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两代的东都城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在洛阳营建东都,驱使役丁200万,历时一年建成。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此40余年,武则天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东都,东都的地位仅次于长安。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毁于战乱。195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城址进行全面的勘测,1959年对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
故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筑成,基址宽15~20米。城的平面呈方形,东城墙长7312米,南城墙长7290米,西城墙长6776米,北城墙长6138米,墙下有石板砌成的下水道。城垣的四面共开辟有8座城门,南墙定鼎门城门遗址宽28米,东西两门宽7米,中门道宽8米。城内街道纵横相交,宽窄相配,由街道分割成众多的里坊,形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定鼎门大街是城的主干道,残留遗迹宽达121米。根据《唐六典》记载城内分布有103坊,现已探明的有64坊。坊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500~580米不等,每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墙的正中辟有门,坊的正中设有十字街。城内还设立三市,三市是全国著名的贸易市场,以南市最为繁华,市内纵横街道各有3条,四面各辟有3门,交通十分的便利。
宫城在廓城的西北角,东墙长1275米,南墙长1710米,西墙长1270米,北墙长1400米,墙基宽15~16米。宫城的东南角有东宫,自为一城,东西长330米,南北长1000米。东城之北有含嘉仓遗址,长725米,宽615米,面积43万多平方米。城内粮窖密集,现已探出259座,其中在第160号粮窖中保存了50万斤炭化了的谷物。含嘉仓是当时官府的大型储粮仓。
围绕在宫城东、南、西三面的皇城,是皇室府第及百官衙署的所在地,城垣边长1670米,墙基宽14~16米,内为夯土筑成,外加砌砖。城的四周开辟有门,一门三道,上架过梁式建筑,其上再建门楼。正中门道为皇帝出入的专道,左右两道是常人用道。
东都城的西边还有隋大业元年(605年)修筑的西苑,周长200里,造山围海,殿0台,极尽奢靡。上阳宫是皇帝的听政之所,以水分为东西两宫,两宫之间飞架虹桥,以通往来。唐代的著名诗人王维有“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的诗句。
此城的布局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日本、朝鲜的都城大都仿照此城构筑,影响巨大。(国家文物局)
隋唐洛阳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东胜区 1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
- 准格尔旗 2准格尔召
- 伊金霍洛旗 3朱开沟遗址
- 伊金霍洛旗 4成吉思汗陵
- 鄂托克旗 5鄂尔多斯阿尔寨石窟
- 准格尔旗 6寨子圪旦遗址
- 乌审旗 7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
- 杭锦旗 8城川城址
- 准格尔旗 9十二连城城址
- 杭锦旗 10霍洛柴登城址
- 达拉特旗 11释尼召旅游景区
- 鄂托克旗 12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
- 伊金霍洛旗 13铁马金帐群雕
- 东胜区 14鄂尔多斯世珍园
- 乌审旗 15察罕苏力德旅游区
- 杭锦旗 16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
- 东胜区 17九城宫生态园
- 达拉特旗 18昭君城
- 达拉特旗 19鄂尔多斯恩格贝旅游区
- 伊金霍洛旗 20苏勒德祭坛
- 伊金霍洛旗 21巴音昌霍格草原
- 乌审旗 22巴图湾景区
- 杭锦旗 23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度假区
- 伊金霍洛旗 24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
- 伊金霍洛旗 25八白宫宫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