水的20倍以上。年平均风速在3m/秒左右,月平均最大风速5m/秒。以冬春最多,强风多为西北风。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冰雹、大风、强降温对登山安全威胁较大。
阿尔金山山区一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20℃-30℃;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8℃-10℃度。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9月中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不宜进山。
河流水系
阿尔金山主要有8条河流与众多的时令河组成了高原盆地中的“大动脉”。8条主要河流的的流域面积达两万平方公里。河流的水量补给主要的两种,即冰川融水和出露泉水。苏鲁贝提勒克河为最大的河流,发源新青峰北坡,注入阿牙克库木湖,全长280公里,流域面积达6250平方公里。
特色物产
山地北坡呈极端干旱荒漠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从山麓、中山、亚高山以至高山带,均以荒漠植被占统治地位。主要代表植物有:合头草、昆仑蒿、驼绒蒿和玉柱琵琶柴等。2300~3000米河谷中疏生少量植物,如沙棘、短穗柽柳、盐穗木、花花柴、疏叶骆驼刺、胀果麻黄、喀什霸王等。
在土壤垂直带中缺少山地淡栗钙土带;山地棕色荒漠土上升至2800米,山地棕钙土上限可达3800米。3800米以上分布亚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荒漠土。谷地中发育有盐化高山荒漠土,沟谷底部则出现沼泽和大小盐湖,其周围分布有沼泽土与山原盐土,局部洼地可见龟裂土。
由于降水充沛、植被恢复良好、水草丰茂,各类野生动物分布显现出相对集中,密度大、种群大、数量多的态势。根据2007年统计有野生动物359种, 藏羚、野牦牛、藏野驴三大有蹄类动物数量料有10万头只左右(藏羚羊数量为3.7万只,占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藏野驴数量近3.9万头,野牦牛数量为5800多头),加之藏原羚、岩羊等物种分布广,密度和数量大,其它有蹄类动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数量增长。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数量应在15万头只以上,鸟类数量在10万只以上。
旅游资源
自然保护区
1985年3月成立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中国国内第三大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周围被高山隔阻,气候寒冷缺氧,人迹罕至,保留着以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三大高原有蹄类野生动物为主要种群、保存完好的原始高原生态类型。
根据2007年统计该保护区内已经发现的野生动物359种,高寒植物267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2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7种。阿尔金山地区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保护区核心区属第三纪末地壳变动形成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群峰巍峨,峡深谷幽,丛林莽莽,人迹罕至,是各类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1987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里生息着野骆驼、野驴、野牛、盘羊、藏原羚、藏羚羊、斑头雁、黑颈鹤、雪豹、熊等珍禽异兽50多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多达15万余头。
魔鬼谷
魔鬼谷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端,若羌县与青海省交界处的昆仑山区,西起库木库里沙漠,东到布仑台,全长100公里,宽30公里,海拔3000-4000米。南有高耸入云的昆仑山主脉,北有祁曼塔格山阻挡着柴达木盆地夏季干燥而炎热的空气,两山夹峙,雨量充足,气候湿润,那棱格勒河穿越其中,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牧草繁茂,好似一条绿色的地毯。然而,就是这个景色迷人的峡谷,却被人们视为有魔鬼的禁区,充满着恐怖的气氛。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魔鬼”的神秘传说:“当黑云笼罩着山谷,伴随着电闪雷鸣,即可看到蓝莹莹的鬼火,听到猎人求救的枪声和牧民及挖金者绝望而悲惨的哭嚎”。因而,人们都远离这神奇的地方,并把那棱格勒(太阳沟)改叫为“魔鬼谷”。经科考人员考察,发现魔鬼谷是一个雷击区,这里有大面积强磁性的玄武岩,还有大大小小30多个铁矿脉及石英体。由于湿空气受昆仑山主脉和祁曼塔格山脉的阻挡,汇集谷内,形成雷雨云,加上地下磁场的作用,常产生“雷暴”现象。
攀登历史
1989年8月19日,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与日本国秋田县联合登山队中、日各两名队员北侧路线攀登阿尔金山10号冰川5782米峰成功。
2001年8月23日-28日,甘肃飞虹户外运动俱乐部登山队北侧路线攀登失败,南坡路线6名队员侦察上升至海拔5600米处。
2002年8月13日-23日,甘肃飞虹户外运动俱乐部登山队5名队员南坡路线攀登尚为处女峰的阿尔金山5828米的主峰。8月20日5名队员登顶成功,女队员李倩同时成为第一位登上阿尔金山主峰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