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彩坪拱北

九彩坪拱北位于海原县九彩乡九彩坪村南疙瘩山巅,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筑占地面积25亩,是回族“尕德忍耶门宦”五辈道祖冯老太爷、七辈道祖杨保元、八辈教主安宏秀真师、九代教主杨枝云等十六位上人金骨葬地藏魂之处,亦是回族教民墓葬陵园地。每年宗教活动之隆重,在区内外享有盛名。
- 中文名称
- 九彩坪拱北
- 地理位置
- 海原县
- 占地面积
- 25亩
- 始建时间
- 清同治二年(1863)年
简介
九彩坪拱北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民国九年(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被毁,后经修复,“文化大革命”中建筑物被破坏殆尽,1980年后经过多年修复,基本恢复原貌。现有建筑物均以水磨砖雕装饰,重现了当年建筑风格。历史
清光绪十五年间(1890年前后),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先后派出二至上品顶戴钦差到拱北慰抗,亦给杨保元题词帷屏12扇。民国时期(1935年前后),国民党高级将领、著名回族人士白崇禧、马鸿宾、马步芳、马鸿逵、马远亭等给九彩坪拱北赠匾留言,立碑撰文。解放初期,毛主席、朱总司令派人赠送软匾一面,题词为《各民族大团结万岁》,该匾在文革期遗失。 现拱北是在十代教主李德贵主持下,于1985—1995年陆续重建。特色
九彩坪拱北共分为山顶拱北区、七祖静室道堂区、山下拱北礼拜区、堡子区女客住宿区、山洼绿化区、加工及其它区六个部分。山上山下,建筑错落有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远观十分壮观;拱北及清真寺建筑的砖雕极为精美和细致,并且应用十分普遍,包括文字、花草、几何图案、吉祥物等各方面,是游客集中欣赏砖雕工艺品的好去处;山下古堡道堂的建筑结构十分特殊,外观上看似一个微缩的古城,约十米高的夯土城墙四角各建一个角楼,山上建筑规格为“一进四院”,主要有带“券棚”的“八卦厅”、“中和堂”、水磨砖雕“照壁”及三门、围墙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从砖雕的文字、图案等方面看,回汉文化的融合十分明显。如在门两旁的对联中,可以看到以佛教的语言来劝人向善,在装饰图案中,出现了汉文化中的阴阳鱼、莲花、竹子等。这一点在宁夏伊斯兰教建筑中是较为独特的。之典雅、地势之奇特、砖雕艺术之雄宏、规格新颖别致,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风格。- 曾都区 1擂鼓墩古墓群
- 曾都区 2安居遗址
- 曾都区 3琵琶湖
- 曾都区 4随州大洪山
- 曾都区 5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 曾都区 6鸡鸣山
- 曾都区 7曾侯乙墓
- 曾都区 8随州西游神话世界女儿国
- 曾都区 9随州西游记漂流景区
- 广水 10徐家河风景区
- 曾都区 11大洪山林泉生态园
- 广水 12黑龙潭风景区
- 广水 13高贵三潭风景区
- 曾都区 14千里淮河第一漂
- 广水 15杨涟故里
- 曾都区 16新四军九口堰纪念馆
- 曾都区 17千年银杏谷
- 广水 18武胜关
- 曾都区 19白龙池
- 广水 20平靖关
- 曾都区 21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
- 曾都区 22随州神农洞
- 曾都区 23炎帝神农烈山
- 曾都区 24乾元山太乙古观
- 曾都区 25府河现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