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太上皇陵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七月,汉太上皇在栎阳宫去世,“葬万年”。“万年”是吉祥语,高祖以此作为太上皇的陵名,“万年陵”亦称“太上皇陵”、八角冢。《三辅黄图》记载:“高帝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其陵东者太上皇,西者昭灵后也”。即在今富平县吕村乡姚村与阎良区铁西铣沟交界处,高12米,边长28米;昭灵皇后(汉高祖刘邦之母)陵高4米,边长8米,位于皇陵西北120米。
昭灵后为刘邦之生母。高祖五年时,“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汉 书·高帝纪》)。吕后七年,又“尊昭灵夫人人曰昭灵后”(同书《高后纪 》)。刘媪在刘邦兵起时已死于陈留小黄,并葬在小黄,后亦起陵庙于小 黄。这在《汉旧仪》中有明确记载。如淳、晋灼注《汉书》时也曾引用。 《高帝纪》十年,如淳曰:“《汉仪注》:高帝母兵起时死小黄北,后于 小黄作陵庙。”晋灼曰:“《汉仪注》先媪已葬陈留小黄。”由于昭灵后 的陵庙寝园在陈留小黄,不与太上皇合葬万年陵,所以在《汉书》中多处 单独提及昭灵后寝园,有的还和太上皇寝园庙相并出现。如《元帝纪》:建昭五年“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园庙、原庙、昭灵后、武哀王(高祖 兄)、昭哀后(高祖姊)、卫思后(戾太子母)园。”竟宁元年“三月,罢孝 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武哀王、昭哀王寝园。”《韦贤韦玄成传》记载 更明确:“而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卫思后、 戾太子、戾后各有寝园,与诸帝合,凡三十所。……至元帝时,……丞相 玄成……等七十人皆曰:……臣等愚以为宗庙在郡国,宜无修,臣请勿复 修。奏可。因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 祠,裁置吏卒守焉。”《西汉会要》(卷十九)寝园条,亦记西汉寝园共三 十二处,其中有昭灵后寝园和孝文太后寝园、孝昭太后寝园、孝宣许皇后 南园等,而没有其他和皇帝合葬的诸后寝园。据《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所云,东汉章帝时犹“遣使者祠昭灵后于小黄园。”所以,昭灵后不葬 在万年陵,在陈留小黄自有陵园庙寝是清楚不过的了。从万年陵的合葬墓形制、位置等来分析,该墓亦不合刘邦生母的身份 。太上皇陵封土夯筑,四底边长皆68米,高17米,四条墓道。合葬墓封土 未予夯打,底边东西长22、南北宽26米,高仅8米。唯墓北总部正中有一 条墓道,长41、宽6—20米。两墓形制、大小都很悬殊。在陵园中,太上 皇墓居中,而合葬墓位置紧挨陵园北墙,墓道已在陵园之外。综合 考察西汉其它帝陵中帝、后墓形制和关系,该墓墓主身份明显不及其他皇 后,决不能是太上皇正妻、刘邦高皇帝生母之昭灵后。
《汉书·高帝纪下》: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如淳、晋灼即 予否定是昭灵后,认为“不得有太上皇后崩也。”而李奇注:“高祖后母 也。”。按常理言,在皇帝妃妾成群的封建社会里,太上皇也不会独有元 配昭灵后而鳏居以终的。由此推测,万年陵的合葬者应是太上皇之后妻, 为配食太上皇而葬于此的。
- 中文名
- 万年陵
- 外文名
- Wan Ling
- 地理位置
- 栎阳故城之西北
- 性 质
- 汉太上皇的陵园
- 宽
- 10—35米
简介
万年陵是汉太上皇的陵园,它位于栎阳故城之西北。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栎阳故城进行勘察试掘的同时,对该陵园也进行了调查和钻探,收获颇丰。由钻探得知,太上皇陵在覆斗方形的封土下,墓坑四边正中各有一条斜坡墓道,以东墓道最为长大,长达82米,宽10—35米。 这证实了《皇览》所谓:“汉家之葬,方中百步,已穿筑为方城,其中开 四门,四通,足放六马”(《后汉书·礼仪志下》注引)的记载不妄,因而 也说明太上皇是按帝礼葬的。太上皇陵西北120米另座落一座合葬的后妃墓。陵园的东、南、北三面发现地下有墙垣遗迹,基本上把太上皇陵墓和 后妃墓包围在内,这大致和长陵帝后共一陵园相仿,反映了西汉初年的陵 园制度。墓主
这座落于太上皇陵园的墓墓主是谁,也就是说,谁是太上皇陵的合葬 者?《三辅黄图·陵墓》汉太上皇陵条云:“其陵在东者太上皇,西者昭 灵后也。”调查报告亦从此说。可是这说法似与历史事实相悖,尚需斟酌 的商榷。昭灵后为刘邦之生母。高祖五年时,“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汉 书·高帝纪》)。吕后七年,又“尊昭灵夫人人曰昭灵后”(同书《高后纪 》)。刘媪在刘邦兵起时已死于陈留小黄,并葬在小黄,后亦起陵庙于小 黄。这在《汉旧仪》中有明确记载。如淳、晋灼注《汉书》时也曾引用。 《高帝纪》十年,如淳曰:“《汉仪注》:高帝母兵起时死小黄北,后于 小黄作陵庙。”晋灼曰:“《汉仪注》先媪已葬陈留小黄。”由于昭灵后 的陵庙寝园在陈留小黄,不与太上皇合葬万年陵,所以在《汉书》中多处 单独提及昭灵后寝园,有的还和太上皇寝园庙相并出现。如《元帝纪》:建昭五年“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园庙、原庙、昭灵后、武哀王(高祖 兄)、昭哀后(高祖姊)、卫思后(戾太子母)园。”竟宁元年“三月,罢孝 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武哀王、昭哀王寝园。”《韦贤韦玄成传》记载 更明确:“而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卫思后、 戾太子、戾后各有寝园,与诸帝合,凡三十所。……至元帝时,……丞相 玄成……等七十人皆曰:……臣等愚以为宗庙在郡国,宜无修,臣请勿复 修。奏可。因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 祠,裁置吏卒守焉。”《西汉会要》(卷十九)寝园条,亦记西汉寝园共三 十二处,其中有昭灵后寝园和孝文太后寝园、孝昭太后寝园、孝宣许皇后 南园等,而没有其他和皇帝合葬的诸后寝园。据《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所云,东汉章帝时犹“遣使者祠昭灵后于小黄园。”所以,昭灵后不葬 在万年陵,在陈留小黄自有陵园庙寝是清楚不过的了。从万年陵的合葬墓形制、位置等来分析,该墓亦不合刘邦生母的身份 。太上皇陵封土夯筑,四底边长皆68米,高17米,四条墓道。合葬墓封土 未予夯打,底边东西长22、南北宽26米,高仅8米。唯墓北总部正中有一 条墓道,长41、宽6—20米。两墓形制、大小都很悬殊。在陵园中,太上 皇墓居中,而合葬墓位置紧挨陵园北墙,墓道已在陵园之外。综合 考察西汉其它帝陵中帝、后墓形制和关系,该墓墓主身份明显不及其他皇 后,决不能是太上皇正妻、刘邦高皇帝生母之昭灵后。
《汉书·高帝纪下》: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如淳、晋灼即 予否定是昭灵后,认为“不得有太上皇后崩也。”而李奇注:“高祖后母 也。”。按常理言,在皇帝妃妾成群的封建社会里,太上皇也不会独有元 配昭灵后而鳏居以终的。由此推测,万年陵的合葬者应是太上皇之后妻, 为配食太上皇而葬于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