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首页  > 江西  > 吉安  > 井冈山   »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景点介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是1958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兴建,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竣工开放的全国十大献礼工程之一。2005年9月29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动工建设,2007年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竣工开馆,并于同年11月5日对社会免费开放。该博物馆占地面积1.782公顷,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珍贵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2万余份,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千余幅。保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资料数百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主要担负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井冈山精神、管理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居遗址等职责。荣获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等荣誉称号。
中文名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外文名称
Museum of Revolution in Jinggang Mountains
类    别
革命史博物馆
地    点
江西省井冈山茨坪红军南路
竣工时间
1959年10月(旧馆)/2007年10月27(新馆)
开放时间
8:00-17:00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江西省井冈山
门票价格
免费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历史沿革

1958年11月,国家文物局开始投资兴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1959年2月25日,朱德为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题词:“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1959年4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江西省井冈山建设委员会”,邵式平任主任,刘俊秀、黄先、汪东兴、朱继先任副主任,负责统筹规划恢复革命旧址,筹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各项工作。1960年9月18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设工程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532平方米,总投资57599元。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开放,1日首次预展展出文物211件,照片114张,油画5幅,国画1幅;若干农业产品、家俱、钢铁及工艺品等。1962年春,博物馆陈列展厅增加沙盘模型、布景箱和雕像等辅助陈列展品,3月3日—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全国妇联副主席)重上井冈山,先后参观博物馆和各革命旧址,并亲笔题写“天下第一山”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标。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亲自审定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内容大纲。1966年12月,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正式闭馆。1968年4月15日,馆标改成“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972年1月月初,初步修改后的陈列展览正式重新对外开放,并恢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名。2004年,遵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建设列入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项目。2004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2005年8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展大纲修改10余次后,基本定稿;同年9月,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中央、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建工程开工建设。2006年7月18日,博物馆四层框架结构的主体工程提前32天封顶,走在全国3个“一号工程”项目的最前列,建设工程也获得了质检部门“优良工程”的评定。2007年10月27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正式开馆,李长春出席开馆仪式并为展馆揭幕。2008年5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布局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占地面积1.782公顷,主体建筑为四层框架结构,一层为停车场、报告厅,二层为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三、四层为展厅,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用于宣传展示功能面积达10181平方米,超过总面积的51%。 

馆藏文物

朱德题名手稿

朱德题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名手稿,质地为白色宣纸,长方形,竖幅,高70厘米,宽29厘米,装裱在宣纸上。楷书,竖行,墨字,字迹清晰。内容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名。1928年初,朱德发动和领导了湘南暴动,4月他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他任军长。这件题字,是朱德委员长1962年3月4日至6日重上井冈山时,于3月5日,在井冈山宾馆应时任中共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筹备处主任林史的要求而题写的。此件题字后由井冈山管理局常委办公室移交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
  1994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阮家新、万冈等5人确认为国家一级馆藏品。

钟步全的党徽

钟步全1927年党徽,银质,帽徽呈五角形,正面中间为中国共产党镰刀、斧头的党徽;背面靠下上角有一挂针,角内有“钟步全”三字;靠左上、下角处有“1927”字样;靠右上、下角的邻边相交处有“党”字。1927年,吉安东固地区的钟步全为参加由万安曾天宇组建的工农革命军并参加武装起义,他按上级要求,请银匠打制了这枚帽徽,它是我党早期组织工农革命军而流传至今的一件极其罕见的文物。钟步全后来在战场牺牲了,这枚帽徽是他的亲属于解放后在办理烈士抚恤证时,将这枚保存了几十年的帽徽交给吉安县民政局的。195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到吉安县征集文物时,县民政局将这枚党徽移交给博物馆陈列、收藏。
  1994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阮家新、万冈等5人确认这枚党徽在补充相关资料后可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截止2007年作为二级藏品收藏。

