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山上“洋房子
说起五通桥宝子山,都会联想到详房子的历史。曾经“洋房子”已成为五通桥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话说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谋复帝制,欲登九五,兴办“筹安会”向英、法、俄、德、日五国举办“善后大借款”。以全国盐税收入作抵,全国设稽核总所于北京,设川南稽核分所于自流井,五通桥则设稽核支所。在宝子山建有别墅一座人称:“宝子山上洋房子”。
五通桥英国人插手盐务管理,派洋人担任各级稽核所副职,而实权则操在英国人手中。宝子山洋房子就是当时兴建的。据老年人讲,洋房子建筑全部是按欧陆风格建造的,共三层,高约在20米左右,样式十分考究,分为前后花园。洋人丁思朝出由四名桥夫抬出,2名警卫,有一大狼狗相随,将一骨形木棒不断地抛出,那狼狗也不断地刁回。暮归也是如此,天气不好时,则不用去上班。
解放以后,洋房子收归公有,分给了那些无家可归的贫苦人家居住。在承包制后,一直保存至80年代中期。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搬出洋房子,于是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遗存也被撤卖。如今宝子山的繁荣已成为过去,那里遗存下来的是一块规模宏大的宅基地,现在仍有一户农家居住在原来的厨房之中。
之所以要将别墅建在宝子山顶?一是因为其风景清幽可人。此外可以观老五通桥的全景,特别是四望关出关处,尽收眼底,以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地。二是此处上楼顶,则可通过望远镜监视,进出的盐、煤搬运的情况,从而使偷税成为徒劳。可见老牌资本主义管理之科学,工作之务实。三是生活与普通百姓完全分开,与大众没有更多的来往,高高在上……
当地的农民们十分后悔撤除此建筑,如果保存至今,也是五通桥的旅游景点。一位老人说,如果洋人还回来,我们让出土地让他重修。不知英国人丁思是否健在,是否有意来桥重修别墅?
- 黄埔区 1南海神庙
- 海珠区 2广州塔
- 番禺区 3长隆旅游度假区
- 番禺区 4长隆国际大马戏
- 番禺区 5番禺百万葵园
- 白云区 6白云山风景区
- 荔湾区 7沙面
- 越秀区 8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 越秀区 9广州大佛寺
- 增城 10增城小楼仙源
- 从化 11天湖旅游风景区
- 花都区 12九龙湖度假村
- 越秀区 13六榕寺
- 荔湾区 14华林寺
- 荔湾区 15龙津西西关大屋区
- 从化 16宝趣玫瑰世界
- 白云区 17云溪生态公园
- 黄埔区 18华峰寺
- 从化 19碧水湾
- 番禺区 20岭南印象园
- 白云区 21六榕寺祖师墓塔群
- 荔湾区 22八和会馆
- 荔湾区 23广州沙面建筑群
- 花都区 24芙蓉度假村
- 荔湾区 25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