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清真寺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清真寺之一,简称皇城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市中心唯一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由于该寺临近当地历史上的一个王朝的皇宫遗址,因此得名。 最初创建于公元16世纪,1858年开始维修。1917年该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虽然不久又再次重修,但由于财力有限,其规模已经大大缩小。原来占地面积为6600多平方米,后来缩小到5000多平方米。尽管如此,该寺仍然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较著名的清真古寺之一。寺旁即成都有名的回民中学——成都西北中学。
- 中文名称
- 皇城清真寺
- 地理位置
- 四川省成都市
- 占地面积
- 5138平方米
- 著名景点
- 礼拜大殿
历史沿革
初建
据民间传说,该寺始建于明代中叶;但据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资料载,该寺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另一说为清初云南人契巴巴捐款修建。
修缮重建
现寺内二门悬“开天古教”横匾,系清雍正七年(1729年)所立、清咸丰八年(1858年)大事维修,存有纪事石刻。民国6年(1917年)毁于战火,后再维修,始延续至今,但其规模已远不如昔。
建国后,几经翻修,1979年政府资助6万元,修整较为全面。不久前,又事改建、扩修,礼拜殿内铺板,内层涂防潮剂,外表油漆上光,塑料天花板,装挂灯、吊扇。新辟女浴室4间,男女浴室皆磁砖砌壁,马赛克地面,装有烧水锅炉,莲斗淋头。
移建
建设天府广场是成都市人民多年的夙愿,早在50年代就曾提出设想、规划,1979年基本确定广场范围,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都市1980—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明确广场范围、格局的基础上,成都市政府正式决定分期组织实施天府广场建设工程。为加强广场改造建设,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广场改造建设指挥部,并确定东西广场分别由市干道指挥部、市统建办负责实施。工程一开始,位于西广场规划要地的皇城清真寺与广场总体规划要求的矛盾很快突显出来:按照广场总体规划方案,原皇城清真寺二门至照壁间的房屋设施全部压在规划中广场西单行道路红线上,无法避让,而该道路和广场形成后又无法恢复皇城清真寺的原貌。经市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并广泛征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通观全局、权衡利弊,最终决定移建皇城清真寺。这一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一时成为广场改造建设的焦点和难点,给西广场拆迁工作和改造建设工程带来重大的考验。
皇城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民国六年(1917年)因滇黔军阀之战而遭焚毁,1924年重建。“文革”后列入全国首批开放的24座清真寺之一,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该寺是一座独具南方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它独立于市中心老皇城坝,与城东望江楼;城西青羊宫、杜甫草堂;城南武侯祠和城北文殊院、昭觉寺等名胜古迹遥相辉映,衬托出成都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沧桑与古朴。随着时光流逝,它不仅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悠久历史,也给世世代代的成都人留下忆古惜今的情怀。
皇城寺移建这样一座具有400年历史的古皇城建筑,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服从城市建设大局,广大穆斯林群众大都能够理解和支持。但也有少数回族群众在感情上、习惯上难以接受,提出一些与移建方案不同的想法和意见,甚至有极少数人组织动员部分回族群众,向省政府和国务院写信,派代表赴京上访。影响波及到党和国家高层有关部门以及全国伊斯兰协会和各地穆斯林宗教组织。
