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格王朝遗址
首页  > 西藏  > 阿里  > 普兰店   »  古格王朝遗址景点介绍

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2014年10月1日,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文物局称,历时3年多的古格王朝遗址修缮保护工程已全面完工。
中文名称
古格王朝遗址
所属地区
阿里地区
面    积
18万平方米
时    期
公元10世纪前半期建立
海    拔
3700余米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西藏阿里地区
开放时间
8:00-19:00
门票价格
50元
建议游玩时长
1天
适宜游玩季节
7-9月

遗址简介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阿里地区的一座土山上。公元10世纪前半期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的。占地约18万平方米, 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画。该遗址是研究西藏历史和公元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地理位置

古格王朝遗址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等级制度

古格的住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山坡上是达官贵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隶居住,有的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有这样陡峭的山壁作为屏障,要爬上山顶比登天还难。那么古格人自己又是如何上山的呢?原来聪明的古格人在山体内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王宫总是高高在上,这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战火摧毁了城堡,黄沙淹没了豪杰。望眼前满目凄凉,千古沧桑,一个兴起于十世纪,演出了七百年灿烂历史政剧,经历过十六位世袭国王,拥有过十万人之众的庞然大国竟然在1635年拉达克人入侵的战争中瞬间灰飞烟灭。它为什么会消失得这样突然?当年的十万之众为什么会无影无踪?这对我们确实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千古之谜。

艺术文化

在这片备受摧残的土地上,唯有寺庙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寺庙飞檐上雕饰的图案多为狮、象、马、孔雀等动物,这种雕饰大概与从冈底斯山脉分流的四条神水:同时也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河流——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传说有一定关系吧。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虽然他们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如今依然光彩照人。这些壁画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当时古格人的生产、生活场面等等,内容十分丰富。透过这些绚丽斑斓的图画,人们不难窥视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风情,从中去追寻古格兴盛与消亡的历史。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占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古格王朝遗址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考察发现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l处:发现武器库l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窟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几间寺庙除外, 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 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神秘传说

古格银眼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精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鲁巴铸造。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一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其究竟为何物。直到1997年夏季,国家考古队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才终于揭开了“古格银眼”之谜。这尊头戴化佛宝冠、4臂各执法器、头生3眼的金黄色铜像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透过“古格银眼”,我们似乎看到了古格王国时期的金属制造业是何等的精湛。干尸洞——古格帝国的最后遗迹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600多米远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洞窟开凿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宽0.8米,高仅l.2米。关于干尸洞内的尸体,据说是古格与拉达克争战时,古格国王不忍眼看着自己的百姓受累,于是与拉达克人达成城下之盟:同意投降,但不得伤害百姓!当古格国王和战士们放下武器之后,背信弃义的拉达克人却将他们全部押解至干尸洞前处以极刑,抛尸于洞内,并把所有被俘的古格子民掠往拉达克,将古格残酷灭国。这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干尸洞内发现的年轻女性的尸体,从考古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似乎这又是一种有一定仪礼的葬式。究竟这些尸体是古格王国时期的,还是古格王国以后的?他们的身份是贵族、战士,还是一般的平民?这种集体置尸于洞内的丛葬,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葬式,还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这都是古格王国的不解之谜。

历史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人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峡底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卜路弘法”。

弘扬佛法

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古格王国自建立之初就确定要弘扬佛法,以教辅政的政策一直贯穿在王国近800年的历史中,古格也就因此一直保持着西藏西部阿里佛教文化中心的地位。所以在都城的建筑中,佛殿也凸显其重要性。现存的佛教寺庙建筑共有6座,4座在山脚,2座在山顶的王室区。在佛教的初创时期,佛塔就成为了这一宗教的标志性建筑。遗址中本有许多佛塔,但现存的只有3座残破的佛塔了,其中2座是圆形塔基、残高约为1米和5米;另一座是方形塔基,残高也有5米。佛塔的建筑形式在跟随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受地理、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许多地方发生了不少变化,唯有印度、尼泊尔还保留着佛教初期的佛塔特征。西藏也是如此,所以古格的佛塔就有了这些共同的风格了。从山顶的王室区向下望,可以看到在山下那布沟的缓坡上,有一种在西藏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佛塔墙。这是佛塔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由108座小塔紧密相逢而成一排墙体,保存得基本完好。在扎达其它地方,也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这类古格时期的佛塔墙。

