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马陵山丘陵地南端海拔69米的高地上,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
花厅遗址占地面积大约有70万平方米 ,主要由墓葬分布区和遗址居住区2部分组成 。花厅遗址是中国史前文化遗址中,同时存在南北2种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为认识中国史前时期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模式提供了例证 ,对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花厅遗址聚落构成形态自然,体现出人与自然良好和谐的原始生态关系;出土的器物和图案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2006年5月25日,花厅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中文名称
- 花厅遗址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马陵山丘陵地南端海拔69米的高地上
- 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70万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全天
- 门票价格
- 免费
- 保护级别
- 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Ⅰ-72
- 所处年代
- 新石器时代
历史沿革
大汶口文化早期后段至晚期前段,花厅遗址出现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文化中期后段和晚期前段,花厅遗址出现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叠加 。
20世纪50年代初,花厅遗址被发现 。
1952年12月,南京博物院对花厅遗址进行第1次发掘 。
1953年11月,南京博物院对花厅遗址进行第2次发掘 。
1987年10月至12月,南京博物院对花厅遗址进行第3次发掘 。
1989年10月至12月,南京博物院对花厅遗址进行第4次发掘 。
2009年12月29日,南京博物馆的专家对花厅遗址保护规划进行前期遗址勘测工作 。
遗址特点
建筑规模花厅遗址占地面积大约有70万平方米 ,遗址文化层距离地表10-50厘米不等 。
城址布局花厅遗址范围广阔、布局分散,主要由墓葬分布区和遗址居住区2部分组成。一处在花厅村西北的大山沟到徐庄北和徐翰林林沟的狭长山脊地带 ,为新石器时代的墓地 ,是主要的墓葬分布区,也是遗址重点区域;另一处是花厅村东北的北沟圈子小台地 ,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 。
文物遗存
20世纪50年代,南京博物馆分别于1952年、1953年、1987年、1989年对花厅遗址进行4次发掘,发掘面积3200平方米,发现墓葬85座 、出土陶器1058件、石器134件、玉器1091件、骨器123件,出土文物共计2406件 。花厅遗址出土陶器有圆锥足罐式鼎、大镂孔座豆、多节高把瓢形杯、球腹罐、大口钵、浅盆等 。
研究价值
花厅遗址是中国史前文化遗址中,同时存在南北2种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被称之为“文化两合现象”,为认识中国史前时期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模式提供了例证 ,蕴含的文化两合现象,说明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产物,对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遗址中出现的墓地分区埋葬和随葬品对于研究史前埋葬制度、阶级等级制度进而研究早期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花厅遗址聚落构成形态自然,体现出人与自然良好和谐的原始生态关系;出土的器物和图案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遗址还蕴含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信息,这些信息的发掘和传播,有助于帮助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
保护措施
1995年,花厅遗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5月25日,花厅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7年,花厅遗址公园被新沂市人民政府列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总体布局包括器物博物馆和遗址本体展示2个部分,建设面积为50万平方米 。
历史文化
文化两合花厅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其文化特征反映了北方大汶口文化与南方良渚文化的交汇融合,是黄淮地区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 。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具有2种不同文化风格,一种是大汶口文化,一种是良渚文化。尤其是大批玉器上刻有和良渚文化相同特征的“神徽”装饰,反映出海岱和太湖两大文化区间不仅有物质文化的交流,而且已出现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该遗址大量猪、狗骨架和精美陶、玉器的随葬品说明,原始农业发展带来饲养业的兴旺和专门手工业的发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生活和工艺水平。众多文化现象表明花厅遗址曾是当时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中心,已接近或已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
等级制度花厅遗址发掘的墓葬规模大小不同,随葬品多寡悬殊。北区的10座南北向规则排列的大墓,不仅随葬品丰富,而且其中8座大墓发现了中国早期的人殉人祭实证。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阶级分化基本形成 。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花厅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马陵山丘陵地南端海拔69米的高地上 ,分布于沂河、沭河之间 。
花厅遗址开放时间花厅遗址开放时间为全天。
门票花厅遗址门票免费。