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周陵
首页  > 陕西  > 咸阳   »  周陵景点介绍

周陵

周陵
周陵是西周文王、武王的陵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1957年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周陵
地理位置
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周陵中学内
开放时间
09:00 - 18:00
门票价格
15元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陕西省咸阳市

简介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6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周陵中学内。传说为周文王、周武王陵。周文王陵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的碑石。陵北100米处为周武王陵,底部周长285米,高12.3米。两个陵丘保存基本完好,献殿、木牌楼经过修葺和彩绘。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陵园内现遗存有周文、周武陵各一座,木牌坊一座,献殿两座、配殿两座及宋以后历代皇帝祭祀周陵碑石40余通。陵园以西2000多株古柏,郁郁葱葱,蔚为壮观。 周陵是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园,位于咸阳市东北渭城区周陵镇周陵中学内,现存有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各一座,木牌坊戏楼一座,献殿一座,配殿一座,历代帝王祭祀碑石40余通及姜太公等西周陪陵墓等,是我国御制祭祀碑文最多的陵园,为“咸阳八景之一”,有“小碑林”之称。两个陵保存基本完好,献殿、木牌楼经过修葺和彩绘。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以西2000多株古柏,青翠森森。近年以来,当地政府对周陵进行了全面整修翻新,开发旅游资源。重修围墙,整修在殿、登陵踏步和碑楼,翻修东西碑廊和配殿,泥塑彩绘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像,对文王、武王陵和陵园进行绿化等工程。

源流

周文王和周武王,以他们继承和发展周族先祖后稷(后稷生不窟)和公刘开创的农耕文化及翦灭残暴的商纣政权的功绩,不窟(ju)丢了农官后来到戎狄之间(今甘肃庆阳),带领周人从事农业,不窟(ju)死后葬于周祖陵(在今天甘肃庆城),公刘时代,周人部落东进南下,进入关中,使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三千多年以来,中华土地上的各族政权,无不对他们尊崇备至。文王、武王、周公等人也就成了华夏子孙共同崇拜的偶像,受到各代人的以祭祀方式表达的敬仰和怀念。日久天长,祭祀方式也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庙祭到陵祭的演变。(一)庙祭。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在洛阳寻找周的后裔,找到一名叫姬嘉的人作为周室的继承人。赐给他土地三十里,民三千户,封他为周子南君,世代在这里祭祀周人的祖先(地在今河南汝州市)。《史记·周本纪》载:“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史记·孝武本纪》载: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 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姬嘉之孙姬延年进爵为承休侯。此外,《汉书·地理志》和《汉书·郊祀志》记“湖(地在今河南省灵宝之西),有周天子祠二所”、“虢(今陕西宝鸡县虢镇),有黄帝子,周文武祠”。以上所记的两处周文王、武王祠,一在关中以西的虢,一在关中以东的虢。东汉后期,在汉家陵阙衰落的同时,被曹丕所说“人以为”的周文王陵、武王陵却在民间被尊奉起来。此后,有了《魏书·地形志》所记的“石安县有周文王祠”。北魏时,长安的州牧和郡守常祀周文武庙。延兴四年(474年)四月,魏孝文帝派东阳王拓跋丕在长安祭周文王和周武王庙,算是秦汉以后对周文武王的最高规格的祭祀。唐贞观、显庆、天宝等年间,均祭周文王于丰,祭武王于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束力周文王、武王祠宇,在咸阳者,宜令有司精加修饰(《文献通考》)。”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东汉以后,官方对周文武王的祭祀,有的在渭北的咸阳,有的在渭南的长安;唐代中后期,也有了由渭南向渭北转移的趋势。(二)陵祭。咸阳原上的周文武陵,从发生祭祀到现在,已有约1800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由东汉末到五代末,即公元220—960年。这700多年里,是“俗名”阶段。在此阶段内发生的祭祀活动,只能是民间的祭祀活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不排除官祭的可能。第二阶段,由北宋初开始,是官方在咸阳祭祀周陵的阶段。宋开宝六年(973年)创立的《大宋新修周武王庙碑》(此碑现存咸阳市博物馆)记载:“我皇所以览虎观之史籍,披职方之图志,丰邑故地,得其旧陵。因命守臣,躬往省视:乃曰陵寝如故,而荒榛之路弗禁於樵探;庙宇甚陋,而牲牢之奠无闻於俎馔……”该馆还存有同年刻立的《大宋新修周康王庙碑》一通。宋王朝决定对周文、武王陵“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祠以太牢”(《宋史·礼八》)。金代,在京兆府(未著详址)对周文武王三年一祭。《元史》无周陵祭祀之记,官祭只有河南汤阴故久里城(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之处)的周文王祠和陕西岐山的周公庙。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人勘察咸阳的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汉高祖、景帝、武帝等陵。发现诸陵的陵寝被盗发者掩埋好,陵丘被破坏者填补好,陵庙被拆损者修葺好。每陵设陵户五人守视,每三年,朝廷出祝文、香帛,周陵传制遣太常寺乐舞生及有司前往陵前致祭。陵庙所在地的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即夏历二月和八月的前十天),择日致祭”。清代至民国,在明代祭祀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祭祀范围:由周文、武、成、康四王扩大至周公、太公、毕公等王公陵墓。其次,因咸阳境内陵墓太多,祭祀任务由附近各县分担。其中周文、武陵和周公、太公墓由咸阳分祭;成王陵由周至分祭;康王陵由户县分祭。周陵的陵园,在明、清多次重修的基础上,经过1929年、1934年两次大维修和扩充之后,柏林环绕,殿屋辉映,在 郊原营造了可与山东孔林相匹的、被称为“咸阳祭周,曲阜祭孔”的祭祀和游览胜地。