壁画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等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代表其最高成就。遗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风格独特、气势宏大,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层面。所绘人物用笔简练,性格突出,其丰满动感的女体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古格年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影响,在艺术表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痕迹。考古学家又在阿里普兰县境内发现了一处与古格遗址极相似的古城遗址,相信也是古格王朝时代的遗址之一。

吐蕃王朝的投影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从它的建立就嗅得出悲情的色彩。这个王朝投影,变成了阿里扎达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共有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地下暗道2条的遗迹。古格王朝的遗址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

古格灭亡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在17世纪的时候,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古格王朝遗址一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投降了。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但是问题还是那10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但是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看样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内是难以解开了。

建筑群区

王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有房屋40余间,均为土木建筑结构,平顶。每间房屋的面积在12到18平方米之间,多数是一层建筑,但也有两层或三层的。这一部分的建筑物多已残破,但从格局看,仍透出当年颇具匠心的设计理念。王室成员居住的宫室在山顶南部的东面,面积虽然不太大,但却小巧别致。在王宫的西部,有一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残迹,是王室建筑中最大的建筑物,估计这是王国用来议事的大厅堂。厅内地面是石子和沙泥夯打处理过的,这也是藏族人常用于处理室内地面及屋顶的建筑工艺,在许多藏区依然保存着这一方式。由于几百年风沙雨水的侵蚀,地面及墙头已布满沟隙。在山顶的北部,尚存一洞口,深有20来米,洞口狭小,但洞底开阔。一条坡度很陡的隧道向下延伸,这是山体中还没有完工的地下宫殿,很是令人惊叹。整个王室建筑都在山顶上,四周全部是悬崖峭壁,险不可攀,只有一条长约50米的曲折幽暗的登山隧道连接半山腰与山顶王室区。立于山顶,纵览全城,东西两侧的山沟、北部开阔地带以及象泉河谷地全都尽收眼底。宫殿区古格王朝宫殿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东南部,共有房屋56座,多数为一层建筑,也有二三层建筑。王宫西面,有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建筑残迹,大约有半个篮球场大,系当年王朝集会的议事大厅,为王城中最轩敞的建筑,现仅存围墙。山顶北部有一洞口,通向20米深的国王“冬宫”,由8个面积20平方米左右的窑洞组成。冬宫为地道式建筑,盘旋通往山下,其间有一连串地穴式房屋,有望孔、小窗,室内套室,洞中有洞,颇为复杂。札达及阿里都很难见到树木,建城之初木材的奇缺是可以想见的,何况王宫又建在山顶上,建筑困难程度可见一斑。寺庙区在古格王国建筑群遗址中,最为显眼的建筑多数是佛教建筑。现存仅有6座:山顶上突兀而出的坛城殿、山坡台上两相辉映的红庙和白庙、高低错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侧高耸的佛塔。这些风韵犹存的佛殿建筑在山顶上格外醒目。红庙与白庙红庙和白庙是6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面积各300多平方米,还遗存有700余平方米的壁画。壁画题材有各类佛、菩萨、度母、护法神、高僧像以及吐蕃赞普世系图、古格王及臣后礼佛图、释迦牟尼传记图等。壁画上的人物极具动感,数千人物绝少雷同。庙内天花板上的图案多达500多种,大部分为装饰图案,少量为飞天、瑞兽题材。这些图案色彩浓艳,线条流畅,借鉴了印度、尼泊尔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古格王国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时代风格。防御区防御区主要有3个古代防御工事,一个扼守在河口,一个雄踞在一座100多米高的小山上,还有一座则屹立于象泉河床附近,三座防御工事成犄角状互相呼应。公元1630年古格王国近邻的拉达克人攻占了古格都城。公元1680年,清政府派兵收复古格;由于这里地势险要,而且是通往古格的必经之路,所以成为了当时的战略要地。土林土林是西藏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在地貌学上称为“水平宕层地貌”,是经过流水侵蚀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决生松造地貌。结构致密而坚实的砂岩和砾岩常常构成粘土岩的保护层,或平铺于岩壁的顶部,或突出于岩壁之上,与软岩层次交互组成。那高而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晚霞下那一座座山峰连成的“林海”十分壮观,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奇特神秘的地貌依山环绕,遍布了整个札达县。据说,藏族先民们就是利用“土林”这一自然资源掘洞而居,才建立起雄伟的古格王国的。

