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城城址
古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四垣周长约5公里。现存城墙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存为数不多的早期大型城垣之一。共城城墙据实测,西墙长1300米,北墙长1200米,南墙长1200米,东墙沿东石河南行长1300米,城围长5000米,共城总面积约156万平方米。这座共城城墙,全部分层夯筑,有圆夯,椭圆夯,平夯。经过实地考察测量,发现夯土大都是圆夯窝。共城北半部城墙的基槽牢固地坐落在地面石头上,稳如磐石。
城墙现断续残存,东墙南、北两端各存200米。北墙东、西两端计约800米,西墙北段约200米,南墙东段约300米,残高一般6米,墙基宽40米,顶宽10米左右。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断面很厚,这可能是为防御北面太行山特大山洪暴发时的冲击。共城东南面那段城墙保存得比较完整。共城遗址的城墙上,主要是红粘土、黑土、黄土、白土,还有三花土。
解放前,在共城东南角的文昌阁一带曾进行过三次古墓挖掘,共发现了52座战国墓和4座车马坑。1950年秋,新中国第一次大型考古又选择了共城,共发掘了53座商代墓、27座战国墓和1座车马坑。出土了战车、兵器、青铜器、战国钱币等数量丰富的随葬品,出土文物中,当属吴王夫差剑最为珍贵。这一带的商周到战国古墓群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共城城址不仅见证了西周厉王时期“国人-”、“共和行政”的那段历史,而且还包涵了“共和元年”“共和制与民主制政体”等诸多历史信息,成为中国及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石。同时,还是研究周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我国早期城市建制的珍贵实物资料。其在国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日本等国也有深远影响。
1970年2月,共城城址被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遗址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城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沙依巴克区 1西山老君庙
- 沙依巴克区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沙依巴克区 3乌鲁木齐红山公园
- 乌鲁木齐县 4苜蓿台
- 沙依巴克区 5中国彩棉科技园
- 头屯河区 6雅马里克山
- 天山区 7新疆民街民俗博物馆
- 水磨沟区 8水磨沟景区
- 米东区 9红山
- 天山区 10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 新市区 11乌鲁木齐植物园
- 天山区 12新疆大学
- 新市区 13新疆地质博物馆
- 乌鲁木齐县 14东白杨沟
- 天山区 15乌拉泊古城
- 乌鲁木齐县 16亚欧大陆地理中心
- 乌鲁木齐县 17一号冰川
- 天山区 18陕西大寺
- 乌鲁木齐县 19水西沟滑雪场
- 乌鲁木齐县 20乌鲁木齐县白云国际滑雪场
- 乌鲁木齐县 21菊花台
- 乌鲁木齐县 22新疆乌鲁木齐县南山牧场
- 乌鲁木齐县 23乌鲁木齐照壁山
- 天山区 24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
- 乌鲁木齐县 25乌鲁木齐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