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湟水河
首页  > 青海  > 西宁  > 城东区   »  湟水河景点介绍

湟水河

湟水河
湟水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流经青海省大通—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纵谷,为羽状水系。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在甘肃省永靖县和青海省民和县之间注入黄河。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是“青海的母亲河”。湟水河流域范围内河谷宽阔、气候宜人,孕育了高原千年文明,狭长的河湟谷地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因之,湟水河被称作青海的“母亲河”。是黄河主要来水源之一,也是兰州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下游河谷宽阔,富水力资源,开发有大量中小水电站。
中文名称
湟水
别    称
西宁河
所属水系
黄河一级支流
地理位置
青海省东部
流经地区
青海省海北、海东、西宁,甘肃省兰州、临夏
发源地
海晏县包忽图山
主要支流
药水河、西纳河、北川河
河    长
374公里
河流面积
32863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46.5亿立方米
河    口
甘肃永靖县达家川

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湟水,主要流经青海省东北部及甘肃省兰州市西部等一小部分地区,大致呈现西北-东南向注入黄河。湟水上游,河流众多,有南北二源:南源出自湟源县城南哈拉库图东青阳山分水岭,汇药水、东科水(白水河源出药水峡),至湟源县城汇入西源。西源发源于海晏县的包呼图山,源头叫包忽图河,也叫麻皮寺河,沿途汇集数十条大小支流,南流至海晏县城以下的红山村先接纳哈利涧河。一般以西源为正源,南源为支流。二源汇合于湟源县城后,始名湟水。出西石峡至湟中县多巴镇,进入西宁市区,称西川河,又称伯颜川。至大棱干汇西纳川河。流经小桥地区,接纳北川河。湟水东流经城东区韵家口,又汇纳从互助土族自治县北来的沙塘川河。湟水出小峡而东,经平安县、乐都县,又称碾伯河,流经民和县享堂地区,汇入大通河(浩门河),最后至甘肃永靖县达家川注入黄河。在甘肃省境内,湟水干流,东流经青海民和县至永靖县西河乡,成为临夏州永靖县与兰州市的红古区界河,省内集水面积1302平方公里,永靖县境内流域面积315平方公里;省内干流长73公里,永靖县流长30公里,至焦家、西固区达家川注入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46.4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46.2亿立方米,河道比降千分之6,南北两岸为拥宪渠,和湟惠渠。

河道特征

河源高程4200米,河口高程1565米,全长374公里,省内干流长73公里,流域面积3286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0.44%。湟水源头叫包忽图河,也叫麻皮寺河,源于包忽图山西端。沿包忽图山西麓南南东流,过海晏县城转南东流,哈利涧河汇入后注入东大滩水库。该段河流河道较宽,河床一般几十米,河水清澈,干流及各级支流构成树枝状水系。出东大滩水库后经巴燕峡入湟源盆地,在湟源县城附近转南东流过扎玛隆峡入西宁盆地,再经小峡至乐都县柳村湾以下3.6公里进入大峡。此段河道宽谷与峡谷相同,以宽谷为主。宽谷处河床一般宽100-200米,西宁市附近最宽达300米左右,峡谷带仅30-50米。湟水较大支流(河长大于50公里)—药水河、西纳河、北川河、黑林河、沙塘川均在此间汇入,其中北川河是湟水最长的支流,黑林河是湟水的二级支流,湟水干、支流之间呈树枝状水系。湟水流出大峡,经乐都县城,穿老鸦峡,过民和县城,至民和下川口与大通河相汇,以下沿甘青省界又南东东流至民和沙河湾村出省境。此段流经青石岭与拉脊山之间较狭长的谷地,河道较为曲折,河床一般100-200米,老鸦峡段仅30米左右。该段除大通河外支流较短,最长的支流—引胜沟仅51.9公里,干流、支流间呈羽状水系。湟水,至乐都境内由树枝状变为扇状,一路款款而行。在乐都区高店镇红庄村(上水磨沟入温口)入境,海拔2062米;在老鸦峡莲花台芦草沟入涅口出境,海拔1825米,自西向东横贯乐都全境。乐都处在湟水谷地,川谷开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于农垦,引湟灌溉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瓜果蔬菜之乡”的美称,是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沿湟台地乐都柳湾等地马家窑类文化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