王佐的青龙剑

王佐赠给李嗣凤的青龙剑,质地为铁、木,颜色呈灰黑色的青龙剑,长条形,两面刃。长74厘米,宽3厘米。剑柄上有一块圆形铁皮护圈。剑鞘由两片硬木合成,五组铜片圈固定,铜片上的纹饰各异,靠护手圈内一组的铜片圈两侧各有一条青龙,故称青龙剑。此剑原为王佐所用。1928年春,井冈山罗浮乡成立工农暴动队时,王佐将此剑赠给该暴动队副队长兼军事教官李嗣凤。它是王佐戌马生涯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说明王佐与井冈山地方革命武装领导人的深厚友谊。1984年7月,罗浮下茅坪村的尹传家对井冈山市委党史征集办公室的李春祥说,罗浮坑尾村李昆俚家还保存有王佐用过的一把青龙指挥刀。同年10月,李春祥到坑尾村找到李嗣凤的儿子李井生,李井生将此剑捐赠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1990年4月,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李科友、彭丁秀鉴定此剑为一级藏品;1994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阮家新、万冈等5人再次确认此剑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横街合作社印

湘赣省永新县城内横街赤色消费合作社印,由土黄色杂木制成,刻有“城内横街赤色消费合作社”十一字,阳刻竖书,宋体字。1932年,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人民的生活和革命战争的胜利进行,制定了许多繁荣根据地经济的政策,开办了许多如信用合作社、商业合作社等,永新县城“城内横街赤色消费合作社”印章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此印章是由“城内横街赤色消费合作社”的负责人梅枝在县城陷落于敌手后,一直珍藏在自己家中,经过20多年,全国解放后,他于1960年初将此印捐献给永新县烈士纪念堂。同年4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工作人员章华生等人赴永新县征集文物时,县烈士纪念堂将此印移交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1994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阮家新、万冈等5人,确认此印在补充有关材料后可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截止2007年是作为二级藏品收藏。

党会的记录本

永新县泥金乡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质地为毛边纸的土黄色记录本,长方形,线装;封面右下有一“赏”,墨字,反写;共29页,毛笔和铅笔书写,字迹清楚,内容完整;记录了该党支部1927年7月至1928年3月历次支部会议的内容;是研究井冈山斗争时期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史料。记录本中记录的段富奎及其兄段瑞奎都是共产党员而且同为泥金乡党支部成员,记录本里还记录了段富奎多次参加协商会议支部会议的记录内容,段富奎1928年在永新参加革命,后改名段辉亮,建国后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部长。他曾上井冈山确认此记录本为当年的原物。并回忆说:当时的党支部书记是段飞虎,他于1928年被反动派杀害。1928年秋,反动派进村搜捕革命同志时,他们兄弟俩将这本记录本藏在敦伦祠堂的灵坛牌子下。解放后,乡亲们打扫牌子时发现了这个本子,后来由永新县革命纪念馆征集收藏。1965年8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干部周金碧等人到永新县征集文物时,永新县革命纪念馆将此文物移交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展览。1990年4月,江西省博物院研究员李科友、彭丁秀鉴定此记录本为一级藏品;1994年5月,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阮家新、万冈等5人再次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 附:典藏珍品名单

    展馆介绍

    综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扩改重建后在陈展方式上采用了大框架、立体版面,集中形象地宣传、展示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文物800余件,照片2000多张。全部展厅共分为“序厅”、“黄洋界保卫战”、“红军洞”、“挑粮上山”、“八角楼的灯光”等19个场景。

