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城东五里许有一座山,名曰龙山,山并不高峻,却依傍在丹江畔。因其地势高耸开阔而又居东方,每当旭日初升时漫山披金,似煅物从炉中出,山脚的江水闪耀着银鳞,蔚为壮观,故而《商州志》将“龙山晓日”列为商州十景八观之首。在东龙山上,有两座青砖筑成的高塔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沧桑依傲然耸立其上,几百年间或许也曾有晨钟暮鼓围绕相伴,而今只留两座木门紧闭的古塔遥遥相望。
- 中文名称
- 龙山双塔
- 地理位置
- 商洛市商州城区
- 气候类型
- 暖温带向亚热带过度
- 开放时间
- 2008年1月1日
- 门票价格
- 龙山双塔
龙山双塔初探
站在商洛市内向东望去,可见两座塔相伴而立,且高度一致。但其实,这两座塔并不在一处,一座位于原商州师范操场,俗称前塔;另一座位于后面的坡塬上,名曰后塔。前塔八面九级,塔体各级均由青砖迭砌出檐,檐下有菱角牙子,一到四级还有卷洞门窗间隔分布于塔体;第一级檐下一周有花、草、兽砖刻图案点缀其上,每一面有十一块,总共八十八块;第五级每面各镶有砖刻八卦图一幅;每级逐层减砖内收,塔顶为一朵二瓣盛开的莲花,花心内含有一葫芦形塔刹,整个塔高30余米。后塔则有七级近20米,建筑形制基本与前塔无异。虽然前塔与后塔相差10余米,但站在城内高处向东眺望,双塔却高矮相等,浑然无异,这当然是由于地势差异的缘故,然而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匠心别运和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高超。
对于龙山双塔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三种不同版本的传说。一说是在上古时期,圣明的舜王出巡天下,不幸崩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闻讯大恸,急忙驾起一条青龙,奔往湘江赴葬。不想飞至商州上空,二女泪尽而逝。青龙便化作一座苍山,依坟墓而卧,这即是现今的东龙山。但主仆们的一腔幽怨难以抒发,从此后便朝朝暮暮吞吐丹江之水,惟愿以碧波祝祷舜王的在天英灵。地久天长,遂使龙山沿水之壁,尽成缝罅。后人为了纪念这两姐妹,就修了双塔。另一说则是前一传说的演绎,说是青龙化作苍山之后就整日把头埋在江水之中喝水。居住在岸边、靠这滔滔不绝的江水繁衍生息的村民眼看着河水一天天少去,人们便修了一座塔企图压住青龙的头,不让它再喝水,后来又怕一座塔压不住,就在脖子上又修了一座塔,便是位于后坡塬上的后塔。还有一个说法跟玄奘去往西天取经有关,是说在唐太宗的时候,玄奘去西天取经,回来时经书由两只仙鹤驮着,飞至商州上空时,仙鹤因路途遥远累死在这里。唐太宗为纪念两只仙鹤遂下令修建了双塔。
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龙山村年过六旬的文书陈英康是土生土长的塔下原住村民,对于修建双塔历史典故,陈英康也给出了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两座塔的传说,我也是听上辈的人讲的,大概是说明朝万历年间,州城里要修筑城墙,但砖块要从120多里的丹凤商镇和龙驹寨运来,苦于没有交通运输工具,为省工省力,聪明的役夫便东起龙驹寨、西至商州城,列起一字‘长蛇阵’,摩肩接踵,手把手地将砖块从丹凤递到商州。由于战线太长,首尾难以呼应,前面砖已经够了可后面还在传递,等消息传到龙驹寨,商州的青砖已多出50余万块。于是,当时的商州知府便利用这多出来的青砖修筑了两座塔。”陈英康说,传说的真假已无从考究,但这两座塔确实是明朝的古建筑,属于风水塔,表达了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也为商州城增添了一丝古朴、神秘的气氛,更是“龙山晓日”的点睛之笔。原商州区博物馆退休干部鱼述华认为,上述三种传说虽然流传甚广,但无历史证据,而《续修商州志》所载知州王以孚建塔为“补风气”的说法不无道理。大意是说城周三面环山,唯东侧空旷,筑建挺拔俊秀的双塔正好补虚为实,并为商州增添了景色。
丰厚的文化底蕴
“东龙山,拐个弯,龙山双塔戳上天,龙梁上面高架板,男女老少坐一滩,狗娃咪,吹得欢……”这是广泛流传在东龙山一带的一首童谣,反映了龙山双塔下勤劳朴实的村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歌谣里提到的狗娃咪,是东龙山特有的一种陶制哨子,“狗娃”是指泥捏成的小狗,而“咪”在当地方言里是哨子,因其形制多以小狗的造型为主,故称“狗娃咪”。
