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龙潭殿
巍宝山文昌宫,俗称龙潭殿。龙潭殿位于巍宝山前山,是前山的中心殿宇。传说龙潭殿始建于汉代,初期是当地的土著民族祭祀龙的地方。清初成为道家的道观,有关圣殿(二殿)、魁星阁、金甲殿、文昌殿(大殿)等建筑,供奉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等神。
龙潭殿以“龙池秋月”的景色和《松下踏歌图》而闻名。
在关圣殿和文昌殿之间由地下泉水汇聚为一池潭,称为龙池或龙潭。池中有个六角形的亭阁,叫“文龙亭”,亭子的两旁有拱桥相连,水池的四周镶有雕花大理石栏杆,池旁杨柳依依,池水清澈如镜,环境清幽。每逢月明之夜,月光洒在水池中,清丽无比,被称为“龙池秋月”的美景。古人曾赋诗道:“草草横塘一镜开,碧开青晓见楼台;夜凉风度钟声静,恐有蛟龙出洞来。”
《松下踏歌图》绘制在文昌宫文龙亭右侧桥墩的石灰墙上,下部分因水浸蚀已有些模糊。画面宽约100厘米,长约120厘米,画0有30余人,用黄、黑、蓝、赭、绿、白等多种色彩绘画而成。画中人物的男女服饰是彝族200多年前的装束,舞者有官有民,男女相杂,形态各异,动作形象,线条清晰,是一幅完整的彝族打歌图。
“打歌”是西南少数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歌舞,早在西晋时就有了文字记载,它的称呼最先为“翟歌”和“跳歌”,后来叫踏歌,今天称它为打歌。南宋时,马远绘制的一幅四老《踏歌图》,作为珍品珍藏在故宫博物馆。
现存于巍宝山龙潭殿的《松下踏歌图》是云南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代踏歌壁画,这幅画绘制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距今200余年的这幅民俗歌舞壁画应证了桂馥《滇游续笔》中腾西南少数民族踏歌的文字记载,引起了史家的关注,是研究清代巍山彝族民俗的重要资料。
《松下踏歌图》的摹本曾于1983年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壁画在北京展出,获得很高评价。
- 额尔古纳 1黑山头城址
- 海拉尔区 2呼伦贝尔大草原
- 海拉尔区 3哈克遗址
- 陈巴尔虎旗 4呼伦贝尔草原
- 陈巴尔虎旗 5浩特陶海城址
- 满洲里 6蘑菇山北遗址
- 鄂温克族自治旗 7巴彦乌拉城址
- 鄂温克族自治旗 8辉河水坝遗址
- 扎兰屯 9金刚寺
- 鄂温克族自治旗 10红花尔基森林公园
- 满洲里 11国门景区
- 满洲里 12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
- 额尔古纳 13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4中国达斡尔民族园
- 海拉尔区 15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
- 陈巴尔虎旗 16金帐汗蒙古部落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7尼尔基水利枢纽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18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 牙克石 19绰源国家森林公园
- 陈巴尔虎旗 20呼和诺尔草原
- 扎兰屯 21秀水山庄
- 满洲里 22俄罗斯套娃广场
- 海拉尔区 23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
- 扎兰屯 24吊桥景区
- 鄂温克族自治旗 25白音呼硕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