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琼南宗寺
阿琼南宗寺亦称“安穹南宗寺”、“安俊寺”、“南尊寺”等,藏语称“南宗桑俄合丹吉林”,意为“南宗密咒教法兴旺洲”。位于县治马克唐镇西北部,在今坎布拉乡南南宗沟5公里的小溪东岸台地,去县60余公里处,是青海地区古老的宁玛派寺院。
- 中文名
- 阿琼南宗寺
- 亦 称
- 安穹南宗寺
- 藏 语
- 南宗桑俄合丹吉林
- 地理位置
- 县治马克唐镇西北部
历史沿革
寺院处在坎布拉林区深处,周围群峰突起,山势峭拔,林木苍翠,泉水淙淙,是青海省著名的风景区。寺院东北隔一条溪,矗立着一座巍峨陡峭的山峰,峰北有石阶山径可通顶。山径多从悬崖中直上直下,犹如云梯,十分险峻。峰北有藏文字母 “*”字形石山,且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历史上,它与今海东的夏宗、普拉央宗和海南的智革尔贝宗,同称为“安多四宗”,是藏传佛教僧人避居山林,修持的出名静地。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臣卧日山僧人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迎牟尼三人驮律藏经卷一驮,辗转新疆等地,最后逃来青海,一度在此居住。后定居化隆丹斗,剃度喇勤贡巴饶赛,使西藏佛教再次复兴,称之为“后弘期”。因此,阿琼南宗亦成为佛教圣地,是信徒们朝拜的圣山之一。清康熙年间(约1685),尖扎地区的宁玛派活佛班玛仁增在山峰下主持修建了阿琼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所,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工开凿而成,窟门人工建造,飞檐依山,雅致幽美。阿琼南宗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虽历史久远,却规模不大。《青海记》记,当时有寺僧5人。五十年代,建有经堂、佛堂、昂欠各1座,僧舍47间,住寺僧侣9户18人。另有耕地9 亩,牛15头。其香火地主要为迪红等村。1958年拆毁,1980年 12月批准开放,重建经堂1座,僧舍14间,有寺僧5人。寺主班玛仁增传有六世,现世名玛尼,住持本寺。集中活动
阿琼南宗寺是尖扎县坎布拉、多加以及贵德县格哇等地宁玛派教徒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四、九、十二月各集会1次,其中四月十三日法事规模较大,有跳欠活动,往观的群众颇多。阿琼南宗寺附近尚有属宁玛派的南宗尼姑寺和属格鲁派的南宗扎西南杰林寺(尕布寺),均简称为“南宗寺”,但性质各不相同。- 喀喇沁旗 1东山嘴祭祀遗址
- 凌源 2天盛号石拱桥
- 双塔区 3佑顺寺
- 建平 4长城——燕长城遗址
- 龙城区 5云接寺塔
- 凌源 6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
- 凌源 7红石山生态旅游区
- 朝阳县 8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
- 喀喇沁旗 9九泉莲花山
- 双塔区 10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 凌源 11金花山及汇善寺
- 凌源 12元宝山慈云寺
- 北票 13大黑山森林公园
- 凌源 14凌河广场
- 凌源 15红石谷风景区
- 凌源 16金花山景区
- 凌源 17热水汤温泉
- 凌源 18辽代古墓
- 凌源 19河坎子景区
- 凌源 20万祥寺
- 北票 21白石水库
- 凌源 22十八里堡古塔
- 凌源 23青龙河源湿地自然保护区
- 北票 24四合屯化石地质棚户走廊
- 北票 25冯素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