陈伍斤、张淑惠老两口是东龙山村为数不多还会捏制狗娃咪的老艺人。陈伍斤说,捏狗娃咪的土必须是东龙山阳坡产的红胶土,醒好的泥如面团般光滑柔韧,别的地方的土是不会有这种粘性的,烧制的时候也会裂开。醒好泥后取一小块泥团,搓成小拇指粗的泥条,这儿捏两下,那儿捏几下,“狗娃”的头、腿,顿时就有模有样了,然后,拿一根前端尖细、后端圆溜的光滑木棍在狗娃脖子后、肚子上捅出两个洞,前后用不了一分钟。别看陈师傅随便就那么一捅,其实洞的位置和角度关系到狗娃咪会不会“叫唤”。陈伍斤说,这全是经验活,一般的师傅捅好洞后会顺便放到嘴边试一下,但有经验的老艺人根本就不用试,随便一捅都能保证百分百吹响。问起陈师傅的诀窍,陈师傅说:“只要使得上面的洞和下面的洞垂直就行了。”捏好的狗娃咪泥胚晾干后,等烧火做饭时,把它撂进灶膛里,饭熟了,狗娃咪也烧成了,趁热用松香一涂,通体乌黑锃亮,煞是好看。
东龙山人捏制狗娃咪的源头没有人能说清,大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陈伍斤是小时候跟母亲学会的,母亲享年86岁,在世时曾说,当年嫁到陈家就跟婆婆学了捏狗娃咪。陈伍斤也是听老人传说,清朝时期就有狗娃咪在庙会上出售,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他经历过的狗娃咪的兴盛时期,那时村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会捏狗娃咪。由于狗娃咪是最“高级”的玩具,能卖钱,村道上摆满了村民自制的各式各样的狗娃咪,吸引得各地的“货郎担”前来购买后再走街串巷兜售。“可以说,那时候卖到全国各地的狗娃咪都是从咱东龙山流出去的,堪称是‘狗娃咪之乡’。”
陈伍斤现在还记得,1975年春节前,他和母亲忙着捏狗娃咪,一晚上能捏几百个,一个卖2分到5分钱不等,“那年春节赚了三四百元!”这可是一大笔钱——那时候,一匣洋火才2分钱,一个蒸馍也就5分钱。回忆曾经红极一时的狗娃咪,陈伍斤感慨万千,这项带着远古文化积淀的民间艺术眼看就要后继无人了。“现在娃娃们的玩具太多了,没人再稀罕这看上去土气的狗娃咪了,也没人再愿意学了,就连我自己也转行做了泥瓦匠。”陈英康说,东龙山狗娃咪已经申请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里也曾研究过对狗娃咪进行包装、设计,但碍于没有财力和人才的支撑,这个计划就被搁浅了。
塔下让人扼腕叹息的还不止狗娃咪一项。陈英康介绍,在原商州师范学校的院子里,曾有过东岳庙、娘娘庙和尧女墓,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历史的尘埃。距东龙山村不远处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龙山遗址,这是一个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五个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跟狗娃咪很相似。2006年5月25日,东龙山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至汉时期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与开发并重
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龙山双塔依旧岿然不动地屹立在州城之东。原属商州师范的学校现今成了商州区中学的东校区,前塔所在的操场被拆得满目狼藉,四周连个隔离的栅栏也没有,塔第一层的小木门也是破旧不堪。由于年久失修,塔基和塔身均有严重的损毁,塔身上有细碎的裂纹,墙砖上时而可见“某某到此一游”、“某某与某某定情与此”的刻画。陈英康曾在下地劳作时见有人用钢钎撬过塔基的砖石,“当时我把那人赶走了,但由于塔没有专人看管,难保不会再遭破坏。”陈英康说,1983年夏天,省文物局曾拨款两万元,由当时的县博物馆负责监修。五月动工,同年十一月竣工,历时七个月,将当时塔体的裂隙、缺砖及塔内楼板、楼梯修葺一新,又对塔基做了加固处理。
双塔虽然作为“商州八景”之首,但却并未将其魅力更多的展示于人,除了平日有领导视察或是重大活动时才打开塔门参观,平时游玩的人只有围着塔干转了,就连长期生活在周边的村民也说,每天都能瞅到双塔,但谁也不知道里面究竟长什么样。龙山村的谢艳艳告诉记者,自己小的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以为门前的塔就是雷峰塔,也想象着塔里面关着美丽善良的白娘子。
难道长久生活在塔下的村民都没有过利用龙山双塔发展旅游业的想法吗?陈英康坦言,当年修建丹江公园时,村里的能人曾有过将江滨大道、丹江公园、静泉山与龙山双塔结合起来,连为一体,不再使龙山双塔孤立一旁,也增添了其他景点的观赏性。也有人提议将双塔内外重新翻修后,将塔对外开放,塔内开展古代及当代名人书画展、伟人的传奇故事、反对封建迷信宣传活动、文人创作基地等活动,使之成为文化集散地,供子孙后代游赏,让骚人墨客吟咏描摹,千古永垂。陈英康说,其实双塔之间曾有东岳庙,前塔的西北角还有娘娘庙,不过在历史沧桑中都尽数湮没了。如果真的要开发龙山双塔,可以将东岳庙和娘娘庙依以前的建制加以恢复,重复从前农历三月二十八赶庙会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