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是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村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明代青海地区。洪水泉清真寺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早期传统建筑的异域式样有显著不同。寺中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其砖雕、木雕图案及繁多,工艺高超、建筑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 中文名称
- 洪水泉清真寺
- 地理位置
- 平安县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6000余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全天
历史沿革
洪水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由当地回族穆斯林集资兴建修复,历时13年方竣工 。先后经过5次修复扩建。规模建制
因地处深山,地形窄偏,故布局紧凑,设计独特。洪水泉清真寺结构复杂,工艺高超,采用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早期传统建筑的异域式样有显著不同。洪水泉清真寺作为砖木结构建筑,以淡黄色木料,配淡青色砖雕,可谓层次分明,精工细刻。在建筑风格上,大量融合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具有国内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堪称瑰宝 。风格特点
水泉清真寺的建筑尤以砖雕、木雕最为精美。大量融合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具有国内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堪称瑰宝 。主要建筑
寺门:寺门朝南开,长12米、宽8米,共三大间,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其精巧之处是寺门无大梁,采用斗拱式建筑,寺门顶棚全由短横木交错摞架,支撑着寺门顶的巨大负荷,其建筑工艺复杂、奇巧如鬼斧神工,俗称“二鬼挑担”。山门房脊顶上用砖、花脊嵌有“凤尾挑梁”和“龙凤呈祥”雕刻图案。山门两侧的八扇屏上,分别镶嵌刻有“老鼠偷葡萄”和“麒麟伴苍松”图案的砖雕,喻意多子多孙、麒麟送子 。木塔:它是四周最高的建筑,其飞檐转角错落有致,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砖雕木雕技艺非常精美,这在崇尚粗犷豪迈之美的西北来说,尤其显得与众不同,这就是邦克楼。楼高20米,为三重檐六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底部为砖木结构,二三层为木质结构,全塔由两根直通顶层的巨柱支撑,人称“通天柱”。邦克楼一层为方形建筑,灰色砖墙,墙面上雕有动植物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底座由花岗岩石砌成,底层有门贯通后院。邦克楼每层建筑的斗拱都不同,且富于变化,愈上愈显得华丽,造法上也显得更灵活。走在略显古朴的青砖上,发出带有回音的声响,仿佛与远古对话一样,庄严肃穆,凝重铿锵 。地理交通
位于青海省东部平安县西南30多公里处的洪水泉村- 乌马河区 1梅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 伊春区 2兴安国家森林公园
- 南岔区 3河口景区
- 带岭区 4凉水自然保护区
- 南岔区 5太平森林公园
- 上甘岭区 6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
- 嘉荫 7茅兰沟
- 嘉荫 8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
- 嘉荫 9龙骨山
- 汤旺河区 10回龙湾度假村
- 汤旺河区 11汤旺河国家公园
- 南岔区 12月牙湖公园
- 伊春区 13兴安森林公园
- 汤旺河区 14林海奇石国家森林公园
- 嘉荫 15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 红星区 16红星火山地质公园
- 五营区 17五营国家森林公园
- 铁力 18桃山原始森林
- 铁力 19桃山野生动物国际狩猎场
- 伊春区 20伊春水上公园
- 美溪区 21美溪回龙湾山庄
- 铁力 22万松岩风景区
- 铁力 23滚兔岭风景区
- 铁力 24透龙山风景区
- 铁力 25日月峡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