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风林卡
首页  > 西藏  > 日喀则  > 仁布   »  东风林卡景点介绍

东风林卡

东风林卡
东风林卡位于日喀则市区东北部,北依雅鲁藏布江,东临年楚河,处于雅江与年楚河的交汇点。
中文名
东风林卡
占地面积
约220亩
始    建
清朝道光五年
原    名
德吉经堂

概述

林卡南部规划占地面积约220亩。由七世班神丹白尼玛于清朝道光五年(1825)始建,原名德吉经堂,后因清朝道光皇帝用藏、汉、蒙、满四种文字写的“贡觉林宫”金字匾额,遂改名为“贡觉林宫”。建德庆格桑颇章宫前,是班神的夏宫,宫内树木成林,并有虎豹等众多野兽,每年藏历八月份在此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贡觉林宫于一九五四年年楚河水灾中被毁。近年经过整饰装修,改称“东风林卡”,辟为日喀则人民公园。园内幽径曲环,四面贯通,安放有石卓、石凳,开凿有人工河,石河环绕半个园林,河水碧波荡漾,可悠然泛舟,河廊上筑有亭台、拱桥,周围树木参夭,环境幽雅,园内的植物自然景观可称为日喀则之最。但由于年久失修,园内基础设施较差,南入口藏式门头破旧不堪,道路高低不平,雨天积水,晴天尘土飞扬,灌木丛生,杂乱无章,缺少管理。园外雅鲁藏布江东流而去,年楚河滔滔北上,每年六月一日开始约一周时间,市内群众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游园活动,称之为“林卡节”。

2002年林卡改建工程

今次的改建工程是2002年中央援藏项目之一,目的是要通过这次调整使东风林卡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园内的种植配置趋向合理,使之成为日喀则市区又一处富有特色的景点。

改建总体构思

1.规划定位:通过这次改建,充分利用日喀则市内这一宝贵的景观资源,用尽可能少的投入为日喀则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2.规划原则:因地制宜,用足用好基地内原有资源,充分利用基地内良好的植物(尤其是大树)资源、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充实,提升植物景观的档次。增加园内基础设施、活动设施,以满足藏族同胞文化娱乐活动之需。3.规划手法:在植物栽植方面:以"减法"为主。由于园内植物资源较丰富,考虑将布局不合理、形态较差、种植较密的乔木、灌木加以调整清理;同时增加草坪,并配以起伏的地形。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加法"为主。增加道路、地坪、围墙、景观桥和建筑等基础设施,拆除原有的破屋断墙和失修的亭台。

景点规划方案

全园拟分为四个景区:1.湿地景区:考虑到在原东南角河塘区的左旋柳极有特色,只是由于多年的缺乏管理,使得水质较差、垃圾成堆;因此需加以清理并加强管理便是一个充满野趣的景点,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大建成湿地景区。2.花卉展示区: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年楚河的汇流处,全市海拔最低点为3800米,最高点6646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248小时,年降水量420毫米。由于气候与养护的原因,日喀则地区的花卉品种与数量极少,而当地居民又很喜欢花卉,因此考虑在西侧主入口区,设花坛、花架,集中展示各类花卉。3.奇树草地区:园内植物资源丰富,有较多的大乔木如京杨、左旋柳等,部分孤植的大树树冠丰满、树型优美、形态奇特;只是布局欠合理,分布较均匀,只需在北部大树较集中处,通过植物整理、地形改造,即可形成孤植树、缓坡草地的景观。4.烧烤、野餐、小吃休闲区:由于在日喀则地区每年六月一日开始约一周时间,市内群众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游园活动,称之为"林卡节"。届时林卡内帐篷林立,人流如潮,欢歌曼舞,热闹非凡。因此利用该区域内原有建筑基地,考虑藏民族传统的习惯,设置烧烤、野餐、小吃休闲区,为他们提供一个户外活动聚餐的场所。

改建方案

1.入口大门:结合日喀则市道路整治,在基地西侧设藏式大门一座,原南入口处的门头重新整修,藏式大门两侧各做80长的实围墙。2.园内道路:基本保留原有道路网络,局部作调整,同时增加部分新道路,基地内中间原南北斜向贯通的主干道、在中间节点处用一圆环道路加以变化,增加了园内道路横向系统的结点。3.水系:利用基地内原两条南北向的水渠局部放大,成为园内的水景。既可作为城市及园内的排洪渠道,也丰富了园林的水景。4.植物景观格局:根据现状实际情况,在植物栽植手法上考虑南部以密植为主,北部以疏林草地风格为主。5.基础设施:在西侧入口处设"双"桥一座,寓意"上海--日喀则",在花卉展示区设花架、花坛。在烧烤、野餐、小吃休闲区利用原建筑物的基地修复(重建)部分藏式休闲活动用建筑。利用休闲区北侧原标高较高的土台处,设表演台一座。6.土方地形: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土方地形作适当调整,形成自然微地形起伏,以保证较好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自然排水。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