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踩花山节
苗族踩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是苗族民间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滇东北、滇南的苗族村寨,各地时间不一。“踩花山”最初是为了祭祀苗族的祖先蚩尤,后来的活动内容又花山祭杆仪式、爬花杆、芦笙歌舞、斗牛、武术表演等。节日期间,盛装的苗族男女打着五彩缤纷的花伞对唱情歌,热闹非凡。苗族踩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踩花山”是花山节里的一个表演项目,分布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主要是许多苗族青年男女作节日盛装围成一大圈载歌载舞,庆祝吉祥幸福,具体起源时间尚不得知。“踩花山”是当地苗族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一种别称。节日前由有威望的老人选择一个象征“吉祥”的开阔地作为“跳场坪”,并竖起花杆,整理好周围的环境,为青年男女踩花山做好准备,届时跳场坪上张灯结彩,红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青年们从四乡八寨向花杆地方涌来,身着对襟短衣,头缠青色长巾,腰束布带的男子和身着镶有花边图案或挑花服装,佩带银质耳环、手钏、戒指和项链等首饰的妇女,围绕花杆,伴随芦笙、唢呐、胡琴等民族乐器的拍节围着花杆歌舞。在歌舞中,如小伙子发现意中人,就迅速解下腰间横背的雨伞,向姑娘撑去。女方中意就半推半依的许诺。如果不喜欢,就立即绕到姑娘圈子里躲避。若是男女双方中意,就在伞下倾吐衷情,并用对歌的形式了解对方情况。同时青壮年男子还要按苗家的传统习惯,举行爬杆比赛。
起源传说
关于踩花山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在白云深处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有个桃花寨,寨里有个美丽的桃花姑娘。她聪明、勤劳,十分善良。对老人象对自己的爹娘,对朋友就象对自己的姐妹。她身前身后总簇拥一大群人,不少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桃花姑娘却愿嫁给一个忠厚老实,天天只会打猎、种地、吹笙的老憨哥。一天,桃花姑娘被人抢走,憨哥得知,立即取下腰上的弯刀,把面前一棵棕树砍倒,发誓要找到桃花姑娘,杀死仇人。乡亲们很同情他,纷纷拿出钱粮资助老憨哥。于是他带上盘缠、弯刀、弓箭和桃花用他过去猎来的禽毛兽皮缝制的百鸟衣,离开了家乡。原来抢走桃花姑娘的是远方的一个恶霸。但是不管他怎样威逼,桃花就是不肯屈从。眼看一年一度的大年到来了,街上非常热闹。忽然家人来告诉恶霸。街上来了一个身穿百鸟衣会吹六管芦笙的人,他不仅衣着新奇,而且笙歌动人。恶霸听了连忙讨好地请桃花去听芦笙。桃花听说百鸟衣,知道憨哥来了,顿时喜笑颜开,立即到大街上去看热闹。憨哥边吹笙,边跳着,突然看到一伙穿着漂亮的人吆喝着闯进来,偏头一看,又喜又气愤。喜的是终于看到了桃花,气的是在桃花身后竟站着一个恶人。于是他从羽衣下取出弩弓,转身一箭朝恶人射去,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右眼,恶人一声惨叫,昏倒在地。憨哥很快又拿出弯刀,左砍右劈,打散了家奴,抱起桃花,飞身上马,象一阵风似的走了。憨哥和桃化回到桃花山,乡亲们一片欢腾,抬出米酒,吹起芦笙,围着憨哥和桃花又是唱又是跳,直到太阳西斜,憨哥和桃花才告别乡亲,一齐上马奔逃远方。从此以后,桃花山的人再没见过他们。但每年正月初三,苗族人民就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憨哥和桃花跳舞唱歌的地方,吹笙、唱歌、跳舞、饮酒、耍刀、赛马、射箭。天长日久就形成花山节。主要活动
踩花山由“花山主人”主持,花山主人一般是没有儿子的壮年人争着担任,连任三年后更换。苗族人民认为花山主人是替群众办好事的,当过花山主人的就会得子得福。因此在苗族人民中,凡已婚无子的都乐于当花山主人,并以此为荣。节日当天,在花山主人的主持下,于场中立二三十米高的“花竿”一根,杆顶插绿叶一枝,悬挂长约120厘米的红布一块,米酒一壶,节日这天,男女老少围着花竿载歌载舞,娱乐三天。普龙寨的踩花山还有“遛马”的习俗,届时凡家里有马的都要骑马赶来,围着花竿,遛马助兴。 踩花山的主要活动是男女对歌、跳芦笙。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加了爬山、赛马、爬竿等体育比赛内容。苗族称正月十五为过大年,全村休息一天拆除花竿,取下红布,由花山主人送交下任。移送红布时,要举行一定仪式,下任花山主人紧闭大门,当年的花山主人紧敲大门,边敲边唱吉祥歌,屋里有问必答,一一对唱,唱到开门,接过红布,接布者就是下年的花山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