主要支流

湟水较大支流(河长大于50公里)有:药水河、西纳河、北川河、黑林河、沙塘川均在此间汇入,其中北川河是湟水最长的支流,黑林河是湟水的二级。湟水干、支流之间呈树枝状水系。徨水流出大峡,经乐都县城,穿老鸦峡,过民和县城,至民和下川口与大通河相汇,以下沿甘青省界又南东东流至民和沙河湾村出省境。此段流经青石岭与拉脊山之间较狭长的谷地,河道较为曲折,河床一般100-200米,老鸦峡段仅30米左右。该段除大通河外支流较短,最长的支流引胜沟仅51.9公里,干流、支流间呈羽状水系。药水河,源自湟源县岔石流沟入口以上3公里处的拉鸡山根,西流至哈城后,转向北流至兔尔干,折向东北流至董家庄入湟水。大通河,湟水支流,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又称浩门河,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现今名,以长度与流量论,大通河实为湟水正源。发源于海西州木里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岭。向东流经祁连、门源盆地及甘肃的连城、窑街,穿流于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大通山—达坂山两大山岭之间,于民和县的享堂入湟水,总长554公里。大通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位于北纬36°30’~38°25’,东经98°30’~103°15’之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湟水最大的一级支流。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托勒南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刚察、祁连、海晏、门源、互助、乐都等县和甘肃省的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村附近汇入湟水,后流入黄河。流域形状呈一一狭长带状,北依托勒山、冷龙岭与河两走廊的黑河、石丰河流域为邻,南依大通山,大坂山与青海湖水系,湟水干流地区相连,东隔盘道岭与庄浪河流域接壤。干流全长560.7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河流长464.42公里,主河道平均坡降4.65%。全流域面积15130平方公里。哈利涧河,又称麻皮寺河。源头在海晏县哈勒境以上处。汇申中河、拉拉河,至湟源县城汇药水河。药水河,源自湟源县岔石流沟入口以上3公里处的拉鸡山根,西流至哈城后,转向北流至兔尔干,折向东北流至董家庄入湟水。西纳川河,源头在大通、海晏、湟源三县交界处,上游又名水峡河,经宏克夜、水峡、上五庄等地入湟水。北川河又称长宁川河。长宁川因汉置长宁亭,晋设长宁县而得名。,古名苏木莲河。正源出自大通西北端的克布图牙合,在刚可里河入口以上二十三公里处,先向东流,之后经宝库、峡门,至小业坝接纳西来的黑林河,始称北川河。从源头至黑林河入口处,又名宝库河。流经大通县桥头镇,又纳入东峡河。以上三支流,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均导源于达坂山(宝库河发源于大通、门源、海晏交界处;黑林河发源于大通、海晏交界处的铁迈达坂山一带的黑林山岔;东峡河位于县境东北部,发源于大通、门源、互助县交界的达坂山区)。南川河,《晋书》称麒麟河,昔年有麒麟来游,故名。又称牛心川,有牛心堆存焉。《青唐录》叫青唐水。南川河有二源,源头在湟中县上新庄村的华山,一从湟中县与鹞沟山峡流来,一从湟中县磨石沟峡来,二水相汇,会清水河等水注入湟水。沙塘川河,又名东川河。源出互助峡口以上8.2公里处,南流纳巴扎河(南门峡河),进入市区注入湟水。引胜沟,乃湟水在中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乐都区与互助县交界处,上游主要由大西沟、小西沟、直沟组成,其中大西沟为引胜沟正源,经乐都县城东水磨营穿乐都火车站西、鲁大公路,后在河滩注入湟水,是乐都城镇生活、工农业主要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