考证

纠结的周武王陵提起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陵,记者立即想到了曾经去过的渭城区周陵。翻开一些介绍帝王陵的书,也将周武王陵定位在周陵,但一接触专家,他们则说,这是一讹传。“不是周陵已是定论”“咸阳北原周陵里肯定不是周武王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学理告诉记者,战国之前,君主埋葬时“不封不树”,其意就是墓地不封土堆,不种树木。而周陵有高大的坟丘,称其为西周君王的陵墓,显系讹传。他认为周陵里所谓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应为秦惠文王与皇后的合葬陵园。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辑的《陕西省帝陵档案》,所传的周武王陵封土呈圆丘形,底径66——68米,高17.7米,陵顶海拔495米。“咸阳以北毕原上坟丘很高的所谓‘周王陵’,是出于后人的张冠李戴。”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宽生前就指出,从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来看,中原地区最初墓葬没有坟丘。中原地区坟丘式墓葬开始于春秋晚期,普遍推行在战国时代。“光一有封土,就说明周陵的时代已经晚于西周。”咸阳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岳起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认为,周陵里传说的周文王陵实为秦惠文王陵,周武王陵为秦悼武王陵。他们在2000年出的《帝陵史话》中还认为,周陵附近传说的周成王陵应为汉孝平王皇后陵,周康王陵应为汉孝元皇后陵,周共王陵应为汉成帝妃子班婕妤陵。唐代已经辨正“千多年来,人们把秦陵误传为周文王、周武王陵,几经订正,又几经讹传,后汉人误,三国人订正;晋人误,南北朝订正;唐人再订,宋人再误。”王学理说,说周陵不是西周陵,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唐代学者已经做过辨正。《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提到:“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公葬于毕……皆无丘垄之处。”东汉崔寔《政论》称:“古者亩墓而不坟,文、武之兆(墓地),与平地齐。”三国《皇览》(《史记·秦本纪》集解引)说:“秦武王冢在扶风安陵县西北毕陌中大冢是也,一以为周文王冢,非也。”唐《括地志》(《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也说,:“秦武悼王陵在雍州咸阳西十里,俗名周武王陵,非也。”《皇清经解》引清代学者孙星衍《毕陌毕原考》称:“毕陌在渭水北,秦文王、武王所葬,即今咸阳之陵,先诸书甚明,其误自宋人始。”解放初,北京大学阎文儒教授考证后著文称“周陵实秦陵也”。考古钻探找到证据“中国墓葬形制有一定规律,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特点。”岳起说,过去人们说周陵不是西周王陵,但拿不出证据。咸阳市考古研究所2001年通过钻探,探明了传说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周共王陵墓道的数量和形制。初步判断其为战国时期。2003年,咸阳市修建通往机场的迎宾大道时,在周陵西边发现了一道南北向壕沟。他们发掘后认为这可能属于周陵的西围沟。2004年,他们通过钻探发现周文王和武王陵有一个统一的长方形围沟,在周共王陵也发现了围沟。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王陵的一个典型特征和流行做法。在周共王陵周围还发现瓦片多以饰细绳纹的秦瓦为主。最近几年咸阳市考古所和省考古院两家在周陵围沟内钻探出200多个小的陪葬墓,钻孔里带出一个铜镦,即兵器柄套,是错银的。错银工艺流行于战国晚期。“周陵完全可以确定是战国秦陵,但至于是谁的陵,说法不一,都是推论。”岳起认为,传说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是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永陵,而传说的周共王陵,为秦惠文王及其夫人的公陵。周武王陵会在何处本来以为周武王陵就在眼前,可是让专家一否定,没有了着落。周武王陵会在何处?史料记载周武王“葬于毕”,这个“毕”在哪里。刘庆柱在《帝陵史话》一书中提到,关于“毕”地,一说“毕”在丰镐东南,即今西安市西南郊一带。此地唐代墓葬出土的墓志记载其地为“毕”。另一说“毕”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此地中古时代始称“毕”,据传为毕公封地。“西安有毕原,咸阳原过去也叫过毕原。”岳起说,把咸阳原叫毕陌原,是隋唐以后的叫法。咸阳原叫法本身就不统一,还有叫延原、石安原的。这里有小概念和大概念的关系问题,现在不知道它说的是哪一块。记者在周陵采访时,还有当地群众把咸阳原叫毕郢原。周陵文管所所长张俊辉说,郭沫若著的《 中国历史稿地图集》中《西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图清楚标明“毕”在咸阳原上。“现在在咸阳原上也发现有高等级的周代墓葬,但考古证据还不充分,未做定论。”岳起透漏。王学理坚持认为,西周王陵所在的“毕原”就在“镐东南社中”,大致范围在长安区韦曲北边的原上。西周人绝不会北越渭河,爬上咸阳原,把周王埋在“毕陌”。

