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骑马楼
首页  > 江苏  > 扬州  > 广陵区   »  骑马楼景点介绍

骑马楼

骑马楼
骑马楼,是何园里的著名建筑。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骑马楼原是何园的客舍,分为西楼与东楼两部分。骑马楼无论是上下,东、西,前后,楼道相连,宛如迷宫。曾在何园骑马楼寓居过的名人有: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从1980年—1985年),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何园原址,为清乾隆年间扬州古园,名双槐园。
中文名
骑马楼
类    型
何园里的著名建筑
地    址
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
性    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骑马楼简介

何园,位于江苏扬州市徐凝门大街66号,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世称何家花园。何园由东西花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何园建筑以亭台楼阁贯通相连著称,其中的复道回廊,串起了玉绣楼、读书楼、赏月楼、骑马楼、蝴蝶厅以及楠木厅等6个建筑物。著名的骑马楼,位于住宅庭院部分。如果从何园的南大门进入,首先看到的,就是骑马楼。骑马楼是一幢整齐、对称、具有中西合璧艺术风格的建筑。上下两层。正面看,其形似马鞍,中间有一狭窄的巷道。由此巷道,将骑马楼分为西楼与东楼两部分。东楼,又称东一楼。因为东一楼往北,又整齐排列东二楼、东三楼。整个何园上下相连,四通八达。而骑马楼无论是上下,东、西,前后,亦是楼道相连,宛如迷宫。

黄宾虹与东一楼

由南大门进入,可以看到骑马楼分为东楼与西楼两部分。东楼又称东一楼。这里是何园的客舍。著名的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园渊源颇深,在他一生中,曾有六次来到何园,就寄住在东一楼。黄宾虹与何园的渊源,还是先从园主何芷舠说起。何园园主何芷舠,又作子舠。安徽省望江县人。1835年出生的,曾为国子监太学生。20岁步入仕途,后又担任汉黄道,并兼任江汉关监督。于49岁时挂冠隐退,在扬州建此庄园。何芷舠在此园中尽心奉养母亲18载。1901年母逝后,他就离开何园,举家移居上海。在上海生活8年,亦辞世。黄宾虹是何芷舠长媳的族叔,他28岁时初到扬州,受到何芷舠的热情接待和器重,何芷舠平生喜欢收藏鉴赏字画,他不但倾囊拿出自己收藏的所有历代名人字画供黄宾虹习摹,还带他到其他书画收藏鉴赏处观摩交流,时常就各自的藏品,或论笔法,或论墨法,或论章法,或论气韵,各抒已见,黄宾虹听了深受启发。30多年后,已经蜚声画坛的黄宾虹成了何芷舠孙子和曾孙女的提携人。祖父何芷舠49岁辞官,长房次孙何适斋干脆“三十以后不为吏”,当起了终日以笔墨自娱的散淡闲人。而他的长女何怡如又继承父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成为一名丹青高手。1935年冬天,这对画家父女从上海回到何园小住两载。寄啸山庄的山水楼台再次给他们以灵感,怡如绘出的《烹茶鹤避烟》入选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美展。1948年,上海中国画苑专门为他们举办了“何适斋何怡如父女书画展览会”,怡如所画松鹤,深得国画大师张大千赞许。黄宾虹来扬六次,时间有长有短,扬州及何园对他的影响太深,收获太大了,以致几十年后,仍念念不忘扬州及何园对他的影响。1948年冬,黄宾虹在给弟子王伯敏的信中叙述了他二十余岁初到扬州的情景,他写道:“……因遍访时贤所作画,先游观市肆中,俱有李育、僧莲溪习气。闻七百余人以画为业外,文人、学士近三千计,唯陈若木画双钩花卉最著名,已有狂疾,不多画,索价亦最高;次则吴让之廷飏,为包慎伯所传学。”1953年,黄宾虹在重题三十岁客居邗江(今扬州)作的题画诗还写到扬州,诗云:“堂上娟娟竹,悠然见淡游。南风时隐几,不复梦扬州。”1954年11月,黄宾虹已九十有一,他在给女弟子顾飞论画的长信中,又一次追叙他当年到扬州及何园的经历与见闻,内容与给王伯敏信中所述几乎相同。可见,扬州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朱千华与东二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今何园南半部分,即玉绣楼、楠木厅、骑马楼、牡丹厅、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片石山房、石涛书屋等大片建筑,曾被划为生活区。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在此生活了五年时间。根据他对当年回忆,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与何园紧邻的南侧,是一个海军研究所。原来的名称为:“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723研究所”,简称723所;后改制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23研究所”;现在的名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3研究所”。这个“723所”的部分职工,就住在何园的南半部分。其中,玉绣楼曾是“723所”的办公楼。普通职工,住在骑马楼、牡丹厅、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石涛书屋这几处地方。一共有十来户人家。其中,清代的楠木厅,现名为“与归堂”,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厅,此处为主人会客处。此厅曾作为“723所”的图书室。骑马楼分东、西两幢楼。东楼亦称东一楼,往北整齐排列东二楼、东三楼。此三幢楼,皆为两层,前后相连,上下相通,宛若迷宫。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之间,有两个庭院,东二楼中间有过道,将前后两个庭院连通。东二楼中间的这条过道,曾经是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的旧居。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朱千华先生一家五口人(父母、妹弟),就生活在东二楼中间的这条过道里,前后生活了五年时间(从1980年—1985年)。当时,此过道有后墙封闭,成为一间居室。居室内再砌墙,分成前后两小室,作民房用。朱千华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作家。代表作有《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岭南田野笔记》、《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等。

骑马楼与片石山房

骑马楼的东山墙,是与片石山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片石山房被誉为人间孤本。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载: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石涛是扬州画派的宗师,为扬州八怪的先驱者。石涛遍访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晚年侨居扬州,留下叠石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