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刘台遗址
首页  > 山东  > 济南  > 济阳   »  刘台遗址景点介绍

刘台遗址

刘台遗址
刘台遗址(又称逄氏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面积20000余平方米。其中间为冢子状,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中文名
刘台遗址
又    称
逄氏墓地
地    址
济阳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
面    积
20000余平方米
1957年文物普查时,人们曾在济阳县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发现了一座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古墓。1979年、1982年和198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墓地中的六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器物,如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骨器等,其中尤以6号墓出土器物为最丰富,组合为6鼎5簋,符合诸侯墓级别。工作者发现这些出土的器物上大多带有“逄”字。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骨器等重要文物,已引起各界专家学者的注意。其中玉器出土数量颇多,达百余件,有玉戈、玉鱼、玉琮、玉鸟、玉蚕等;同时首次在山东地区发现了商周时代的丝织品,为我们研究山东地区殷周时代的蚕桑与丝织业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刘台西周墓地的科学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铭文多为“夆”或与之有关的铭文(古代夆与逄通假,即夆就是逄),如“夆彝”等。根据《山东古国考》、民国续修《济阳县志》,《国语·周语》等书记载,逄公为逄伯陵之后,太姜之侄,姜姓,殷之诸侯,封于齐国。可知该墓地就是逄公墓地或者换句话说就是逄氏诸侯墓地。卜骨应是逄氏家族的先人们占卜之后遗留下来的。它体现了甲骨加工的整个过程,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商周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在刘台村附近出现我国第一个进行占卜的卜姓也就不足为怪了。(左传)昭公二十年 有:“昔爽鸠氏居之,季则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大王因之。”。(国语.-周语)韦昭解:“逄公,伯陵之后、太姜之侄,殷之诸侯,封于齐地”。杜注“逄伯陵,殷诸侯,姜姓”有学者考证,商时逄在青州、临朐一带。从刘台西周墓出土“逄”字铭文铜器推测,商末时齐地为薄姑所有,逄国已西迁。也就是说,距今约三千年前,逄公已被分封到济阳做诸侯国君了,而且姜集之“姜”由此而来。不仅如此,铜器铭文还证明,西周昭王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国君,可见逄国通过联姻,与周王室保持者密切来往和关系。刘台西周墓地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周初齐国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方国等,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1992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