实用信息

最佳旅玩时间每年的4-6月和9-10月春夏、夏秋相交之际,咸阳气候温和,多晴天,气温较适中,可以更好的领略关中风采。穿衣指南咸阳是座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季温度在15℃左右,穿衬衣+毛衣即可;咸阳夏季较热,温度在32℃左右,穿短袖短裤,做好防晒措施;秋季在20℃左右,雨水较多,带好雨具;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在0℃左右,最好穿上羽绒服和厚棉衣,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风俗禁忌在咸阳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很多关中民俗被很好的保存和流传下来,秦腔、弦板腔等一些古老的剧种至今仍可在咸阳听到。热闹的社火表演仍会在春节时热闹的上演,咸阳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将古老的民俗传承下来。
  秦腔:秦腔是咸阳的主要剧种,以关中方言为主,分板式和彩腔两部分,各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两种声腔组成。苦音是秦腔最具特色的唱腔,激越高亢悲壮,而欢腔则喜悦欢快明朗。
  弦板腔:又叫板板腔,是咸阳的主要剧种之一,作为皮影的形式演出,由主要伴奏乐器“弦子”和击鼓乐器“板子”而得名。
  地故事:又叫跑故事、社火,一般在春节至元宵期间表演,用大鼓大锣和铙钹作音乐伴奏,挨家挨户地表演,表演内容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时事等,在一片热闹的烟火爆竹声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节日氛围。
  十八罗汉:由旧时的求神祈雨活动演化而来的农闲节庆时的民间社火活动,表演由9个精壮的汉子和9个幼童分别装扮成大罗汉和小罗汉完成,共十八种套路。在游走于各村庄时,十八罗汉会配合着敲锣打鼓雄浑的背景声音来变换表演方式,
  竹马:在2月祭祀药王庙会时表演,演员在11-13人之间,前有一人引马,后有两人断马,中间10匹马。表演共有80多种图案,程式分为五类:出马,单出马,出双马,游灯和双出场,配合陕西民间乐器,来进行不同情绪的表演,十分生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