遗迹考察

第一个走进阿里见到这片遗迹的人,是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奇教授。上世纪30年代,当他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境中的庞大王国遗址群时,不禁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慨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生命的禁区,居然存在过一个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杜齐教授徜徉在阿里先人留下来的文明之中,在宫殿、寺庙、城堡的遗址间流连忘返,三年之中数进阿里,对古格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调查并没有深入下去。杜齐最后临走的时候,曾经这样预言古格的后来人和古格的未来:“虽然他们要经受艰难困苦,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古格有一天终会为世界所知,并成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50年后,考古学家张建林接过他的考古接力棒的。阿里的古格遗址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国家的重视,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在年轻考古学家张建林率领下,对古格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当张建林率领着他的考古队员们长途跋涉,强忍着几乎难以承受的高原反应,历尽艰辛来到阿里,重新找到这片遗址时,他们眼里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距离古格亡国已有三个半世纪之久,这座依山而建的王宫,任凭西藏干燥的天气所蒸发,风化加剧。如果仅仅是干燥也就罢了,在雨季的夏天里又时常暴雨如注。就这样年复一年,曾经致密的土质材料变得松脆,一点一点粉碎,纷纷扬扬化作尘埃,断壁残垣一应突显的部位皆被磨损了棱角,昔日的都城正在悄无声息地回归自然。古格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张建林带领着他的队员们,首先进行清理编号工作。编号相对来说简单,只消搬来一块大鹅卵石,在上面写上阿拉伯数字,摆在各处遗址中即可。但这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其意义就在于第一次有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古格王宫遗址大大小小的殿堂洞窟遍布整座山坡,最后大大小小的殿堂洞窟都被张建林和他的队员们一一走过,并且用工具一一测量过。古格都城遗址总计残存有各类殿堂房屋445座,各类洞窟879孔,碉楼58座,各类佛塔28座,另有塔墙1道, 防卫墙10道,隧道与暗道4条,遗址总面积共达72万平方米。1985年首次对古格遗址进行的全面踏勘,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相应地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但当为解决这些新问题第二年重返古格时,考古队却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张建林一行在阿里的考古活动受到了阻挠。受阻原因是阿里地方忽然意识到古格遗址的重要性,从而空前珍视它,张建林手持的自治区有关部门介绍信被认为不够资格,并由札达县公安局出面,监视他们的行动。在等待请示自治区政府回电的日子里,张建林和他的考古队心急如焚,就这样困守了7天。张建林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大家背上了行李,避开大路,绕山间小道潜往古格。考古人员到达古格后,古格看守人旺堆老人前来干预了,老人已奉了上级严令,劝阻擅自前来的一应人等。老人用汉话说:“我们关系的不错,你们工作的不行。”随后就是漫山遍野的追赶,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拉萨方面的电文到达为止。古格考察进行3年后,在北京一招待所36级台阶下的地下室里,张建林和骨干队员仵君魁执笔写出了上下两卷本皇皇考古学巨著《古格故城》。这部巨著的问世,在考古学界所引起的震动和赞誉自不待说,就连江泽民总书记出访美国时,都随身携带了10套该书,作为礼品郑重地赠送给大洋彼岸的美国朋友。