水文特征

湟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至10月,8,9月最多。西宁水文站1951-1979年年平均水位海拔2208.17米,历年最高水位海拔2209.99米(1967年8月2日),历年最低水位海拔2206.74米(1979年5月22日)。湟水干流流量从源头向下逐渐增加(见表17)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平均流量56.8立方米/秒,历年最大年平均流量98.7立方米/秒,(1961年)历年最小年平均流量33.8立方米/秒(1966年),极端最小流量0.042立方米/秒(1979年5月25日),几乎断流。干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各水文站的历年最大年平流量与历年最小年闰均流量的比值:海晏2.55、石崖庄3.55、西宁4.59、大峡2.99、民和2.91,以西宁附近流量年际变化为最大。季节变化也比较大,汛期流量一般是枯水期流量的5倍。有春夏两汛,春汛小,夏汛大春汛一般在2至5月,夏汛多在7至10月,尤以8,9月最多。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最大径流量31.1亿立方米(1961年),历年最小年径流量10.7亿立方米(1966年)。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54-1979年的平均水温为8.4℃,最高年平均水温8.8℃(1975年),最低年平均水温7.5℃(1957年)。多年平均水温1至12月份分别是:0.1,0.1,3.3,9.0,12.8,16.2,17.9,17.4,13.8,8.7.2.4,0.1。湟水干流年平均水温从西宁的6.7℃至民和增至8.4℃。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50-1979年平均初冰日期11月14日,平均终冰日期为3月16日,一般不封冻,仅1972年3月3日至3月7日封冻5天,湟水干流初冰日期上游较早,下游较晚。终冰日期上游较晚,下游较早。湟水干流与支流大通河的水沙情况有很大差别。据民和、享堂两水文站资料统计,湟水年平均径流量为46.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为0.24亿吨。湟水干流民和站年平均径流量为17.9亿立方米,径流模数每平方公里为11.5万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050万吨,输沙模数每平方公里为1300多吨,属轻度侵蚀。支流大通河水量较丰,据享堂水文站资料统计,年平均径流量为28.6亿立方米,径流模数每平方公里为18.9万立方米,高出湟水干流64%;沙量很少,只有湟水干流的15.5%,平均含沙量仅1.13公斤每立方米,是一条清水河流。湟水民和(二)水文站1940-1979年的年平均含沙量11.4公斤/立方米,历年最大年平均含沙量26.6公斤/立方米,历年最小年平均含沙量3.19公斤/米‘,极端最大含沙量843公斤/立方米,(1974年7月22日)极端最小含沙量为零(1950年12月2日)。含沙量年际变化也很大1940-1979年的年平均含沙量有增加趋势。含沙量季节变化也大,一般7、8月最高。从上游的石崖庄至下游的民和(二),多年平均含沙量由2.07公斤/立方米不断增至11.4公斤/立方米。

水利工程

调蓄工程

东大滩水库,位于湟水河上游海北州海晏县境内的西岔巴燕河上,距西宁市84公里。青海省最大的调蓄水库。该水库坝址处河道年均流量30立方米/小时,年入库水量0.95亿立方米。该水库于1981年建成,水库设计总库容为28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41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汛为主,兼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不完全年调节中型水库。盘道水库,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共和镇盘道乡,黄河二级支流盘道沟。工程的开发任务是解决生态用水及农田灌溉,兼顾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及及西宁城南区供水,涉及灌溉面积26.62万亩,是湟水河西宁段西南部重要的水源工程。水库为三等中型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兴利库容172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采用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51立方米/秒,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23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0,94立方米/秒。

