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民居

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山民居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包含怀荫堂、明善堂、凝德堂等建筑。怀荫堂由楼厅、两厢及砖刻门楼围合成一组独立的四合院。凝德堂坐北朝南,原规模较大,中轴线上有门厅、仪门、大厅、后楼四进,两翼有客厅、小楼、花同以及备弄、厢房等建筑。明善堂临街而建,坐北朝南,略偏西向。东山民居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是研究苏州地区明代住宅建筑的典型实例。2006年5月25日,东山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 东山民居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占地面积
- 5500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全天
- 所处时代
- 明
- 保护级别
- 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Ⅲ-231
历史沿革
南宋,两浙荆湖宣抚司周望之子周芝山为周氏迁山始祖,后裔定居杨湾村,世代以经商为业。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周望第十二世孙周时栋随父贾于湘楚间,怀荫堂或建于此时。明朝后期,始建明善堂。民国十年(1921年),明善堂为丝绸商朱鉴塘、朱润生父子购得。朱氏出资大修,并在此创办私立鉴堂小学。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占领苏城前夕,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把2万多册宋元抄本、善本、孤本秘藏于明善堂后室。1966年,凝德堂遭到严重破坏,仅存门厅、仪门和大厅。1970年代末,杨湾小学迁出明善堂,经整修后对外开放。1981年,江苏省政府拨款2万元,对凝德堂大厅进行了维修。1984年,江苏省政府为保护梁架,购买了东小楼,并对东小楼屋面及东、西园墙进行了整修。1993年,吴县园林处对明善堂其进行了筑漏小修。建筑特点
结构
- 综述
- 怀荫堂
- 凝德堂
- 明善堂
特点
东山民居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后楼特点是采用外观两层内实三层的结构手法。以回廊联通前后楼。楼北花园小巧玲珑,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桥、假山、亭榭、花木等。东山民居怀荫堂门楼小巧简洁,单坡顶,施皮条脊。门楼上部设小型磨砖照壁,照壁下部雕刻圭脚,线条流畅。文物遗存
彩绘
东山民居凝德堂内保存有88幅彩绘,正厅61幅,仪门18幅,门厅9幅。正厅的梁、枋、檩、斗及山垫板等处都饰有彩绘。山垫板绘正搭包袱锦。四界梁枋心绘上搭包袱锦。脊檩锦袱中画三个相连的菱形方胜及一笔一锭。檩端画宝相莲花,斗拱亦勾边上彩。彩绘以紫色为主调,夹以棕、黄、红、绿、白诸色,明快、素雅而秀丽。木刻
青石门楣刻“笔锭胜天”四字,上栏砖雕“刑”字嵌花几何纹图案,两角设垂莲柱。向北为门楼正面,单檐翼角屋面,檐下饰出昂斗六升拱十攒;左右兜肚分别刻“麒麟送子”、“独占鳌头”;额上栏刻“渔樵耕读”,下栏刻“凤穿牡丹”。天满中间书一“福”字,周同饰以茶花。研究价值
东山民居建筑建成年代较早,做工技法较为古老,是研究苏州地区明代住宅建筑的典型实例。东山民居凝德堂彩绘保存数量较多,艺术价值很高,是明代苏式建筑彩绘艺术的典范。保护措施
1982年,怀荫堂、明善堂、凝德堂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东山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苏州市政府通过《苏州市文物保护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东山民居进行保护。历史文化
东山民居明善堂为洞庭商人张氏老宅,张延基,字芙屿,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初任山东蓬莱知县,后调任四川石泉知县。张氏勤政爱民,关心民间疾苦,所到之处政绩颇著。然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张氏为官清廉,身后无蓄积馀资,在百姓帮助下,才得以尸骨返乡,魂归故里。旅游信息
地址: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东山民居交通:乘坐苏州公交627路,629路至东山民居下车。- 江汉区 1中山公园
- 武汉 2磨山
- 江岸区 3吉庆街
- 武昌区 4武汉东湖海洋世界
- 武昌区 5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 黄陂区 6木兰天池
- 汉阳区 7古琴台
- 江汉区 8武汉江汉关大楼
- 江岸区 9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 黄陂区 10盘龙城遗址
- 江夏区 11湖泗瓷窑址群
- 黄陂区 12大余湾
- 武昌区 13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武汉 14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 江汉区 15武汉中山公园
- 黄陂区 16云雾山
- 蔡甸区 17武汉九真山
- 黄陂区 18木兰山
- 武昌区 19武汉长江大桥
- 汉阳区 20月湖
- 武昌区 21湖北省博物馆
- 黄陂区 22木兰湖
- 黄陂区 23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 江夏区 24槐山矶驳岸
- 江汉区 25武汉"二七"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