修缮保护

由于札达县降雨量增多,以土石结构为主的古格王朝遗址受损较大,遗址屋顶曾一度漏水,导致部分精美的壁画遭到侵蚀,遗址内部分窑洞甚至出现坍圮的迹象。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格王朝遗址修缮保护工程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总投资5744万元,是迄今对这一遗址最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文物部门通过一期山体排水整治与山体加固,二期壁画保护与修复,三期建筑遗址保护共三阶段的维修工程,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保护性维修。壁画修复是古格王朝遗址修缮保护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诞生于公元15世纪中叶的古格王朝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及自然侵蚀,一度出现空鼓、脱落、泥污等问题。专家们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壁画进行了修复。目前,总共修复壁画1270余平方米,涉及遗址内红庙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和坛城殿等大殿。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札达县正在建设古格文化展厅,展厅总投资1270万元,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预计明年8月建成。目前古格文化展厅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将建设活动展厅和文物展厅两部分。文物展厅将把散落在民间和宗教场所中的古格遗址出土的文物汇集分类向世人呈现。古格王朝是吐蕃瓦解后佛教得以在西藏发展繁盛的转折点,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阿里地区一段段不可被忽略的历史。修缮保护工程完工后,世人有望身临其境近窥这座消失王朝的神秘风采。

参观路线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4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山顶有一座坛城殿,要参观古寺需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寺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一些壁画上的金漆依然闪亮发光、光彩夺目。几间寺里以白庙规模最大,叫“拉康嘎波”。一些小洞窑内放着盘子大小的泥印佛像“擦擦”,是喇嘛到此修建时做的。据说除泥土之外,还混合了很多圣物。白庙和红庙的面积差不多大,约为300平方米,庙内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白庙内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非常珍贵。红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很鲜艳。山腰中有两条隧道连接,直通山顶。北面悬崖边上的通道,仍堆放着不少鹅卵石,残留着当年抗敌的痕迹。走过崖边通道,一再往北行,一个地面垫高,仅余四壁的院子,便是当年国王议事的宫殿。山顶的护法神殿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古格王国遗址在遗址的顶端,有一个不显眼的小门,门口有小牌——“冬宫”。沿台阶可深入山内。山内的通道很陡,只容一人上下。下行几十米后山洞扩展开来,有大小几十间房屋,多数只有1.8米左右高。最外层透气、透光,类似阳台,比较开阔。这里就是当年古格王冬天避寒之地,不过如今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了。折回山腰,三间寺庙的周围,有十多个洞窑,其中还藏着古代武器诸如盾牌、盔甲和大刀长剑之类。干燥的天气,令这些文物得以完整保存。从县城到古格路上的山上,出现一座一座土墙,这也属于古格的痕迹。古格遗址旁边就是看门人(可让看门人带路)的住所往山脚下步行约20分钟就到了干尸洞。干尸洞坐落于一岩壁之下,洞口离地2米左右,毫不起眼。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据传洞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散发着一种怪味。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交通信息

古格遗址位于扎达以西20千米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假如不是包车而来,尝试在县城南面的路口等待偶尔经过的军车也可。如果车是去扎不让村的,小村往西1千米就是古格遗址了。从扎达出来,顺着主要道路一直走,只有一个岔路口,有古格的路标指着,不会走错。走到一个村子,就是扎不让村。要穿村而过,出来大概在3、4百米的时候看到一处由碎石做的看似短墙式的河堤,从这里从左转(这里离古格只有几百米了,但是偏偏看不见古格,所以很容易走过)沿着河床走,很快就可以看见古格遗址。古格遗址距离扎达县城18公里,如果本身是包车自然方便,若是搭车进入扎达的,则可在县场面南路口等经过扎布让的便 车,下车后,再步行几公里就到了,还可以在几家招待所打问搭乘旅游包车,路程不远。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