引水工程

湟水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干流川区的农田水利发展,可追溯至汉宣帝时。他曾遣使赵充国屯田湟中,引水灌溉农田6万余亩。当时为了有利于屯田区的交通,还横跨湟水建桥约70座。至清乾隆年间,湟水两岸已有引水渠道约200条,灌田38万亩。西宁境内从湟水干流引水的有5个万亩灌区,即湟源县南山渠、湟中县团结渠和国寺营渠、西宁市区的解放渠和礼让渠,总灌溉面积约有17.5万亩,占全市水浇地面积的30%。甘肃省境内,有湟惠渠、拥宪渠两个灌区。湟惠渠灌区,位于兰州市红古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建成的自流引水工程。渠道沿惶水的北岸而行,西起河嘴,东至吊庄,灌区分布于徨水北岸的河谷地带的二级台地上,沿河谷串珠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50~1600米之间。辖河嘴、平安、达川3个乡,18个村,人口2.3万,耕地4.3万亩,作物以小麦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11毫米,迫水是灌区的唯一水源,多年平均径沈量50亿立方米,灌区的灌溉历史悠久,至今尚存遗址。迫惠渠为无坝自流引水。自兰州市红古区河嘴子飞石岸下引徨水人渠,上游段基本与惶水并行,经上花庄、下花庄、平安村、过窝连村,渠线渐向北移,过平安乡、复兴村,到达川的幸福村后,湟水注人黄河,涅惠渠仍向东流,过西固区的吊庄,然后流人黄河。全长31.5公里。有各类建筑物197座,其中闸门8座,隧洞9座,渡擂18座,提水泵站51座。支渠35条,共长25公里。引水流量每秒2.5立方米,灌溉面积2.5万亩,其中提水灌溉面积0.86万亩。拥宪渠,位于永靖县西河乡湟水南岸。1949年至1971年多次兴建改建。主要灌溉西河乡8个村的1.42万亩农田。引湟水,引水最1.13秒立方米,自流渠道1长23.6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22万亩。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大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由“一总、两库、三干渠”组成,即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和西干渠。截至2016年,黑泉水库已建成运行,石头峡水库已下闸蓄水,调水总干渠隧洞已全线贯通、北干渠一期干渠工程全面建成,西干渠建前工程正在建设。调水总干渠是引大济湟的“龙头”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为大(2)型调水工程。隧洞全长24.17公里,隧洞洞径5米,设计流量35立方米/秒,工程总投资15.86亿元。