    展厅场景

    • 序厅
    序厅的总体设计基调大气、简洁、明快、庄重。采用实景、绘画、雕塑及多媒体灯光相结合的手段让观众领略井冈山的绿色更高,用浮雕,油灯雕塑,可移动的2块LED屏播放历史资料让观众感受红色历史,彰显“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无穷魅力。油灯采用八角楼的灯光为设计原型,毛泽东在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两本书》,寓意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油灯下开辟。红灯长名,红色的“火”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烧毁一个旧世界,开辟一个不走前人之路的中国革命道路。与灯下铸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大字相呼应。
    • 朱毛会师
    这是一个结合大型场景复原、绘画、仿真雕塑和多屏影像演示的综合性表演项目。走进场景中的观众,置身于会师广场前的龙江书院的场景复原和四周用图形和实景结合的广场效果中,现场感阵阵逼来。超宽背景屏幕投影墙由9台投影构成,用扣像技术将动态人物投射出来,并采用双屏无缝拼接技术组合成宽幅投影,重点表现朱毛两位伟人握手的瞬间。45秒的演示简短凝练,让观众不感到乏味。演示开始时,通过任务由远到近的形象,观众将看到两支队伍人潮涌动,向广场中央跑去,环绕立体声配合画面营造逼真的现场气氛。将朱、毛会师的历史瞬间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音像、灯光的演示把回事的气氛推向高潮。
    • 红军洞
    采用井冈山特殊的地形风貌,以投影抠像技术,艺术夸大的效果,将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鱼水情展现在观众面前。红军洞复原一个幽奇深邃的山洞,二滩飞瀑倾斜而下,水花四溅,两侧怪石嶙峋,奇峰突兀。观众穿梭其中,如进入一个时空隧道,就如回到了80年前的井冈山一样。
    •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30日,湘赣敌军组织4个团会攻黄洋界。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成功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场景“黄洋界保卫战“结合实景、背景画和投影抠像技术的手段,当观众走近场景时,弧形的背景墙开始表现激烈战斗的动态内容。同时,前景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现炮弹轰炸和烟雾的效果,再配以轰隆隆的音像效果,真实地再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而且前景中的实景人物和背景画中的人物都是按照视觉比例创作。
    • 挑粮上山
    1928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等经常与井冈山军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到宁冈等地挑粮,他们经常在黄洋界的荷树下歇息。场景以井冈山风光为背景画,山间小径,大树浓荫,远处的山岗,树下毛泽东、朱德利用小憩间隙与战士们亲切交谈。人物与环境切实结合,表现出革命队伍上下一致,同心抗敌。场景内还添加了自动拍照的功能,游客投入一元硬币,座在场景内,一分钟便可获得一张数码照片。
    • 党的一大旧址
    1928年,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研究制定了对敌斗争的政策,通过了有关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特委会,毛泽东任书记。场景复原当时会议旧址中国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谢氏公祠的原貌。会场中用投影再现了毛泽东演讲的形象,毛泽东湖南口音的演说,回答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观众可以坐在复原的长条木凳上聆听毛泽东的讲话,体验做一次红军战士。
    • 八角楼的灯光
    “八角楼的灯光”场景复原等大的八角楼,运用真人比例幻影成像,动态演示毛泽东、贺子珍在八角楼生活工作的情景,故事巧妙的穿插了“一根灯芯”和“小太阳”的故事。按1比1比例逼真地再现领袖人物的风采,为中国内同类展馆首次采用。
    • 三湾改编
    场景复原枫树坪的环境气氛,重点反映了改编的过程和党支部在军队中的作用。在主题墙面上放置一块可让观众点击触摸的主题按钮,并在主体墙面上用背投屏幕同步展现出三个主题画面,生动的反映了改编的过程和党支部在军队中的作用,告诉人们我们党在这里对军队建设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改编。
    • 长征出发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共中央被迫决定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整个场景十一个跳跃式体验景观,综合运用半景画、模拟实景、视屏、雕塑等展示手段,将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历史阶段浓缩组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体验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同时,深化对“井冈山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中国革命崭新纪元”主题的理解。
    • 五百里井冈
    11米×6米的巨型沙盘,展现了五百里井冈绝特、瑰丽的地形地貌。沙盘里的红色线路标记,标识出了毛泽东当年上井冈山的路线。
    • 九八抗洪
    1998年夏,中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遭遇特大洪水。8月上旬,在洪水即将吞噬九江城区的紧要关头,2.4万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广大抗洪群众,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创造了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在超历史高洪水位情况下堵口成功的人间奇迹。井冈山精神、抗洪精神和苏区的优良革命传统都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场景运用雕塑、半景画、话外音,结合高科技手段,塑造变换的场景,艺术再现了兵民奋力封堵九江决口的壮观场面。
    • “胜利的起点”
    雕塑胜利的起点的中心为毛泽东和朱德圆雕,两翼为革命队伍的胜利会师。雕塑长度为19.27米,寓意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高度为8米,寓意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巨型雕塑 “胜利的起点”,整个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和平和胜利;又似一个摇篮,象征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还象一座山,象征着两伟人以大山的胸怀身处井冈,放眼天下。

    文物保护

    宗旨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主要担负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井冈山精神、管理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居遗址等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总方针,大力宣传井冈山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认真做好旧居遗址的管理保护、文物征集、史料研究等工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红色培训和红色旅游,为井冈山精神传承和经济发展服务。

