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洞
吃过中饭,我们便从乡政府所在地——岩洞出发,沿着崎岖不平的公路,汽车在艰难地往上爬行。路面实在太差,老牛一样哼的汽车颠来簸去,把我们的肝肠都快抖出来了。八、九公里出路,直走了近一个钟头。
四面是高耸云天的大山,一条小溪从寨脚缓缓流过,述洞,这个令多少人想往的侗族村寨,就坐落在这个山窝窝里。
下了车,我们漫步在述洞的街巷中,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是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并且四通八达。据村主任谢瑞坤介绍,他们整个村的居民都是侗族,共320户人家。整个村寨中,除了一座小学教学楼为混泥土建筑外,所有民居均是双斜面“干栏”式房屋,较陡处都是占天不占地的吊脚楼。寨内鼓楼、花桥,谷包保存完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每年的正月初三到初八,他们都要身着盛装,开燕尾服合歌祭祖,踩堂唱歌、演唱侗戏、青年男女聚会叙情等活动。
谢主任先带我们参观世上绝无公有的“独柱鼓楼”。这座鼓楼并不算高大,高约20米,柱檐占地面积约80平米,儿角形,共有七层檐翘,整体形象就好似一座宝塔。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由鼓楼底部直至顶尖部,是由一根粗大的独柱惯穿,再由这根独柱向四周伸出横枋,与8根檐柱相连接。其结构独特,榫孔层叠交错,不用一钉一铆。从公完1636年建成至今,已在寨中耸立了三百七十一年,是我国所有侗寨中历史最悠久的鼓楼。鼓楼内及四周的地面均用大小一致的鹅卵石镶砌,花纹图案甚为美观大方。
由鼓楼坪沿着青石板路顺缓坡而下,我们便来到了寨子外边泊水上谷仓建筑群。这里有大大小小五、六十座谷仓,有的已在上百年历史。这些谷仓清一色修建在水塘之上。离岸两米左右的水塘里安放四个露出水面的石础,石础之上建谷仓。谷仓分两层,下层不装木板,也不横枋连接,上层为存放谷物的仓库。我发现,所有的谷仓均无防盗设施,仓门就一根木闩闩着,一张两米左右长的木梯放在谷仓的榔檐上,基要上谷仓时,一拉下来就能用。村主任介绍说,千百年来,他们的谷仓都建在寨边水塘之上,其功能有二,就是防水和防鼠。即便寒上失火,他们还能保住远离民居的谷仓,(要知道那可是他们安生立命的粮食储备库呀)。我们每一个听着看着的人无不都为侗族先民的聪明智慧所深深折服。在都市民居-安上防盗网的今天,这些侗寨的谷仓——这些存放着侗民们赖以安生立命的粮食的仓库,还在延续着千百年来的习俗,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谷仓居然毫无防盗设施。
由此,我看到了侗族村寨的社会治安,我看到了侗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我也感受到了侗寨民风的纯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还有那么一片净土存在着,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难道你不为此感到欣慰吗?
傍晚的时候,天已放晴家家户户都飘起了炊烟,寨上的吴老师派人来请我们去吃晚饭。来到吴老师家,家里已挤了满满一层子的人。有寨上的寨老,村委会干部,歌师和村民代表。席间,好客的侗家姑娘虽起了敬酒歌,一杯又一杯醇醇的糯米酒,直把我们灌得晕晕乎神魂颠倒。我们每一个人都醉了,醉在侗家醇醇的米酒里;醉在侗家人浓浓的情意中;醉在侗族厚重的文化底蕴里;醉在侗家姑娘美丽的笑靥中!
夜,渐渐地深了,四周静悄悄的。一变新月挂在西边的山头上,远处寨脚下的花桥边,传来青年男女对唱的悠扬的歌声。整个寨子已进入梦乡,她在酝酿,好在等待,等待着又一个灿烂黎明的到来。
- 乌拉特前旗 1沃野镇故城
- 磴口 2阴山岩画
- 乌拉特中旗 3新忽热古城址
- 临河区 4朔方郡故城
- 乌拉特前旗 5巴彦淖尔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
- 乌拉特后旗 6五彩仙境玛瑙湖
- 乌拉特后旗 7阴山山脉西段
- 杭锦后旗 8河套工业旅游景点
- 乌拉特后旗 9呼吉乐广场公园
- 杭锦后旗 10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
- 杭锦后旗 11二道桥胡杨
- 乌拉特后旗 12乌拉特后旗地下靶场
- 杭锦后旗 13河套大院
- 乌拉特后旗 14大坝口岩画
- 乌拉特后旗 15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保护区
- 杭锦后旗 16奋斗中学
- 乌拉特后旗 17沙顶湖
- 乌拉特后旗 18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
- 杭锦后旗 19康尔徕生态园
- 乌拉特前旗 20乌梁素海
- 杭锦后旗 21科技文化会展中心
- 乌拉特后旗 22达拉盖度假村
- 乌拉特后旗 23宝音图风蚀景观
- 杭锦后旗 24头道桥旅游度假村
- 乌拉特后旗 25善岱古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