水电工程

湟水下游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开发水电,民国年间曾在西宁附近的一条支流上修建西宁水电站,装机220千瓦,是当时黄河流域仅有的三个水电站之一。截止2017年,西宁市辖区内有中小型水电站45座,其中河道引水式电站32座,渠道引水式电站7座,水库坝后式电站6座。分布在宝库河、北川河和湟水河干流及湟水河支流。石头峡水电站(水利枢纽)是青海省“引大济湟”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龙头水库,也是大通河流域规划的第5座梯级水电站,于2008年7月奠基开工,2014年下闸蓄水 ,2016年并网发电。石头峡水电站(水利枢纽)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乡和青石嘴镇交界处,项目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引水发电系统和厂房组成。其中,大坝高114米,水库总库容9.8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67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100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5亿千瓦时。该工程的建设,满足“引大济湟”调水需求。其远期每年可向湟水流域供水7.5亿立方米,将为青海东部城市群300万人饮水安全及流域工业用水、农牧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提供可靠水源。黑泉水库,位于青海省大通县境内湟水河支流北川河上游宝库河上,距西宁市75公里。是一座以灌溉、城市及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防洪和发电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是青海省“引大济湟”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两个水库之一,工程以灌溉、城市供水及工业用水为主要功能,兼顾防洪、发电。水利枢纽由拦河坝、右岸溢洪道和导流放水洞、左岸灌溉发电洞及坝后电站等组成。水库总库容1.82亿立方米,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最大坝高123.5米,电站装机容量12兆瓦。是引大济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主要由钢筋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溢洪道、导流放水洞、灌溉发电洞及坝后水力发电站组成,工程总投资77625万元。1996年9月12日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8月30日实现截流;2001年11月16日水库下闸蓄水;2002年6月13日3台机组并网发电。关家河滩水电站,位于大通河入汇口下游约2.3公里处的湟水河干流上,枢纽右岸为民和县川口镇,左岸为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电站坝址距西宁市约135公里,距民和县县城约9公里,距红古区海石湾镇约5公里。关家河滩水电站是一座新建的无调节低坝河床式水电站,主要功能为发电,无其它综合利用要求。关家河滩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731米,坝前水位抬高8米,库区回水长度约3.100公里,相应库容约133.4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33.3平方百米,电站利用发电水头8.96米,装机容量18兆瓦(2×9兆瓦),年利用小时4148掌上明珠,多年平均发电量7466万度。工程等别为Ⅳ等小(1)型工程,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由泄冲闸、溢流坝、副坝、主厂房、副厂房、升压站、尾水建筑物等组成。2016年建成。下营房电站、享堂一、二级站,峡口电站、湟水河电站、川口电站等都正在筹建中。金星水电站,电站枢纽距上游湟水河关家滩水电站约4公里,距下游湟水河三级水电站约6.3公里,距民和县城约5.4公里,距省会西宁约125公里,开发的河段位于湟水下游马场垣乡团结村至金星村河段,电站工程位于马场垣乡金星村,河床式水电站,电站设计流量为290立方米/秒,枢纽正常蓄水位1718.5米,设计净水头9米,电站总装2机容量24000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569万度,电站枢纽由拦河坝、泄洪冲沙闸、溢流坝、厂房、尾水渠、重力副坝、护堤等组成。白川水电站,位于永靖县西和镇白家川的湟水河干流上,是《甘肃省湟水河下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意见》中规划的第六座电站,属Ⅳ等小(1)型工程,为引水式电站。电站装机三台,单机容量12兆瓦,总装机容量36兆瓦。电站保证出力7.04兆瓦,装机年利用小时数4277小时,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54亿度。水电站属IV等小(1)型工程,建筑物主要由引水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三大部分组成,于2012年12月份建成发电。湟惠水电站,位于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的湟水河干流上。工程规划采样无调节引水径流式开发,正常蓄水位1625.50米,引水流量为185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12.3兆瓦,安装3台4.1兆瓦的灯泡贯流定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在4568万度,电站主要由引水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建筑物三部分组成。该工程于2009年通过了甘肃省发改委核准批复,工程于2014年开始建设。2015年项目建设单位对电站进行扩容,电站引水流量设计增加到240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增加到22.5兆瓦。湟水水电站,是甘肃省湟水河下游河段水电梯级规划的第五座电站,左岸隶属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王家庄村,右岸隶属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毛洞川村,低坝河床式水电站,装机容量13.5兆瓦(2×6.75兆瓦),保证出力2.73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647万度,额定引用流量196.74立方米/秒,年利用小时数4183小时。

流域概况

地形气候

湟水位于黄河流域西北隅,北界以巍峨高耸的祁连山脉与河西走廊水系相邻,南部以拉鸡山(拉脊山)与黄河干流为界,西隔日月山与青海湖为邻。湟水流域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褶皱带,地质条件复杂,因而水系构造十分独特。流域地貌的主要格局是由北西走向的三条相互平行山脉及其所夹的两条谷地组成,构成了湟水干流与支流大通河两个并行、但自然条件迥然不同的地理景观区。支流大通河位于流域北部,由祁连山及其紧傍的大坂山组成一狭长的谷地,大通河流经其间,上游多沼泽,中下游为高山峡谷,河道长561公里。以两河交汇点计,它比湟水干流还长256公里。大通河流域面积15130平方公里,占湟水流域面积的46%,流域平均宽仅30~50公里。流域内海拔高程为3000~4000米,气候寒冷,林草繁茂,人烟稀少,以畜牧业为主。湟水干流位于流域南部,由大坂山和拉鸡山(拉脊山)两条平行山脉组成一条较宽的谷地,湟水流经其间,流域平均宽60~100公里。两岸支流众多,呈平行对称排列,较大支流有药水河、西纳川、北川河、沙塘川、引胜沟等。北川河流域面积3371平方公里,仅次于大通河。湟水干流谷地,主要地形为黄土丘陵,土层深厚,海拔较大通河为低,气候温和,人口稠密,农业开发较早,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湟水流域属大陆性气候,由于区内地形差异大,气温的时空变化也较大,西宁有句民谚:“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形象地描绘了这一地区的气候多变的特点。流域地势较高,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0.6~7.9℃,七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0~22℃,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大通河可达600毫米以上。