    征集收藏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建馆后,先后组织数十批次文物收藏和史料征集的专业队伍,分赴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湘赣边界各县、乡、村收藏文物史料,并先后赴北京、南京、广州、沈阳、上海、武汉、南昌等地多次采访当年参加过井冈山的老红军、当事人或知情者,多次进中央档案馆或有关省档案馆收集当年有关的历史文。经过文物工作者几十年的收藏、征集工作,现在馆藏文物有30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珍贵革命文物24件,二级革命文物91件;馆藏文献文字资料5000多份;馆藏图片资料4000多张;珍藏保存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真品数百幅;保存老红军战士的电视录像和毛泽东、朱德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重上井冈山的电影资料几十件。根据博物馆学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还建造了现代化的文献、资料库房,对各种文物、资料进行科学的鉴定和分类建档,使文物、资料的保护和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为不断推出井冈山革命斗争史陈列和研究的新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基础。

    组织机构

    根据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井冈山管理体制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赣委[2005]136号)和吉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井冈山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吉编发[2007]19号)规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井冈山管理局直属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有关文物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景区文物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依据文物法,负责景区内文物古迹、文化遗址等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负责重点文保单位的申报;负责景区内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安全监督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内设机构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设办公室、编研陈列室、管理培训科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管理办公室、旧居旧址管理办公室、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管理办公室(其中革命历史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和旧居旧址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其他为副科级)。
    • 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核定事业编制130名。领导职数:馆长1名(副处级),副馆长3名(正科级),纪检组组长1名(正科级),其他科级领导职数9名(其中:正科级2名),股级领导职数26名(其中:正股级17名)。

    队伍建设

    多年来,博物馆加大智力投资,先后采取全员培训、学历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在岗培训和离岗培训三结合的方法,努力造就了宣传讲解、科研编纂、行政管理这样三支政治思想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的业务队伍。全馆近百人次参加各种培训、先后获得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有:副研究馆员6人,馆员23人,助理馆员11人、管理员5人;政工师10 人、助理政工师8人、政工员14人;有14人成为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66人为省博物馆学会会员(其中理事4人,副理事长2人),有17人次分别加入了中国摄影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国统计学会、中国作家协会等各种专业组织。在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工作中,博物馆已储备较好的人才基础。

    馆藏价值

    科学研究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保管、史料整理、专题研究、编纂出版等专业人员的作用,现在已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老中青结合的科研编辑队伍,先后整理出井冈山斗争史的专题课目196个;在深入开展陈列研究、学术交流的同时,在省级以上各出版社或报刊杂志出版、发表的专著、论文有:由馆里编纂出版的专著15部;馆里参与出版的专著25部;专业人员个人编著出版的专著30余部;专业人员撰写的各种专题论文、考证文章500余篇达1000余万字;获得省级以上各种奖励25部(篇);定期编辑出版学术期刊《井冈山精神研究》和馆刊《摇篮》,创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网站,在全国文博界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教育基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工作人员利用博物馆这个独特阵地,通过定岗讲解、陪同宣传、巡回展览,专题报告、文艺演出、音像影视等多种形式,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宣传教育的整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近50年来,共接待3000多万国内观众、数十万侨胞和港澳同胞,接待15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接受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中央最高领导人的视察,接待建国以后历届副总理以上的3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万余位各军兵种的高级首长和各部、委、局的主要领导人。基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宣传井冈山精神和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先后被中共江西省委命名为“江西社会教育基地”,团中央书记处公布为首批对全国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文物局1993年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国家教委、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每天 8:00-17:00从2008年11月16日起每周一下午(具体时间为每周一12:00~17:30),所有展览全部关闭检修、保养。其余时间照常开放。交通路线井冈山市新城区坐半小时汽车到达井冈山内的茨坪景区,然后步行即可到达。 参观须知1、该馆实行免费开放(参与项目除外),观众须凭当日票进馆。
      2、个人参观凭本人有效证件,领取当日参观票。
      3、旅游团队、单位团体凭介绍信预约、登记、领票。
      4、入馆前请您将包裹存放在存包处,勿带危险品进馆。
      5、进馆请接受安全检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