为了充分做好皇城清真寺移建工作,广场指挥部与市统建办等有关部门,加大执政、执法、办事的力度:首先,按照国务院及四川省有关规定,既考虑到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又尊重和维护少数民族、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国家民族政策和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充分依靠成都回族穆斯林庆祝圣纪中央、省市统战和宗教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宗教组织,多次与市伊协协商,在合理补偿、新寺选址、移建程序和设计要求等方面逐步达成共识,正式签订协议,并按规定报请省、市宗教局批准;其次,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既要执行房屋拆迁政策,又要按照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工作”的要求,广场指挥部、市统建办等部门为选择、制定皇城清真寺移建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1997年4月组织市伊协、统战部、规划局有关人员赴西安、银川、杭州、广州、上海等地考察当地清真寺,通过参观比较为移建新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亦经过反复比较、严格筛选,最后确定由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新寺作为选定方案。该设计方案不仅较好的保留了原寺的风格,还具有造型独特新颖、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等特点,受到各届一致好评。新寺占地6.173亩(原寺占地5.234亩),建筑面积5941平方米(原寺建筑面积2473平方米),规划用地和建设规模均超过原寺。新寺的选址,不仅所处位置仍归属皇城范围、涵有历史因素,而且位置优越,两面临街,交通方便,既有利于宗教活动,又有利于宗教“自养”和发展经济;再次,在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回族群众的工作。对部分在感情上、习惯上一时难以接受的穆斯林群众,通过对话、座谈,反复进行解释、说服、疏导,使其能够理解。与此同时,按照相关政策,合理解决有关补偿、宗教活动场所和文物保护等问题。
皇城寺前任伊玛目皇城清真寺新寺按照设计要求,在市伊协的监督下,工程如期竣工,经验收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新寺建成后,中国伊协会长安土伟阿訇为新寺题写寺名,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宛跃宾也为新寺题了“两世吉庆”匾额。1998年7月17日,广场指挥部召开新寺移交会议,明确移交的条件、内容、方法和步骤。1998年10月9日上午,市统战部召开情况通报会传达了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领导对皇城清真寺移建工作的重要指示。1998年10月9日下午,国家民委领导视察新寺并题词。1998年10月12日,皇城清真寺移交管理领导小组及临时管理小组批准成立,并正式开展工作。1998年11月14日,市伊协提出新寺落成典礼暨开寺仪式经费预算及有关问题的报告,不久便择日隆重举行“成都市皇城清真寺落成典礼暨移交仪式”。至此,天府广场皇城清真寺移建亦随之宣告结束。
规模建制
皇城清真寺最早占地十余亩,现有7亩7分(约5138平方米,含原清真女子小学——回民小学),现系1998年11月由原皇城清真寺移建而至,占地6.13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皇城清真寺原有可观的财产,根据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资料,不动产有寺房20间,寺产铺面42间,大小院7个,郫县、华阳、成都三处沃田共96亩。其财产殷实,居成都市13所清真寺之首。
建筑特点
风格特点
皇城清真寺总平面采用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布局,南侧有幽深的庭院。建组造型虽为清初风格,但装修却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不用动物飞禽,仅采用植物和伊斯兰经文。1997年6月,因建设需要被夷为平地。新寺融阿拉伯建筑风格与仿明清建筑风格为一体。
守对面过街,有清中叶所建的长9米宽4米的照壁耸立,大门广三间,正中门相悬“皇城清真寺”横匾,左右为斗门,门外有栅栏,门内过道两侧,各有逾两百年银杏一株,高大挺拔,枝叶盈庭;再进为三道回拱门,越横廊,过院坝,到达礼拜殿,大殿典雅宏伟,古朴端庄。
主要建筑
礼拜大殿面积约380平方米,可容六七百人礼拜。寺内有邦克楼,大殿南北为沐浴室,二门内有藏经楼。楼、殿、亭、室内部为现代设施,外部整体仍不失古建筑风貌。寺内碑匾扯联,“文化大革命”中捣毁几尽,其中包括清果亲王书“世守良规”,成都骆成骧状元“开天古教”墨迹等。现尚存者,仅1956年中央民族慰问团赠送的毛主席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锦旗。
交流合作
郭沫若“如兄如弟”的题字,张澜副主席赠的长篇题词,其余即是几幅平常楹联碑匾及藏经楼中残存阿文、汉译经书刻板数百而已。皇城寺历来阿訇,亦多系川、滇教中之伎佼者。 皇城寺先后接待各国外宾及港澳同胞、海外华侨达数百人,外宾中有副总理、武官、总领事、教授、专家、宗教职业者等人士。 1979年该寺由政府资助翻修、扩建,面貌一新。四川省伊斯兰教协会、成都市伊斯兰教协会,都在皇城寺内办公。
地理交通
四川省成都市西城区永靖街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