社会经济

湟水及相邻的黄河流域统称“河湟地区”,远古的河湟地区,人迹罕至,春秋战国以后,流域内渐次有羌人和匈奴活动。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晋襄王墓中发现有记述周穆王巡游的竹简五篇,后定名为《穆天子传》。书中有周穆王驾八骏西巡,绝流沙,登昆仑,与西王母瑶池之会的记述,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虞舜之际有王母部族,汤灭夏之后西迁至“昆仑丘”,大略为祁连山以南及青海湖北岸。东汉班固称:金城郡“临羌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在羌人、匈奴之后,汉族、鲜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和土族,先后涉足祁连山之南的河湟地区,作为统治民族的汉、藏、蒙政权还在这里设政建制,开始了对河湟地区的政治经营和农业灌溉系统的利用。湟水处于黄河左岸,位于青海省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湟水流域包括西宁市及周边海晏、湟源、湟中、大通、互助、平安、乐都、民等县市,及甘肃省兰州市西部部分地区,青海省的湟水流域作为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工业和农业总产值等在全省均占有较大比重。截至2011年,流域总人口330万,占青海省人口的60%。其中城镇人口105.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20%,城镇化率37.5%,是青海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是青海省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多民族聚居地区。流域土地面积1947.36万亩,其中耕地339.91万亩,园地2.23万亩,牧草地709.6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6.7万亩。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14万亩,大牲畜年末存栏36.3万头,肉类总产8.5468万吨。地区生产总值173.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64元。甘肃省的湟水流域,涉及兰州市、武威市、临夏州等7个市(州)。 兰州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1.89万人,常住人口369.31万人,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历史比较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工业基础良好,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点支持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国家在“一五”、“二五”期间156项比较重大的项目有13项在兰州布局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现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是全国9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2017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25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7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881.74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580.34亿元,增长7.2%。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总面积3.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51万人、乡村人口110.02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境内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201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39.58亿元,工业增加值65.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23.6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51.3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6元。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220万,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也是文成公主进藏时的途经之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砖雕、河州贤孝、保安腰刀煅制技艺、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五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命名为“中国砖雕文化之乡”。2017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23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80元。

生态保护

小水电对湟水河的环境破坏相当严重,也造成了水体污染,并严重影响了整个流域的生态景观。特别是引水式水电站通常使用引水渠将河道里的水引走,在水位较低的位置进行发电。河水在发电后流回下游河道。近十年,此类小水电饱受环保人士攻击,因为其大量从河道引水,通常致原河道缺水甚至干涸,河中鱼类等生物无法生存,泄水清淤还会严重影响水质,导致下游河道水量小,河流自净能力变差。2015年春季,金星水电公司开闸泄水排沙,部分底泥及沉积物随排水流入湟水河下游并进入黄河,引发兰州发生自来水异味事件,影响巨大。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青海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湟水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决定关停湟水流域小型水电站,从2013年3月开始,严禁建设新的小水电。西宁市关停流域西宁段朝阳、湟乐、响乐等20余家小水电站。2011年起湟水截流一律不再批建水电站使湟水河西宁段环境和水体大为改观,一举解决了困扰西宁多年的水污染状况。2015年兰州自来水异味事件之后,兰州市、海东市签署跨界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就跨界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工作达成一致。并制定实施方案加大跨界污染防治力度,意图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